

“界的折衷,面的游移,漩涡的末梢”已于2024年12月27日在山中天艺术中心开幕,展览延续了山中天艺术中心对非物理空间的研究,即从个人视角出发,围绕个人志以及地方线索所构建的区域性思考。同时,展览将“动物”作为一个象征和连接,去勾勒“人”、“社会”、“自然”之间复杂的情感关系。并以此为启始,对地缘边界间模糊的、不断游移的地带进行探寻,通过作品所搭建的叙事网络,拨开事物发展过程中因不断变化与相互依赖所产生的内在肌理和网络。
为辅助展览呈现,山中天艺术中心将依次对11位参展艺术家进行介绍。
本期艺术家为赵仁辉,其作品《界线二(朝着朝鲜)》与《界线三(朝着阿拉斯加)》正在展览现场展出。

赵仁辉
1983年出生于新加坡
2008年 获坎伯威尔艺术学院学士学位
2011年 获伦敦传媒学院硕士学位
现生活和工作于新加坡
—
赵仁辉,新加坡籍视觉艺术家,主要以摄影进行创作,同时采用多学科方法将影像与实物并置呈现。他的作品探讨了人类与大自然的关系、仁义与道德的课题,同时也关注人类的态度和观点如何影响我们对大自然的认知。2024年,赵仁辉被委任为第60届威尼斯双年展新加坡馆的代表。艺术家近期展览包括:《三只疲惫的老虎》,贾米尔艺术中心,迪拜,阿拉伯联合酋长国(2024);《场景塑造》,新加坡国家美术馆,新加坡(2024);第十四届光州双年展,光州,韩国(2023);第一届北京艺术双年展,北京(2022)等。
创作脉络
模糊真实与虚构
赵仁辉出生在新加坡,他小时候住的公寓可以俯瞰一大片森林,这种想要进入森林探索的渴望让他从小就对自然世界产生了一定的敏感性。在他接触摄影之后,立刻被其创造想象的真相和操纵现实的能力所吸引。2008年,他为自己的创作构建了一个假想身份,即“批判动物学家研究所”(ICZ,Institute for Critical Zoologist),其使命是“以批判性视角审视动物学的凝视,即人类如何看待动物”。有着科学学术研究所的外表,ICZ实则是艺术家的一个面具,一个既有科学与史实,又有文学与艺术虚构内容的个人作品网站,以此为线索展开的图像与物品的叙事也变得扑朔迷离。借助这一设定,艺术家的作品如同标本一样彼此印证、渗透,同时警示着我们对“真实”应保有批判、谨慎和讽刺的态度。
正如赵仁辉本人所说:“我的相机给我提供了一个有关现实的切片,但不是全貌。它既是真实的,也是不真实的。我的虚构叙事来自我在研究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奇怪的、不可思议的现实。在某种程度上,艺术是能让我们得以一瞥我们所处世界的现实的唯一途径。”

《一个秘密基地》,赵仁辉,收藏级印染、铝板装裱,84×121cm,Edition of 6+1A.P.,2010,版权归艺术家所有
赵仁辉通过2010年的一组作品《白鲸之白》,探讨了真实与虚构的关系。日本是世界上捕杀鲸鱼活跃的国家之一。艺术家在福冈亚洲美术馆驻留期间,发现捕鲸作为一种文化形式,体现了日本与海洋的历史关系。在日本,至今存在着20多个古老的捕鲸村,这些村庄里有着鲸鱼形状的雕塑和建筑,村民们对鲸鱼是狂热的,他们痴迷于这些生物并将它们镶嵌于建筑和艺术中,而不是可怕的谋杀者。村民的形象在作品中以一种新的叙述形式表现出来,这种形象的转变说明任何形式的媒介都是有偏见的,视角的差异会造成对文化行为的误读。
赵仁辉的作品基于怀疑和不确定的概念,对知识传播和接受真理背后的原则进行了极限测试。他通过对自然世界的观察和研究,采用叙事构建和分层主题,将真实和虚构交织在一起,让观众质疑图像的客观性。
“伪装的自然科学家”
赵仁辉以一种科学研究式的方法进行艺术创作,这并非是他对于科学的崇拜,相反他想要从美学的层面来讲述自然的故事。
2013年,由新加坡双年展委托艺术家创作的一组作品《世界动植物漫游指南》收集了关于被人类改造的动物的信息,从金鱼到人造牛肉、白乌鸦到不易破碎的鸡蛋。艺术家将这些生物拍摄在彩色背景或桌布上,看起来像广告照。该展览旨在记录和反思人类行为正在慢慢改变自然世界的无数方式。展览展示了一系列奇特的生物和生命形式,其中很多生物的形式是人类干预的结果,用来服务于各种兴趣和目的,无论是科学研究亦或是对装饰的渴望。这些生命形式在照片和装置作品中得到展示,展出的作品采用了科学冷静又超然的视觉意象。
同时,《世界动植物漫游指南》也通过模糊事实与虚构之间的界限,质疑了这些整理、排序和传播知识系统的局限性。它在科学和艺术的模式之间摇摆不定,从而邀请我们思考二者在理解世界方面的作用。

