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不挑一 VOL.4」
Unparalleled collection Vol.4
Chen Liang
01/10/2025-03/24/2025
NO.202, 2nd Floor, Sea World Culture & Arts Center, Shenzhen
*下文为万一空间与艺术家的原创采访。内容由万一空间整理,并经受访者校核。
滑动查看更多 swipe for more
《蹇骧Ⅲ:文献档案(平凉、天水卷)》 Jian Xiang III: Documentary Archives (Pingliang and Tianshui Volume)陈量主编 Edited by Chen Liang陕西电子音像出版社 Shaanxi Electronic Audio-Visual Publishing House万一空间:请您跟我们谈谈您在创作中所应用的田野考察以及人类学研究方法论。陈量:我并非人类学专业出身,但对这门基于实证的人文学科非常感兴趣。在中央美术学院读书的时候,因为我的老师在做民间艺术研究,当时在那种氛围的影响下做了一些民艺调研。在做毕业创作的时候,我在老师的鼓励下做了一种仪式的调查,叫血社火1,实际上是一种关于土地的献祭仪式。在每年正月的时候,一帮人赤膊上身或是穿上某种戏服,在头上插一把刀,刀上流淌血液然后开始表演剧目。这种血社火存在于六个村落,且它们的形态都不太一样,我结合过往民艺调研的经验,做了两年的田野工作。
关中血社火 Guanzhong Region: the Blood Shehuo
2014-2015
?陈量 Chen Liang
在田野调查的过程里面,我走访了六个村落的传承人并采访记录他们在演出中装饰装扮的手段、演出现场、以及演出结束后,这些演员身子(本地人称表演者身体为“身子”)的反馈、观众的反馈等等。调研结束后,再寻找它们之间的关联以及六个村落之间的关联。后来随着深入文本和人类学理论后,我就发现其实用血来献祭的仪式在全世界都有,包括西方万圣节也是,当然他们的主旨和形态已经娱乐化了。
奥地利艺术家赫尔曼·尼特西2(Hermann Nitsch, 1938-2022),他也一直用血液和献祭做作品(一种情境模拟的创作),也和血社火特别像。但我们对这种奇异的民间事物会有一些不同的解释,世俗的解释是这是惩恶扬善,但是他们的思想根源是什么?其实我觉得在调研的过程中,透过这些把式以及与演员聊这件事情的过程发现,恰恰相反,他们沉浸在戏剧化的冲突与激烈对抗中。但这种快感又是从何而来?我就去阅读,比如说弗洛伊德在探讨人类集体的这种无意识心理状态的时候,我就发现人们对死亡的一种超过正常认知的一些事情。

第二十次行为绘画展览现场 Installation view of 20th painting action
第五十九届威尼斯双年展 The 59th Venice Biennale我后来在阅读弗雷泽(James George Frazer, 1854-1941)的《金枝》(The Golden Bough: A Study in Comparative Religion)时就发现,实际上西方也有大量的仪式来阐明和表现同一主题,即“金枝”,它缘起于一个古老的地方习俗:一座神庙的祭司被称为“森林之王”,却又能由逃奴担任,然而其他任何一个逃奴只要能够折取他日夜守护的一棵树上的一节树枝,就有资格与他决斗,杀死他则可取而代之。把老神杀死后,相当于成为新神并接管了这片土地。这个主题不光是在希腊的神话,也在其他文明的神话里广泛存在。我后来就分析它与我们的血社火有密切的关联。我们知道《翦商》这本书里有大量的杀人祭祀,深入探讨了上古时期的祭祀文化,其中描述了独特的仪式过程:在祭祀活动中,参与者会进行多层级的献祭仪式,每完成一个阶段都会使用朱砂作为仪式的标记。在阅读商朝历史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到这种具有仪式感的献祭方式在上古尤其汉代以前广泛存在。
詹姆斯·乔治·弗雷泽 James George Frazer商务印书馆 The Commercial Press?图片来源自网络 Image source: internet为什么现在讲周礼?因为周礼明确规定不允许杀人祭祀,但是我们会发现在清代的很多青铜器制造的遗址里面依然有杀人来祭祀祭窑的一种行径发生。但是为什么要杀人祭祀?从来没有人细细去探究它,《金枝》讲述一个结构性的东西,就是表演中杀的人其实就是在杀神,它是杀神的象征。
所以我一下就理解了。当时吕胜中老师告诉我,80年代的时候他去了解血社火,有人告诉他,血社火是每逢闰年表演一次。为什么每逢闰年演一次?因为在我们的农耕文化知识中,每逢闰年相当于土地生命要更换一次血液,新神要代替旧神的存在。

