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迪尔克·萨尔兹:光色维度」展览现场,2025年
蓝骑士艺术Bluerider ART 上海·外滩
2013年,蓝骑士艺术Bluerider ART在台北成立。画廊以康定斯基发起的“蓝骑士”艺术团体为名,致敬其“捍卫心灵”的艺术精神。从台北巷弄起步,到进驻上海外滩与伦敦梅费尔,蓝骑士艺术逐步搭建起一座横跨东西方的艺术桥梁,呈现兼具美学深度与收藏价值的当代艺术。
2025年开春,蓝骑士艺术在上海空间推出德国艺术家迪尔克·萨尔兹(Dirk Salz)的亚洲首次个展“迪尔克·萨尔兹:光色维度”。他以树脂为创作媒材,构筑出深不可测的抽象色块,呈现如光学幻觉般的视觉效果,为新一年的艺术季开启全新的感官体验。
在展览开幕现场,我们与蓝骑士艺术创办人王薇薇Elsa Wang展开对谈。从科技行业跨界进入艺术世界,她以敏锐的美学判断和商业管理经验,在这两个看似对立的领域间寻找平衡,打造了一套独特的画廊运营模式。站在迈入第二个十年的节点上,蓝骑士如何在全球化与本土化、经典与创新之间持续探索?2025年,他们又将如何布局未来?
Q&A

蓝骑士艺术创办人
王薇薇Elsa Wang
您最初从科技行业转入艺术行业,这之间的跨度不小。是什么契机让您决定创办蓝骑士艺术画廊?
Elsa Wang:
其实我在从事画廊之前,曾有十年的时间想要成为一名艺术家。科技行业的节奏快、压力大,我在退休后感觉自己仿佛被掏空了,因此想要去当艺术家。我是从摄影开始的,举办过展览,出版过一本摄影书。
然而要成为艺术家真的挑战重重。在十年的摸索中,我逐渐建立了一套自己的美学标准,但我也清楚地意识到,自己可以成为一个“good artist”,但无法成为一个“excellent artist”。既然这样,我不如运用自己的审美,以及在科技行业累积的行销、管理能力,去推广那些真正优秀的艺术家。蓝骑士艺术画廊的诞生便是基于这样的思考。
“蓝骑士”的名称则取自康定斯基(Wassily Kandinsky)创办的“蓝骑士”艺术团体(Der Blaue Reiter)。该团体成员风格各异,但都以心灵为出发点,因此被称为“捍卫心灵的骑士”。我在成为艺术家的过程中深受康定斯基的影响,因此毫不犹豫地以“蓝骑士”为画廊命名,希望延续他们的精神。

Dirk Salz, DSA_M1173#2875, 2023
140x220x15cm, Resinworks, deep dives, pigments and resin on multiplex
科技行业强调理性思维,而艺术行业更注重感性表达。这两种思维方式在您身上是否曾发生冲突?
Elsa Wang:
刚开始确实有冲突。科技行业讲究结果导向,凡事都讲究SOP和KPI,成本也可以量化,而艺术行业则恰恰相反,无法简单地用数字来衡量艺术家的成本和价值。
我刚从科技转行至艺术时,觉得像是在玩跷跷板,一边是极端的理性,另一边则是极端的感性。我常笑称,如果理性和感性可以简单地以左脑和右脑来区分的话,也不过只有十公分的距离,但是我走了十年,才慢慢找到自己的平衡点。
经营画廊不能简单照搬科技行业的管理模式,我大概花了五年时间才慢慢研究出适合画廊的管理方式。很多画廊主会亲自面对藏家,但如果要扩大经营,仅靠个人难以支撑。因此,一套适合画廊的管理方式是关键。
这是一套怎样的管理模式,可以具体分享一下吗?
Elsa Wang:
与传统企业不同,画廊不需要层层加叠的庞大组织架构,而是适合比较简化、柔软的组织架构,可以随着不同功能和需求而变化。我们的团队规模不大,但工作内容繁杂,因此组织架构必须灵活变通。我常常笑说我们画廊里的人每一个都像是八爪章鱼,所以我们的模式也可以称为“八爪章鱼式管理”。

