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分
公历3月19-3月22日交节
整个春天都是都生命力独享风流的季节 / 长风沛雨 / 艳阳明月 /那时喜悦被田野铺满 / 天地间充着生的豪情 / 风里梦里也全是不屈不挠的欲望。—— 史铁生《比如摇滚与写作》
春分,也称为“升分”或“仲春之月”,是春天的第四个节气。“分”有两层含义,一是“季节平分”,传统是以立春到立夏之间为春季,春分正处两个节气之中,就平分了春季;另一含义是“昼夜平分”。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昼夜等长。《春秋繁露》说:“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刘曌 拾系列《生的缝隙No.1、2》
40×40cm(一组两幅)木板漆画 2023
刘曌 拾系列《称意,被忽略的美No.1、2》
60×60cm (一组两幅)木板漆画 2022
不过,如果细细观察就会发现,来往行人的步调正在变得轻盈,沉寂的街道被清脆的鸟鸣唤醒。较于冬天的萧索,阳光下的春日正将树影拉得细长,风吹过,倒映一片梦幻的斑驳。
这种时刻,即便余寒料峭,通勤路上,似乎也开始感到某种心情正在发芽、徐徐酝酿。
刘曌《致青春的阴影线》
60×120cm 木板漆画 2022

刘曌 枝系列《不响》
80×80cm 木板漆画 2024
原来,春天的讯息,是从心底最先开始。是明媚、柔软、绿色、翩翩的心情。
曌如此春,是她在画布间定格的自然灵韵。在一个可以和风拥抱的季节,春天按捺不住从画布里跑出,兀自盛放!

/ 自述1.
生命之美在于凝视,若能抛开周遭环境的影响,而专注于本体的清静,沿着气息的流淌,终能体会其自身的神韵,这是往往被我们所忽略的、不言声色的美。通过观察同样在城市中生存的花草树木,似乎是人类意识形态的另一缩影,它们在不同处境下,逐渐形成适应其自身的生活方式,其姿态是一种生命的语言,既抽象又现实,给予我很多灵感。

刘曌 访古寻今系列《红与百合No.2》
30×30cm(一组两幅)木板漆画 2024
/ 自述2.
个人创作主要聚焦于大漆特有的凝结性,通过堆漆和罩漆、磨显等技法将漆一遍遍堆高,利用大漆凝结形成的笔触以描绘、凸显植物个体的姿态语言,通过去繁从简,从简归真,以表达生命自身质朴而恒常的审美特质。

刘曌 访古寻今系列《红与百合No.2》
30×30cm(一组两幅)木板漆画 2024
刘曌 枝系列《折枝No.1》
15×22cm(一组四幅)木板漆画 2024
Q:对“春分”的印象,你会如何描述这个节气?
A:昼夜平分的标志,万物复苏、天气变暖,适合踏青的季节。
A:是十分重要的来源。艺术与自然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自然的运作是人类社会生活运作的载体,影响着我们的衣食住行各个方面。同时自然也是社会发展的一面镜子,社会的意识形态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自然的趋势,而自然的趋势也会反作用于社会以及个体的生活、价值取向判断等,而这也是艺术创作所共受的相同语境,艺术语言是生活、社会群体认知的一部分。
刘曌 枝系列《自体性的均衡No.1》
70x70cm(一组两幅)木板漆画2023
A:是的,因为我所观察到的自然往往是我所生活的街区、城市中生长的花草树木。它们的生存处境往往是被动的、被选择、被裁切的,以一种非自然的体态却因自然性而生长,这让我非常诧异和感触。从自然与社会相互影响的角度来看,这样的生存处境也折射了人类在城市生活中的一种意识形态,而每个个体的生活处境也往往是隐密、不为人知的。但如同植物一样,通过寻找形成适应其自身的生活方式,这是一种生命的本能,也是自我生长的旅程。
刘曌 枝系列《树与鸟,谁是谁的客尘No.1》
50×50cm(一组两幅)木板漆画 2022

刘曌 访古系列《竹影No.2》
50×50cm (一组两幅)木板漆画 2024

刘曌 影系列《理解是爱的同义词No.1》
20X20cm (一组两幅 木板漆画 2022)

Q:你喜欢的艺术家以自然为主题的作品。
Q:如果可以见证地球上的一种自然景观,你最想看什么?

A:在城市中我会比较注意到老建筑,因为它们的造型非常有趣,保留那个时代的文化痕迹。消失的建筑在老家会印象深刻,他们伴随老一辈人的记忆,但随着他们的逐渐离去,那个时代的建筑也会一点点被推翻重建,当然一些标志性的建筑会被国家努力保护着。

“春”
出生1991辽宁大连,2015 本科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 公共艺术学院壁画系(漆画专业),2020 硕士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手工艺术学院漆艺系。漆艺作品曾被中国美术馆、福建美术馆收藏。研究生毕业后,创建“明空漆子”个人工作室,从事大漆艺术创作,现生活于杭州。
参展
《漆彩飞扬-第二届浙江省高校师生漆艺作品邀请展》2024/《2024青年艺术100年度展》(北京嘉德艺术中心)2024/《电量已满-上海青年艺术博览会》2023/《物感星丛-许燎原博物馆第三届双年展》2023/《我漆我行-当代漆画展》(嘉德艺术中心)2023/《腾挪之境-当代艺术作品展》(美颂画廊)2023/《佳漆在秦-第二届陕西省漆画艺术展》2023/《见素抱朴-当代手工艺术展》(钱塘湾艺术馆)2022/《当代纬度-二十世纪新语言》(意大利 伦德现代博物馆)2022/《漆彩东方—第五届上海漆画作品展》2022/《丹漆随梦-中国美术馆藏漆画艺术展》2021/《广东省首届青年漆画展》(肇庆美术馆) 2020/《命运与共、携手抗疫-科技与健康通行》(上海科技馆) 2020/《步漆而语—全国高等院校漆艺作品邀请展》2019/《大漆风华两岸画家联合展》2016/《湖北国际漆艺三年展大漆世界:时序》2016/《漆艺新生代展览》(福建省美术馆) 2015/《福建省第六届艺术节美术书法作品展》 2015/《第十二届全国作品展》(海峡国际会展中心) 2014/《海峡漆艺大展》(中国美术馆),《龙抬头》中国美术馆收藏 2014/《汉雅轩国际当代工艺品展》(萨奇美术馆) 2014/《中国美术学院漆艺作品展》(福建省美术馆) 2014/《源流--中国漆艺作品精品展》(跨湖桥博物馆) 2013
撰稿/责编:王雅
设计:曹艺昕 / 杨继龙


观展须知
建议绿色出行,地铁1、10、12号线(陕西南路站7号口)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