《世界金鱼女王》,赵仁辉,收藏级印染、铝板装裱,84×121cm,Edition of 5+1A.P.,2013,版权归艺术家所有

《第36板,臃肿的北极熊在哈得逊湾游泳》,赵仁辉,黑框哑光Diasec装裱,74×111cm,Edition of 5+1A.P.,2013,版权归艺术家所有
受2016年悉尼双年展委托,赵仁辉精心创作了《圣诞岛,自然而然》项目。
圣诞岛曾为新加坡英属海峡殖民地的一部分,现为澳大利亚的海外领地。这座位于印度洋中的火山岛屿,由于地理上的隔绝,造成了该地区独特的生物多样性现象。其最为奇特的景观是红螃蟹一年一度的从陆地到海洋的繁殖迁徙,其间,数百万“红色军团”占领岛屿,所有往来车辆都要慢行让路。磷酸盐开采业是岛上的主要产业,始于十九世纪后期,随之而来,由人类定居者带来的入侵物种日益影响到岛上脆弱的生态平衡,造成多种本土物种灭绝。缺少天敌的原生生物逐渐沦为当地生物链的低端,就连外来物种猫也对其造成威胁,因此全岛范围内对猫的捕杀也成为一项生态保护工作。
赵仁辉主要研究岛上的濒危物种,检视人类生存痕迹对自然造成的意想不到的后果。在悉尼双年展中以摄影、雕塑装置及出版物等多种形式展出的作品,呈现了圣诞岛上奇特的生物种群、自然现象和自然地标,以及他独树一帜的“伪科学”和戏谑式的记录和诠释。

《圣诞岛,自然而然 II》,赵仁辉,黑框哑光Diasec装裱,100×150cm,Edition 1/3+1A.P.,2016,版权归艺术家所有
此外,赵仁辉还从岛上物件取材,创作了两件装置作品《纪念圣诞岛伏翼蝙蝠》和《纪念圣诞岛上的最后一只猫》。
作品《纪念圣诞岛伏翼蝙蝠》展示了一台太阳能超声波回声定位器,用于探测圣诞岛伏翼蝙蝠的行踪。仪器随着物种的灭绝已经丧失了原始的功能性,它的静默似在控诉一个物种的灭绝。《纪念圣诞岛上的最后一只猫》由固定的支架和一个树脂做的猫骨架组成,精致的木制结构似乎掩饰了它作为野生猫捕捉器的致命功能。