陕西关中地区:艺术家田野考察当地血社火仪式 In the Guanzhong region of Shaanxi Province: artist doing field reserach on the local Blood Shehuo ritual
?陈量 Chen Liang

《血社火研究:以关中地区为例》Blood Shehuo Research: Taking the Guanzhong Region as an Example
陈量 Chen Liang
?陈量 Chen Liang
因此血社火实际上是在模拟新神杀旧神的现场。所有的这些身子、演员坐在马或者拖拉机上面游街,实际上是模拟了神被杀害的样子,只不过他后来被套上了衣服,变成了包公《铡美案》杀陈世美、三打祝家庄之类惩恶扬善的故事。我在大荔县的蒲城发现蒲城的血社火演员不穿衣服,而且蒲城的血社火非常猛,形式极具冲击力。通过传承人在讲述表演过程的时候眼中闪烁出狂热的光芒,我发现了一种人类对死亡的向往心理,或者对暴力的这种吸引。为什么要越血腥越好?血液实际上代表着复活,它在人类学的概念里面是一种象征性质。血液越多,土地的生命越丰厚,说明旧神死得越彻底,新神的力量越强大,换言之也就是《金枝》里阐述的土地丰饶的道理。

陕北:转九曲仪式现场 Northern Shaanxi: scene of the Turning to the Yellow River ritual??陈量 Chen Liang
我从这个研究里边我还参阅了维克多·特纳(Victor Witter Turner, 1920-1983)的仪式分析,这对我分析血社火有非常大的帮助,但它也并非是一劳永逸、普遍适用的。我们在分析具体仪式的时候,也会随之修正它。当然他得到了一个非常普遍性的认识论,这一认识论具有范式意义。我对这个东西非常感兴趣,包括黄河九曲和后来研究的写帐仪式(2017至2024年于河南九莲山研究考察8年),它们往往都是基于这样的一个普遍性的道理而存在,这也是我研究人类学和人类学给我的观念上的启迪。