蓝骑士艺术Bluerider ART 台北·敦仁
蓝骑士最初成立于台北,后来为何决定进驻上海和伦敦?
Elsa Wang:
蓝骑士艺术2013年成立于台北,当时的台北市场以本土及日本艺术家为主,而我们是少数代理欧美当代艺术家的画廊。但随着国际艺术市场的开放,欧美艺术家逐渐被更多亚洲藏家接受,因此我们考虑进一步拓展市场。
选择进驻上海也是基于一个市场的考量。因为我们主要代理欧美艺术家,而上海的国际化程度高,比较适配。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我的父亲是上海人,而我曾经从事科技行业时也经常来往上海,所以感觉跟这座城市比较亲近。
至于在伦敦设点则是考虑到我们代理的艺术家中很多都在欧洲生活工作,有时可能两三年才能见一面。有了伦敦据点后就比较方便沟通,也比较拿得到他们的第一手或者是最好的作品。我们的伦敦空间选址梅费尔(Mayfair),属于一级战区、国际画廊聚集的地区,希望可以印证我们的展览质量和艺术家的选择能否经得起考验。

蓝骑士艺术Bluerider ART 伦敦·梅费尔
台北、上海和伦敦这三个城市的藏家和市场氛围有哪些差异?
Elsa Wang:
这三个市场的氛围的确差异很大。
台北是亚洲最早成熟的艺术市场,藏家经验丰富,收藏文化发展较早,口味上比较偏东亚的写实风格。由于经历过多次经济波动,吃了很多教训,台北藏家在收藏时普遍较为谨慎,也比较有自己的独立判断,不会随波逐流。
上海的市场相对年轻,藏家整体更有活力,愿意尝试新鲜事物。这里的美术馆和艺术展都很多、所以刺激也多。藏家对于不同艺术媒介和风格的接受度都比较高,也比较敢收藏。
伦敦则是一个比亚洲发展更早的市场,所以也更保守和成熟。以现在的经济氛围看来,这里的藏家两极分化较为明显,不是收藏市场顶端的作品就是收藏相对大众的作品。

Marc, Gegenstrom CLARA I, 2024
107x65x23cm, Wood, aluminum, player, screen
蓝骑士有着怎样的定位?目前代理了哪些艺术家?
Elsa Wang:
我们过去的定位主要是代理50岁以上、风格成熟的欧美当代艺术家,作品价格多在人民币100万元以内,处于金字塔中比较宽广的中上游地带。我们的理念是希望艺术能够走进家庭,走入生活空间,拥有更多的受众。

中国85后青年艺术家征件展「希望是个有羽毛的东西」展览现场,2024年
蓝骑士艺术Bluerider ART 上海·外滩
然而随着蓝骑士步入第十二年,我们在艺术家的选择上逐步放宽,慢慢纳入了更多中国青年艺术家。例如我们去年举办了“中国85后青年艺术家征件展”,代理了其中四位青年艺术家。今年即将举办第二届。再例如我们代理的曹吉冈老师,他的作品没有国界和文化限制。因此我们现在也更关注艺术家的创作内容,而不仅仅是他们的国籍或背景。

曹吉冈, 立春, 2024
90x180cm, 亞麻布坦培拉
您在选择艺术家时的核心标准是什么?
Elsa Wang:
简单来说主要有两点。首先是作品必须具备美感,当然这里的美感不仅是我的个人判断,还需要符合大多数人的认同。其次是作品必须具有收藏价值,因为我们要对藏家负责。
收藏价值可以从很多角度来看。如果从投资角度来看,这绝对不是短线投资,而是在一个艺术家身上的长达十年甚至二十年的投资。因此我们代理的艺术家多为50岁以上的风格成熟的艺术家。
一位优秀的艺术家必须同时具备天分、努力和机遇三个要素。当艺术家达到50岁,这前两点基本上已经被证明了。如果没有天分和努力,他可能连40岁都坚持不到,根本无法在市场上立足。
至于机遇,这点是最难预测的。像草间弥生,真正大红大紫是在70岁以后。机遇有时是人为的,有时是环境促成的,我们无法完全掌控,但至少我们能确认一个艺术家具备足够的能力和积累,能够在机会到来时稳步上升,而不是昙花一现。这对于藏家来说是一个比较稳当的保障。