《纪念圣诞岛伏翼蝙蝠》,赵仁辉,装置,蝙蝠声呐探测器、麦克风,185×96cm,2016,版权归艺术家所有

《纪念圣诞岛上的最后一只猫》,赵仁辉,装置,木材、树脂,90×80×50cm,Unique edition,2016,版权归艺术家所有
人类基于“科学式的研究结果”对自然界进行的控制与改造,与人类基于自身喜好对自然界施加影响,二者之间可能并没有本质区别,归根结底都是人类控制欲的体现,都源自于“人类对物种存在的必然性的轻视”。而赵仁辉则通过这些作品让我们意识到:没有什么是永恒的,我们喜爱的花朵会枯萎,我们讨厌的杂草依然会茁壮成长。人类的控制欲其实是极度虚妄的。
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
赵仁辉擅长以跨学科方法探讨人与自然紧密又错综复杂的关系,近年的创作尤以次生林作为其探索的切入点。次生林即原始森林遭受人类采伐破坏之后自然恢复的森林,在热带地区随处可见。赵仁辉与专业生态学家相处了大量时间,并开始注意到他们谈论次生森林的方式。这些森林往往被视为低级的生态环境,其引进物种或非本地物种不值得深入研究;它们被描述为“质量不同、低劣、异常、不受欢迎的环境。” 赵仁辉希望挑战这种等级观念。他说:“这些植物物种可能不够丰富,但它们与我们的历史有着紧密联系,而且各种动物在这些空间中生活和繁衍。”他补充道:“即便这些地方对生态学家没有吸引力,但对我来说却充满趣味。”
2023年,在展览《玄秘森林》中,赵仁辉用他的细微观察将次生林中被漠视的角落和特殊的现象以具象的方式呈现给观众。展览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呈现了一系列描绘野生动物与人造环境共存的摄影作品,以此回应城市化与气候变迁——展现出自然的复育力。第二部分通过大型装置《森林研究所》(2022)探访了新加坡吉门营房附近的一片次生林。装置由现成品、摄影、影像和档案照片组成,讲述了近30年间,一片被人为干扰的土地重新生长并枝繁叶茂至今的故事。《森林研究所》促使我们认识到建筑环境中所谓的“袖珍生态圈”内的互利共生关系,并窥见自然带来的玄秘曼妙,也警示我们可能会失去的东西。第三部分呈现了18米长的灯箱装置作品《试着记住一棵树III》。装置由14张接近真人大小的摄影组成,是赵仁辉对家附近一棵倒塌的巨型古树的特写。

《不合时宜的冥想I(树会上天堂吗?)》,赵仁辉,彩色喷墨打印、收藏级喷墨打印、裱于铝板,74×111cm,Edition of 3+1A.P.,2022,版权归艺术家所有

《森林研究所》,赵仁辉,印制品、视频、现成物,244×600×270cm,2022,版权归艺术家所有
在此之后,赵仁辉继续以次生林为线索,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深入地讨论。
2024年,由赵仁辉和策展人金海珠合作构思的展览项目《见·森林》于威尼斯双年展新加坡馆展出。通过影像作品、声音和雕塑装置,《见·森林》探索了不太为人所知的交集故事,以及人类社会与自然之间明显依赖的时刻。展览揭示了次生林是如何为殖民、迁移、可持续性和发现提供交叉点,同时也暗示了城市的边缘——尤其是精心规划的城市——可能是现存最激烈的边界。

《新加坡次生林指南》,赵仁辉,收藏级喷墨打印,100(H)×150cm ,Edition of 20+2A.P.,2024,版权归艺术家所有
展出作品《新加坡次生林指南》作为想象中的森林地图,是艺术家在新加坡次生林中广泛探索和研究的总括。这张地图反映了赵仁辉家附近次生林和被遗忘的皇后山地区的丰富生态,其中包括了本地和外来物种,它们之间的互动创造了新的生态环境,也记录下赵仁辉长期以往频繁进入森林并用遥控传感摄像机捕捉到的代表性站点和特征。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自然和人造场景元素中包括一个破碎的混凝土排水沟,里面是一条重新出现的河流,它对森林的生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垃圾层》,赵仁辉,多路视频,现成物、12频录像装置、16:9、彩色、四声道、木框,380(H)×500×500cm、46′,Edition of 5+2A.P.,2024,版权归艺术家所有
雕塑视频装置《垃圾层》由12个屏幕构成,并以一个由堆叠木框形成的解构式好奇柜为中心,这一形式挑战了殖民时期对自然历史的收藏和分类方法。在这个装置的核心结构内,多个屏幕循环展示着次生林中各种生物到访一个由废弃垃圾桶形成的水源处的画面。这些影像与森林中发现的物品穿插摆放,这些物品是在艺术家研究过程中收集到的,也有一部分被发现时已经与森林里的树根缠在一起,作为人类历史的见证而保留下来。
通过影像和现成品的收集,《垃圾层》讲述了一个地方随时间的变迁和森林的不断重组,展现了历史的层次和自然界的循环再生。作品通过颠覆殖民时期对自然控制的叙事,激发了对人类与非人类之间更流动、更平等关系的想象,提醒我们所有人与自然界的相互依存和纠缠的存在,并邀请观众重新思考人类在自然界中的角色,以及我们与其它生物共享这个世界的方式。
展览呈现作品
「 界线二(朝着朝鲜) 」