河南辉县:艺术家拍摄九莲山“写账”仪式现场 Hui County, Henan Province: artist filming the scene of the Account Book Festival ritual??陈量 Chen Liang
万一空间:血社火算是您这么多年最难忘的一次调研经历吗?陈量:因为是人生第一次,第一次肯定是具有里程碑的意义。由于我们是实验艺术系,我把调研做完后,除了写一篇学术论文之外,最终是要从田野调查里面生成自己的创作。当时跟老师们讨论说我的创作最好是做成剧场,但是因为自己没有接触过剧场,所以从那时候就开始琢磨着什么是剧场,怎么演。然后我就每周晚上买票看戏剧学院的剧,后来发现他们的演出和我的血社火游街没关联,因为他们都有对话,而我不想有对话,血社火它也是没有对话的。后来我就在网上搜索,发现在欧洲有一种新剧场,比如人类学剧场、肢体剧场。
艺术家导演剧目《快活》剧照 Stills from the play "Joyful" directed by the artist
2020
这种剧场入门门槛较低,不受表演经验的限制,我觉得剧场本身就是这样的,表演本就是天性。于是我就开始招募演员然后做了一个剧场,据说当时在美院也引起了不少轰动。所以说我一直觉得整个过程比较有意思,就是如何从田野调查里边生长出你的作品很重要,也没有媒介的限制。后来基于血社火,我不仅生发出了民族志的写作,还生发出了雕塑,以及一系列的其他创作和文本内容。我觉得这是可以一直持续做的一件事情,甚至影响了很多在做血社火的研究的人,因为它是一个非常深刻的人类行为和存在。万一空间:确实如此,我们看到您花了大篇幅来写关于血社火的调研经历。那这对您后续创作有什么启发呢?陈量:在论文和实验艺术毕业创作结束了之后,我觉得市面上流行的这种当代艺术不是我想做的。我觉得我的思维方式还是早期人类普遍性的关联性宇宙论,所以应该做这样的作品。在剧场结束之后,我觉得书法是一个非常深厚的具有强关联性的艺术形态,只是它没有被充分地挖掘。它有上千年的历史,身上充满了包浆,所以当我们在看待这件事情的时候,往往会被一种既定的观念所影响。我就在思考如何重新发掘和重新阐释它,重新用一种比如当代艺术或者观念艺术的形态来表现它。
河南辉县:九莲山西莲寺帐书节现场 Hui County, Henan Province: scene of the account book festival at west lotus temple in Nine lotus mountain
2018年九月初九 on the ninth day of the ninth month, 2018
陕北:“抬楼”扶乩民俗活动 Northern Shaanxi: "Tai Lou" Spirit Writing folk activity
2023
因此毕业以后,从2015年开始我就一直在做这样的事情。因为田野调研的基础,我在无意间碰到了扶乩、写帐仪式,这两个仪式都是中国大地上普遍存在的书写仪式,与书法有密切的根源性关联,所以这些直接和书法产生了一个关联。而这次展览为什么又跟禅宗有关系,好像会让观众觉得你这个人搞的很多很复杂,实际上并不是,它们都是互相关联的仪式思维。在禅宗里边我们往往看不懂它的一些诗偈,通常很难去领略这些诗歌的含义,但其实它处于禅思的框架下,或者是在一个类似仪式氛围的语境下书写。所以这是我的兴趣点,这个和我的仪式研究一下子就无比契合,甚至是剧场、书法、禅宗,他们之间都有密切的关系,它并不是说单独一块孤立去看。剧场驻地创作:《书写剧场 I:人造天堂》 Theatrical resident creation: "Writing Theatre I: Artificial Paradise"万一空间:您之前做过剧场表演,现在创作是以书写为主,同时对实验艺术也很感兴趣。除了目前的艺术表现形式外,之后会不会探索其他的创作方向?陈量:所有的媒介实际上都是暂时的媒介。在艺术创作中,不能以媒介作为自己安身立命的一个点。我们的工作应该是更为广泛的,持续探索的,比如说结构性的思辨,以及永恒地去尝试各种媒介。我在2020年的时候做过一部书写剧场一,接下来可能会做二,既是剧场同时也是写字,这个表演本身也是由体验性、仪式般的方式进行。它实际上关联的是书法的另外一种深刻的机制,这种机制目前对我来说是比较重要的,所以接下来也会探讨这个事情。
非裔民艺展览现场 Installation view of exhibition "Afro-Mingei"
西斯特·盖茨 Theaster Gates
森美术馆,东京 Mori Art Museum, Tokyo
2024
另外民艺也是我一直在研究的一个主题。我之前看到美国艺术家西斯特·盖茨(Theaster Gates,b.1973)在日本森美术馆做了一个展览,他认为西方的黑人运动与日本民艺运动的机制有内在相似性,民艺运动实际上是把边缘的,甚至在很多人认为是有“缺陷”的事物变成了一个美的存在(原来黑人被歧视,但后来黑人运动变成了政治正确,这其中的话语与日本民艺运动很相似)。他认为这两个运动之间反映了人们思考问题方式的相似性。我觉得这个很有意思,接下来也想探讨类似的事情,可能会更多地从民艺和中国文化系统之间的关系展开。因为中国人是离不开文字的,我们在探讨所有事物的时候,文字的关联都是密切存在的。我接下来的研究计划即是探讨从文字中衍生出来的思想变化,以及它如何广泛地存在于中国人的智慧中。这种智慧的深刻性和广泛性是怎么从文字的文化表征中出现的,这也是我接下来要持续跟进的工作。?万一空间 W.ONESPACE
补充背景:
1血社火,又称扎快活、血快活、血故事、八斩,是一种以强烈视觉冲击为特色的传统民俗表演形式。表演中,表演者运用斧子、铡刀等道具,配合精湛的化妆技术,展现出极具震撼力的视觉效果。并且通过特殊的装扮技巧,呈现出极具冲击力的艺术效果,展现了传统民俗表演中独特的艺术表现力。这种表演形式融合了戏剧性、神秘感和视觉冲击力,体现了民间艺术的大胆创新和独特审美。2赫尔曼·尼特西(Hermann Nitsch)1938年生于奥地利首都维也纳,奥地利“维也纳行为派”艺术的代表人物. 20世纪50年代末以来,受到塔希主义以及抽象表现主义的影响,行为绘画艺术不断崭露头角。1958年以来,Hermann Nitsch在他的作品中展现了他“纵欲神秘戏剧”的理念,极富感染力。
陈量
??
Chen Liang
陈量,1987年生于陕西宝鸡,现生活、工作于杭州。幼时跟随村里画庙师傅学习书法和神像绘制,成年后在陕西科技大学学习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后于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和中国美术学院书法学院就读,并获得博士学位。自2012年成为职业艺术家以来,他的创作和研究基于对地方知识的田野考察、古代仪式、文字起源和人类书写的传统,并始终朝着挖掘被隐藏的历史和书写普遍性的状态前进。由于受到民间仪式、神秘主义和长青哲学的启发,常使他思考如何将零碎、混杂的民间思想以书写的方式重建。这使其工作包括以图像学和文献收集、出版、田野、纪录片、写作、诗歌、剧场、书法和绘画等各种方式展开,构建了其复杂的诗意视野。他还对理论研究、民间亚文化、艺术乡建、以及地方传说和信仰充满热情,并于2020年创立仪式民众剧团(CPT)。他的工作执着于挖掘、重新发现和解释呈现那些曾经迷失、未闻和被掩埋的痕迹和声音。Chen Liang, born in Baoji, Shaanxi in 1987, currently lives and works in Hangzhou. As a child, he studied calligraphy and the painting of deities under a local temple artist. As an adult, he pursued a degree in Inorganic Non-Metallic Materials Engineering at Shaan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later studied at the School of Experimental Art at the Central Academy of Fine Arts and the School of Calligraphy at the China Academy of Art, earning a PhD. Since becoming a professional artist in 2012, his work and research have been based on field studies of local knowledge, ancient rituals, the origins of writing, and the traditions of human script. He consistently strives to unearth hidden histories and explore the universality of writing.Inspired by folk rituals, mysticism, and perennial philosophy, Chen often contemplates how to reconstruct fragmented and mixed folk ideas through writing. This approach has led him to work across various mediums, including iconography, document collection, publishing, fieldwork, documentary filmmaking, writing, poetry, theater,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 all of which contribute to his complex poetic vision. He is also passionate about theoretical research, folk subcultures, rural art initiatives, and local legends and beliefs. In 2020, he founded the Ritual Popular Theater (CPT). His work is dedicated to uncovering, rediscovering, and reinterpreting the traces and voices that have been lost, unheard, or buried.
展览相关阅读