Ruprecht von Kaufmann, MISSTRAUISCH, 2024, 30x30cm, Oil and collage (Mylar) on linoleum
如果不以投资为出发点,而是从个人欣赏角度出发,那作品势必要能打动人心,创作理念要足够独特和深刻,绝对不会让藏家买回去后才发现它涉嫌模仿或抄袭。
我们常听到有人提到美术史定位的问题,但我个人认为美术史大多是后人回顾过去后书写的。当下的艺术家往往很难被社会全面认可,因为他们在创造未来。历史上许多大师在世时并未获得足够的关注,甚至被误解。因此,我们不太强调美术史的定位。
这次为什么会选择Dirk Salz的个展作为蓝骑士上海的开春首展?
Elsa Wang:
我们代理Dirk Salz已经有一段时间了,这也是我们首次为他举办个展。他的作品在视觉上极具特点——极简的构图、丰富的色彩、光线的变化,以及新颖的媒材运用。他采用树脂作为创作媒介,而树脂是一种非常高难度的材料,创作过程中不能有灰尘、不能有气泡,最终呈现出来的是极致的美感。
开春展览作为一年艺术季的开端,我们希望带来令人耳目一新的作品,让观众从冬日的沉寂中苏醒,迎接新的视觉体验。

「迪尔克·萨尔兹:光色维度」展览现场,2025年
蓝骑士艺术Bluerider ART 上海·外滩
他的作品最打动您的地方是什么?
Elsa Wang:
纯粹和理性。他的创作过程是极致的理性。他虽然使用树脂创作,但他自己认为自己仍然是从“画家”的角度出发,只是不用画笔,而是用树脂构建画面。他的作品表面非常光滑,没有笔触,也没有任何情绪。他想最大程度将个人情感从作品中抽离,让观众的情绪走进作品中。
从远处看,你会被色彩和构图吸引,靠近后,你会发现画面中那一层光滑的亮膜,反射着你自己。
当然他的作品颜色也极具吸引力,甚至会让人有“想去舔一口”的冲动(笑)。很多藏家平日工作压力大,他们不希望艺术作品太过复杂,他们只想要看着舒服。而Dirk Salz的作品,正是让人一眼看上去就感到平和、愉悦的艺术。

Dirk Salz, DSA_M1214# 2915, 2023
Resinworks, Fadings, pigments and resin on multiplex, 160x140x10cm
2025年,您对蓝骑士有哪些新的规划和期望?
Elsa Wang:
2025年对我们来说是一个突破之年。上海的观众可能还没有感觉到这种变化,但台北的观众已经明显感受到了。
首先是在艺术家的选择方面,我们正在做一些新的尝试。蓝骑士台北的开年展中首次推出了四位85后中国艺术家,过去我们从未展出过这么年轻的艺术家。此外,我们还策划了一场名为《天工开物》的版画与素描展,展出了二三十位艺术家超过百件作品,包括曹吉冈老师90年代的铅笔素描作品、Tracey Emin的作品、村上隆的版画、以及韩国艺术家朴栖甫的水滴版画等,许多作品在美术馆中都难得一见。部分艺术家此前从未出现在我们的展出名单中,但因内容和题材契合而被囊括进来。
对于这些变化,台北观众反馈非常好。大家已经习惯了一种固有的展览模式,而当我们在作品媒材、艺术家年龄等方面打开新的可能性时,观众会感到新鲜而兴奋。

「天工开物 — 版画与素描探考」展览现场,2025年
蓝骑士艺术Bluerider ART 台北·仁爱
另一个重大转变是我们台北空间的调整。我们计划在今年六月将原本台北的有两个空间合并成一个更大的展览空间。这不仅仅是空间的扩大,同时也代表着我们从“巷弄文化”向“城市画廊”的转型。台北的巷弄文化带有一种低调、朴素的特质,而新空间位于敦化南路,这里更多是A级商业区,整体氛围和调性都会有所不同。
这种转变不仅影响台北,也会影响上海和伦敦的运作方式。我们过去会在三个不同的地点呈现同样的艺术家,而一旦台北模式发生变化,其他地区的展览策略也会跟着调整。
蓝骑士正在迈入第二个十年,这个十年我们希望打造一个具有东西方文化交流属性的平台,并探索更灵活的画廊运营模式。至于具体会发展成什么形态,现在还很难定义,可能再过一两年才能更清晰地呈现出来。

- 正在展出 -
迪尔克?萨尔兹:光色维度
- 时间 -
2025.03.08-2025.05.04
- 地点 -
蓝骑士艺术Bluerider ART上海·外滩
上海市黄浦区四川中路133号


47 Albemarle St, London, W1S 4JW
info.uk@blueriderart.com
Tel +44 20 3903 7827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