《界线二(朝着朝鲜)》,赵仁辉,UV打印灯箱,100×150×12cm,2019,山中天艺术中心展览现场
2019年的迁徙季节,赵仁辉和当地研究员白清泉前往鸭绿江入海口观察塍鹬和大滨鹬的迁徙。这些鸟每年在新西兰、中国、朝鲜和阿拉斯加之间迁徙,而塍鹬的迁徙是世界上最长的不间断飞行。赵仁辉的创作不只是简单地对自然鸟类的勘察和客观记录,而是通过摄影和电脑处理研究鸟类迁徙的时间和空间想象,透过天空的浮尘去发现迁徒的无限动态,以重构与置换的方式对生态破坏处境的一种带有警示与预知作用的视觉显现。每当涨潮时,成群的鸟从海岸线上飞起,这些优美的、千变万化的鸟群,表现了大自然强大的可变性。
「 界线三(朝着阿拉斯加) 」

《界线三(朝着阿拉斯加)》,赵仁辉,UV打印灯箱,100×150×12cm,2019,山中天艺术中心展览现场
通过拍摄大量单只鸟照片和电脑后期制作整合,赵仁辉构建了一群人驻足海岸边赏鸟的大幅图像,人们被鸟群飞起后形成的壮观景象所吸引,但图像灰白色调以及底部本应属于海水位置的水泥质感,却让画面产生了一种现代化与自然的冲突。同时,不同种群间集合所形成的集体形式,占据的图像面积又仿佛是对自然与社会生态模式的一次发问。在这个过程中,赵仁辉大量的拍摄单鸟也仿佛将自己的眼睛与鸟类研究员的观察连接,身体力行地为作品堆积出了时间的厚度。
过往参展经历
个展
2025
《赵仁辉:见·森林》,新加坡美术馆,新加坡
《赵仁辉:垃圾层里的神圣》,香格纳画廊,新加坡
2024
《见·森林》,第60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新加坡馆,威尼斯军械库,意大利
《看着一棵树消失》,女皇道电视台,新加坡
2023
《赵仁辉:玄秘森林》,香格纳画廊,上海,中国
2020
《赵仁辉:界线》,香格纳画廊,新加坡
2019
《影响》,橙县艺术博物馆,科斯塔梅萨,美国
《新森林》,安卓艺术空间,台北,中国台湾
《界线》,鸭绿江美术馆,辽宁丹东,中国
2018
《自然博物馆(雅典)》,第五届快转艺术节,奥纳西斯文化中心,雅典,希腊
《圣诞节专家工作组的最后报告》,南洋理工大学当代艺术中心,新加坡
2017
《自然博物馆(上海)》,Hugo Boss亚洲新锐艺术家大奖2017,上海外滩美术馆,上海,中国
《赵仁辉:圣诞岛:自然而然》,香格纳M50,上海,中国
《自然博物馆》,新加坡国际艺术节,72-13,新加坡
《赵仁辉:圣诞岛:自然而然》,香格纳新加坡,新加坡
《奇异的荣誉》,集美花园,新加坡
《新加坡,老树》,新加坡国家博物馆,新加坡
2016
《一座岛屿的自然史》,DECK,新加坡
2015
《无尽藏-赵仁辉个展》,香格纳画廊,上海
《倒下的那棵树》,电力站,新加坡
《动植物世界指南》,当代摄影中心,墨尔本,澳大利亚
2014
《世界动植物漫游指南》,Primo Marella画廊,米兰,意大利
《你看到的最后光景》,2902画廊,新加坡
《假象或现实》,ANZENBERGER画廊,维也纳,奥地利
《苍蝇喜欢黄色》,卡蒂斯特艺术基金会,旧金山,美国
2012
《批判性动物学家研究所》,Chapter艺术中心,卡迪夫,英国
《存在的证明》,曼谷大学画廊,曼谷,泰国
2011
《大地档案》,当代艺术研究所,新加坡
2010
《白鲸之白》,福冈亚洲美术馆,福冈,日本
2009
《如果树倒下》,电力站,新加坡
主要群展
2024
《界的折衷,面的游移,漩涡的末梢》,山中天艺术中心,北京,中国
《图像的维度——第二十届海平线·绘画雕塑联展》,中华艺术宫,上海,中国
《深根——地景异观》,知美术馆,四川成都,中国
《潮壤相接》,高雄市立美术馆,高雄,中国台湾
《礼部文件:发须爪》,红印艺术中心,四川成都,中国
《所有的印象都会消失》,香格纳西岸中环,上海,中国