「万?不挑?」系列企划
古往今来,艺术总与生活方式串联在一起,而且往往并非以阳春白雪、“生人勿近”的方式呈现。这些作品、物件或是非实体的存在,互相交织互相反应,一并构成了一张完整的线索网络,将主人交游、审美情趣、以及其对于艺术与生活的态度全方位地展露。Vol.1 在“万里不挑一”第一期项目中,艺术家周力首次对公众展出其横跨多学科的丰富收藏,呈现她的审美与意识世界。这些藏品和展厅中心的绘画作品有上下互文的关系,引导着观众逐步从“窗外世界”探入艺术家的“窗内世界”,周力的“艺术家形象”在日常且细微的叙事之中变得更为丰富立体,而在这个过程中,其自身也以“观众”的身份再次感受到了自我。
?万一空间 Copyright?W.ONESPACEVol.2展出了艺术家洪浩近年来不同系列的作品,并通过直观呈现其工作室部分原始状态,借以探寻艺术家在创作背后对于人文、材料、物质、收集、消费等的观念和考量。若真需要提到“收藏”这个词,那洪浩比较像在收藏自己的人生。从最初的《藏经》到最具代表性的《我的东西》,以及逐渐演变至今的《万相》,《往复》,《物境》等系列,洪浩发展出了一种特殊的,对于下信息与个人日常使用的物品收集和排列的形式,并始终保持着这种对既定客观存在的观察与反思。但从艺术家的角度来说,收集并不是他的目的,这些行为更像是自己生活流水账般的记录,艺术家仅试图去呈现一种证据感,一种客观的还原。
?万一空间 Copyright?W.ONESPACE
Vol.3旨在呈现和展示艺术家倪有鱼的作品和收藏,探寻艺术家构建下独特的古今艺术交融的独特美学体系。倪有鱼的作品深受其中国画背景和父亲建筑绘图影响,注重“手的执念”和“严谨精度”,其创作过程与古代写经的精神相似,追求“静修”而非“顿悟”。展览通过倪有鱼的创作和收藏,探讨了艺术与生活的融合,以及艺术家如何在日常中寻找并展现新的面貌。

