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汪涛,1962年生于昆明,2015年至今担任芝加哥艺术博物馆普瑞兹克亚洲艺术主席,中国艺术策展人,亚洲项目执行总监;2012年曾任纽约苏富比高级副总裁兼中国艺术品主管,并任职过伦敦大学亚非学院中国研究中心主任。
汪涛是中国早期青铜礼器、玉石以及雕刻等中国传统古典艺术方面的专家,他对于当代艺术也有很深造诣。他曾在云南师范大学获得汉语言文学学士学位、中国艺术研究院获得硕士学位以及伦敦东方与非洲研究学院获得博士学位。现任芝加哥艺术博物馆普瑞兹克亚洲艺术主席,也是首位被任命为博物馆艺术主席的华人。
芝加哥艺术博物馆实景图
汪涛的生活和他的工作是分不开的,因为不管是在工作时间,还是平时的业余时间,他都在阅读和研究中国古代文化。
从伦敦大学任职老师到苏富比拍卖行,再到芝加哥艺术博物馆。一切的渊源其实很简单,就是他和古代艺术的不解之缘,对古代艺术的热爱和对研究的热情,所以说若将中国古代艺术比作汪涛的“真爱”,一点都不为过。
【汪涛与泰祥洲的缘分】
本次展览由策展人汪涛策划,他始终关注中国古代艺术的国际传播与当代解读,将绘画作品与藏品的并置展示,让观者能够在真实器物与当代绘画之间感受跨时空的文化联系。
本次展览展出泰祥洲的六幅新作,其中包括三幅以青铜器为主题的《大道吉金图》系列、《璇玑——红虹藏良渚玉器图》,以及围绕青铜礼器与象征性器物创作的《鼎彝图》和《食人虎卣图》,以具象表现主义的手法,通过细腻的水墨笔触呈现其对古代器物的深度研究和艺术表达,带有眼睛的器物在他笔下被赋予生命的状态。


本次展览名字“天道幽明”,汪涛解释为:“中国古代哲学家把天地宇宙的终极规律称之为‘道’,山水画则是中国艺术家对宇宙之道的一种尝试和解释。泰祥洲的绘画贯穿了中国哲学和艺术中的这种精神,反映了中国当代艺术家在新时代背景下对生存世界的思考和探索,也是对中国艺术的继承与发展。”
芝加哥艺术博物馆 |“天道幽明:泰祥洲的水墨画展”展览现场

●2018年 泰祥洲《礼器》系列代表作《小臣系卣图》在由策展人汪涛策划的芝加哥艺术博物馆的《鉴古吉金》青铜大展上展出。

2018年2月,“吉金鉴古:皇室与文人的青铜器收藏”大展在芝加哥艺术博物馆开幕,共展出横跨商代至今3400多年约180件作品,展览汇聚来自芝加哥艺术博物馆、北京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美国各大博物馆和重要私人收藏的珍贵藏品逾180件,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柉禁组器、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天下第一鬲”师趛鬲、上海博物馆的小臣系卣等齐聚芝加哥。


在关于青铜文化的当代性——芝加哥艺术博物馆《吉金鉴古》青铜大展访谈中,泰祥洲关于为什么会有《小臣卣》的创作,他是这样描述的:“我最早是画一件何尊,是在去年,当时那幅作品尚未完成,汪涛先生为了这个主题组织故宫、上海博物馆的展品赴芝加哥展览来北京,他在我的工作室里看到了这件未完成的作品,我当时说想画十件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青铜器。在跟汪涛先生探讨的过程中,汪先生建议说小臣卣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一件作品,当时我就找了很多资料,开始了这幅《小臣卣》的创作。”
芝加哥艺术博物馆《吉金鉴古》青铜大展访谈 | 左:许柏成 中:汪涛 右:泰祥洲
“泰是一个具有雄心壮志的艺术家。配以自己特有的山水艺术哲学分析法,和独特的图像创作手法,他在传统工艺、材料生产、和绘画技法方面的训练变为他攀登还无人造访的高峰的阶梯。他所有的努力都聚焦于以视觉形式表现宇宙的神秘内在本质。使用旧的去创造新的,他与未来和过去同时对话。”
“看祥洲的作品,第一眼给我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感,有时空交错的感觉,甚至让我有点恍恍惚惚的……尤其是在陨石中漫步,我感受到的感官和思维的冲击很可能要大得多,也很可能一开始就不会陷入密集恐惧症,而是直接领悟到作品的平行与穿越。”
—— 汪涛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泰祥洲,1968年生于宁夏银川,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获博士学位。1975年师从王文钧、胡公石学习书法,扎根于中国笔墨传统,并随宋鸣学画。1987年师从冯其庸学习中国古典文学文献、书法。1991年师从崔玉润、李振江学习古代书画装裱和修复。1996年赴新西兰学习新媒体和动画设计,做过媒体人、办过杂志、经营互联网公司,是艺术领域颇有影响力的学者型艺术家。2018年《鉴古吉金》芝加哥博物馆青铜大展图录,由耶鲁大学出版;曾发表《从小臣兹卣的绘制试观青铜器图像与观念之演变》等论文。他是当代艺术领域颇有影响力的学者型艺术家,他的博士论文《仰观垂象》深受艺术史大家方闻教授的推崇。
他长期致力于重构中国早期山水的理想范式,对山水图像源起与演变的研究得到学界关注。他的绘画作品正是建立在他的艺术思想基础上完成的,泰祥洲早期作品学习宋元绘画传统,是对宋人笔墨与技法的研究,深刻理解传统绘画的过程。他的作品常常以古代青铜器为灵感,深入研究其形态、纹饰和象征意义。他通过绘画和装置艺术,将青铜器的历史与文化内涵重新诠释,使其在当代艺术语境中焕发新的意义。
2013年以后,他立足于自己博士学位论文的研究,从宇宙学,天文学和绘画关系的角度,创作了《创世纪》系列、《天象》系列和《黄钟大吕》系列作品,受到中西艺术史界的广泛关注,哈佛大学博物馆、普林斯顿大学艺术博物馆、耶鲁大学艺术博物馆、清华大学等均有收藏泰祥洲的代表作品,他的作品和著作也常常被作为艺术史课程的探讨和研究题目。
2015年,成立140年的芝加哥艺术博物馆亚洲馆购藏泰祥洲的《天象2014.1》,这是芝加哥博物馆成立以来,亚洲艺术部第一次购藏在世艺术家作品。并出版于《芝加哥艺术博物馆馆藏绘画精品集》中,该书由芝加哥博物馆馆长詹姆斯·容度(James Rondeau)撰写,耶鲁大学出版。
除此之外,他的作品还被收藏和展出于20多家世界著名博物馆,例如:美国佛利尔博物馆、明尼阿波利斯艺术博物馆、尼尔森阿特金艺术博物馆、布鲁克林博物馆、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杜克大学纳希尔艺术博物馆、美国西雅图艺术博物馆,中国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澳门政总署美术馆、中华书局、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奥克拉荷马大学艺术博物馆等。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