《三只疲惫的老虎》,贾米尔艺术中心,迪拜,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新绎国际艺术双年展》,新绎美术馆,河北廊坊,中国
《未知空间的碎片》,新加坡国际摄影节2024,DECK空地,新加坡
《十年,香格纳在西岸 2015-2024》,香格纳画廊,上海,中国
《摄影从不说谎》,曼谷艺术文化中心,曼谷,泰国
《风的内侧-画廊周北京2024新势力单元》,798艺术区A08大楼,北京,中国
《广东美术馆新馆系列大展——城市链:风起南方的艺术实验大展》,广东美术馆新馆(白鹅潭馆区),广东广州,中国
《流沙依旧》,香格纳画廊,新加坡
《场景塑造》,新加坡国家美术馆,新加坡
《向海回归》,西海美术馆,山东青岛,中国
《文明:当代生活启示录》,忠泰美术馆,台北,中国台湾
《异乡:可可的亚洲之旅》,阮氏基金会,胡志明市,越南
《树木管理机构》,沃林当代实验室,曼谷,泰国
《定制的姿态,(去)殖民化的动作》,Gajah画廊,新加坡
《多重之译:亚非诗学》,香格纳画廊,新加坡
2023
《启航:海上丝绸之路的当代回声》,张家港市美术馆,江苏苏州,中国
《框架》,日惹摄影节,R.J. Katamsi画廊,日惹,印度尼西亚
《新加坡当代》,Gajah画廊,雅加达,印度尼西亚
《G20:我们一起艺术》,比哈尔博物馆,巴特那,印度
《对不起,弗兰肯斯坦》,全北道立美术馆,完州郡,韩国
《植物力量:一线古老的生机》,浦东碧云美术馆,上海,中国
《补天》,香格纳画廊,上海,中国
《第14届光州双年展,柔弱于水》,光州双年展展览馆,光州,韩国
2022
《第一届北京艺术双年展》,北京,中国
《第九届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坪山美术馆,广东深圳,中国
《历久弥新:东南亚摄影艺术展》,新加坡国家美术馆,新加坡
《入口》,香格纳新加坡10周年特展,香格纳画廊,新加坡
《扦插》,三潴画廊,新加坡
《蹊径3.0》,香格纳画廊,北京,中国
《支持改变:对气候变化和可持续性的艺术回应》,新加坡国家博物馆,新加坡
《寂静的春天》,K?rnerpark 艺廊,柏林,德国
《一座岛屿的自然史》,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北京,中国
《重新探索遗失的连接》,Silvana S.基金委托奖展览,第一届,ION Art 画廊,新加坡
《自由爵士 4——风水师》,展映项目,南洋理工大学当代艺术中心,新加坡
2021
《从无到有》,天目里美术馆,浙江杭州,中国
《身体宇宙》,HOP 摄影中心,曼谷,泰国
《一座岛屿的自然史》,第七届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季,福建厦门,中国
《超融体——2021成都双年展》,天府艺术公园,四川成都,中国
《后人类集合》,国立亚洲文化殿堂,光州,韩国
《毛毛虫眼中的世界末日,我们称之为蝴蝶》,实地考察,新加坡
《今夜空气是温暖的》,KRISTIN HJELLEGJERDE画廊,伦敦,英国
2020
《重新探索遗失的连接》,Silvana S. 基金委托奖呈现,翡翠山37号,新加坡国际摄影节,新加坡
《世间风物》和美术馆启动展,和美术馆,广东佛山,中国
《在森林里,空气也在呼吸》,贝加莫现当代美术馆,贝加莫,意大利
《釜山双年展:文字展览会,十个章节和五首诗的展览》,釜山当代艺术博物馆,釜山,韩国
《紧急中的沉思》,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北京,中国
《缓存:从字母B到字母Z》,香格纳画廊,上海,中国
《我们播种的种子》,三潴画廊,新加坡
《艺术还在:一场闭馆期间的展览》,木木美术馆 (线上)
2019
《2219:想象中的未来》,艺术科学博物馆,新加坡
《新加坡双年展 2019,正确方向的每一步》,新加坡国家美术馆,新加坡