?万一空间 Copyright?W.ONESPACE
“万里不挑一”为万一空间推出的系列特别企划,每期将邀请不同角色的艺术从业人士,为观众带来自己的艺术作品以及横跨多学科的收藏。该项目旨在通过万一空间这一弥合古今和多元艺术形态的特殊平台,使主展人在展厅内还原一个艺术与生活的平衡点,以此让观者真情实感地理解收藏如何与生活融合。借由一个“真实发生”的场景,抛开对艺术种类的冗余界定,以一个能够亲身感知的角度,去体味艺术背后的故事与丰富的意识世界。
The unparalleled collection series “n.one in a million” is a new project held by W.ONESPACE. In each episode, we invite different art practitioners, jointly showing an image that contains unique personalities and aesthetic interests of multi-perspective. As a field that bridges the past and present of the complex art forms, W.ONESPACE provides a unique platform to the host, letting them reveal the balances between art the lives, therefore enabling the audiences to truly understand how the host's collections affect their works and how they relate to their life. Through re-presenting and re-constructing the real living scene, we want to put aside the redundant interpretation of any art form, just offering an angle that could be perceived to see the story and the spiritual world behind the works.
万一空间是由三位90后艺术从业者在深圳创立的艺术空间。其诞生于疫情席卷全球的2020年,在后疫情时代涌现对艺术与生命的全新思考。空间致力于消解当代与古代的边界,融合美学研究逻辑下的现当代与古代艺术,构建一个不同国家、时期和形式的艺术在同一语境下共容的场域。
万一空间现已获权代理德国艺术家弗里德里希?埃因霍夫(Friedrich Einhoff),以及意大利艺术家罗伯特?博西西奥(Robert Bosisio)。同时,画廊与阿克塞尔?卡塞勃姆(Axel Kasseb?hmer)、八木良太(Lyota Yagi)、陈高杰、马宏法、埃里克?扎特奎斯特(Eric Zetterquist)、特奥多拉?阿克森特(Teodora Axente)、瓦西姆?艾哈迈德(Waseem Ahmed)等多位艺术家,保持着持久且深入的合作关系。在维系与既有艺术家及相关艺术遗产的紧密联系之余,画廊亦致力扶持新兴当代艺术家的职业路径。通过展览项目和艺术出版,旨在长期支持与推广代理和深度合作艺术家。
W.ONESPACE is an art gallery founded in Shenzhen by three Generation Y art practitioners. It was established in 2020 during the outbreak of the COVID-19 pandemic. New perspectives on art and life have emerged in this post-pandemic era. W.ONESPACE aims to melt the boundaries between present, future and the past by mixing contemporary and ancient art under the logic of aesthetic research, thus bringing together arts of different countries, different periods and different forms to interact and express in unity as ONE.
W.ONESPACE is pleased to announce its representation of German artist Friedrich Einhoff and Italian artist Robert Bosisio. Additionally, the gallery maintains enduring and in-depth collaborations with a roster of distinguished artists, including Axel Kasseb?hmer, Lyota Yagi, Chen Gaojie, Ma Hongfa, Eric Zetterquist, Teodora Axente, and Waseem Ahmed. While sustaining close ties with established artists and their artistic legacies, the gallery is also committed to nurturing the career trajectories of emerging contemporary artists. Through exhibition projects and art publications, W.ONESPACE aims to provide long-term support and promotion for both represented and deeply collaborative artists.


万一空间平行时空分支????
weonspice为一个灵感、冲动和际遇碰撞交错的实验场,这里有灵机一动、不切实际或偶尔严肃的思考和行动。


#万一展览#万里不挑一#倪有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