《观察,实验,归档》,桑德兰博物馆与冬季花园,桑德兰,英国
《百物曲》,PARA SITE艺术空间,中国香港
《准自然,生物艺术、边界与实验室》,现代汽车文化中心,北京,中国
《Stories That Matter: ICONS & The Land Archive》,Objectifs摄影与电影中心,新加坡
2018
《第九届亚太当代艺术三年展(APT9)》,昆士兰美术馆,现代艺术馆(QAGOMA),布里斯班,澳大利亚
《2018台北双年展,后自然:美术馆作为一个生态系统》,台北市立美术馆,台北,中国台湾
《文明:如今我们生活的方式》,国立现代美术馆,首尔,韩国
《罗兹摄影节:人性》,罗兹,波兰
《第二届银川双年展:从沙漠出发——边界上的生态学》,银川当代美术馆,宁夏银川,中国
《西班牙摄影节》,马德里,西班牙
《一沙一世界,探索社会几何形态》,亚特兰蒂斯,海南三亚,中国
《文明:如今我们生活的方式》,摄影展基金会,美国
2017
《之所以为经典》,雅昌艺术中心,广东深圳,中国
《消失的遗产:世界为森林》,汉堡动物学博物馆自然科学中心,汉堡,德国
《2017雅加达双年展》,雅加达,印度尼西亚
《第7届莫斯科国际当代艺术双年展:云朵?森林》,莫斯科,俄罗斯
《人类+,种族的未来》,艺术科学博物馆,新加坡
《当代缪斯,第一部分》,MOSERN ART BASE,上海
《关于鲨鱼和人性》,侨福当代美术馆,新加坡
《第九届CHOBI MELA摄影节》,达卡,孟加拉国
2016
《Holzwege》,香格纳画廊,上海,中国
《不确定的,或者被搁置的......》,香格纳画廊H空间,上海,中国
《不确定的,或者被搁置的......》,香格纳画廊主空间,上海,中国
《第20届悉尼双年展,未来已经来临:它只是尚未均匀分布》,悉尼,澳大利亚
《保诚大奖艺术展2016》,艺术科学博物馆,新加坡
2015
《无界限: 新加坡艺术家群展》,香格纳画廊,新加坡
《2015瑞士比安贝尔摄影节》,瑞士
《125,660件自然史标本》,沙利哈拉艺术中心,雅加达,印度尼西亚
《小世界-大世界》,香格纳画廊H空间,上海,中国
《阿尔勒国际摄影节,发现奖单元展览》,阿尔勒,法国
《创:新》,751 D-PARK北京时尚设计广场,北京,中国
《下一扇门》,Curated by Tang Fu Kuen,白立方PUBLIKA,马来西亚
《暂停, 摄影曼谷》,曼谷艺术文化中心,曼谷,泰国
2014
《亚太酿酒基金会特出艺术奖》,新加坡美术馆,新加坡
《对影:逃避的策略》,当代艺术研究所,新加坡
《风景:实像、幻像或心像?》,时代美术馆,广东广州,中国
《美的起源:戏剧性的怀旧》,釜山美术馆,釜山,韩国
《可能的海洋,极光摄影节》,阿姆斯特丹,荷兰
《釜山双年展“亚洲特别展”:前进,前进,直到我遇到潮汐》,釜山,韩国
《源头,记忆和模仿》,大邱摄影双年展,韩国
《描绘亚洲》,亚洲艺术文献展,中国香港
《真像,事实,假象,谎言》,爱尔兰摄影展,都柏林,爱尔兰
《第四届莫斯科国际年轻艺术家双年展:美梦时光》,莫斯科,俄罗斯
《摄影艺术节大奖》,罗兹,波兰
《出土》,新加坡美术馆,新加坡
《像鬼魂一般》,400画廊,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美国
《动物投影仪》,盒子画廊,布尔日高等美院,法国
《大地档案,24/7》,雕塑广场,新加坡
《你相信有天使吗?》,MO_空间,菲律宾
2013
《去向何处?》,新加坡艺术家群展特别项目,香格纳画廊,新加坡
《迷人景观:新加坡新艺术展》,南洋理工大学当代艺术中心,新加坡
《总统青年才艺展2013》,新加坡美术馆,新加坡
《新加坡双年展:如果世界改变了》,土生华人博物馆,新加坡
《第四届PHOTOQUAI 摄影双年展》,布朗利美术馆,巴黎,法国
《新颖生态学,交叉艺术项目》,悉尼,澳大利亚
《艺术家,书和人群》,电力站,新加坡
《生活在20世纪的废墟里》,悉尼科技大学,澳大利亚
《国际摄影艺术节》,Mineiro博物馆,巴西
《镜中之境,像外之象》,金鸡湖美术馆,江苏苏州,中国
《适应人类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巴黎,法国
《偶遇:亚洲的皇家艺术学院》,新加坡当代艺术展馆,新加坡
《野兽/开花, 为了三个人》,美人蕉画廊,雅加达,印度尼西亚
《对话之间》,Yavuz艺术,新加坡
2012
《编辑-图片强迫症》,香格纳画廊H空间,上海,中国
《地球工厂,Ten Artists on Land and Industry》,PPOW画廊,纽约,美国
《此时此地》,FORMAT国际摄影节,德比,英国
《已知地域》,NOORDERLITCHT摄影艺术节,阿姆斯特丹,荷兰
《未来地图》,ZABLUDOWICZ收藏展,伦敦,英国
《未来的证明》,新加坡美术馆,新加坡
《劫持III, 来自英国和澳大利亚的当代摄影》,帕斯当代艺术机构,珀斯,澳大利亚
2011
《看见迹象的我们》,新加坡当代艺术展馆,新加坡
《真实与非真实的疆域》,Langgeng艺术基金,日惹,印尼
《动物对话》,Jendela视觉艺术空间,滨海艺术中心,新加坡
《在不远处》,2902画廊,新加坡
2010
《一点暴力》,国家美术画廊,地拉那,阿尔巴尼亚
《你听见吗?》,香港艺术中心,中国香港
《物种对话:非人类的凝视》,华沙现代艺术博物馆,华沙,波兰
《新浪潮》,GoEun摄影博物馆,韩国
《艺术与秩序》,M1艺术节,Jendela画廊,新加坡
《CUT2010, 来自东南亚的新摄影:平行宇宙》,Valentine Willie艺术基金,新加坡
2009
《电影摄影》,FORMAT国际摄影节,德比,英国
2008
《我们决定去动物园但是下雨了》,LEVALLOIS摄影节,巴黎,法国
文章内容参考:
香格纳画廊——艺术家赵仁辉信息页
https://www.shanghartgallery.com/galleryarchive/artist.htm?artistId=425
袁璟|艺术如何叙述自然?专访新加坡艺术家赵仁辉
https://mp.weixin.qq.com/s/5FEXF2zQQzpS-AlI4QcWzw
赵仁辉:尊重是思考自然更好的方式
https://mp.weixin.qq.com/s/GM1On5aHq48Rj1-pzlwv_Q
赵仁辉的“玄秘森林”:自然始终是不可预测和驯服的
https://mp.weixin.qq.com/s/Lx6geMDRzfqE5pxEy0HviA
立面 | 赵仁辉 Part I:没有什么是永恒的
https://mp.weixin.qq.com/s/V_FaySanDx0B3clF90PCkg
蜜谈|赵仁辉:做一位自然故事的转述者
https://mp.weixin.qq.com/s/oy_KFDpmMMuG0Ckyl7O8XQ
—

山中天艺术中心坐落于北京朝阳区751艺术区,由著名建筑师金秋野设计,是一座融合了当代艺术与建筑艺术的综合体,也是集青年艺术家共创、艺术衍生品展示、多功能厅和咖啡厅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空间。艺术中心每年举办一系列高品质的展览、讲座和教育活动,并积极拓展品牌合作项目、参与各类艺术公益活动。其核心目标是构建以艺术教育为基石、扶持青年艺术家为核心的艺术创作交流平台,旨在为社会和公众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资源和艺术体验,并致力于成为具有深远影响力的青年艺术家研究型实验性美术馆。
点击链接进入购票

正在展出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