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艺术家韩梦云作品正在香港CHAT六厂展出,同时将于香港巴塞尔艺术展香格纳展位呈现作品《光明心》。此外,其个展“那流动的必将永存”正在成都知美术馆持续展出至6月8日。
韩梦云还参与了伦敦考陶尔德艺术学院 (The Courtauld)的对谈活动,并在埃尔奥拉艺术家驻地计划 (AlUla Visual Art Residency)中展开研究。Afterall, A Journal of Art, Context and Enquiry 2024年春夏刊收录了韩梦云的作品和诗歌。更多详情请参阅以下内容。
涌动的暗线
游走在民间智慧与当代视野之间
CHAT六厂,香港
2025/3/15 - 7/13
由策展人王慰慰策划的“涌动的暗线——游走在民间智慧与当代视野之间”主题展览正在香港CHAT六厂呈现,展览聚焦传统民间工艺和当代艺术之间的互动关系,将当代艺术创作、手工艺品和历史文献并置呈现。
艺术家韩梦云受邀委任创作综合媒介作品《不可承受的洁净:三个故事》(The Unbearable Purity: Three Stories)。她的《夜的实践》(Night Practice),以侗族织物为媒介,通过展现通常与女性气质息息相关的“夜之黑暗”的创造性意义,探究劳动价值和压迫机制,批判性地涉身于交叉性女性主义(intersectional feminism)之中。在这部委托作品中,她通过对中国侗族村落及印度斋浦尔地区的纺织传统和家庭范畴内的价值构建机制发起质询,进一步推进了她的探索。
相关阅读:
韩梦云《不可承受的洁净:三个故事》| 香港CHAT六厂
2025 香港巴塞尔艺术展
香格纳展位1C09
香港会议展览中心
2025/3/26 - 3/30

韩梦云《光明心》,2024,布面水墨、丙烯、白金金箔,210(H)x150cm
展会期间,韩梦云将参与由策展人王慰慰主持的《转型中的传统:民间工艺与当代艺术》交流论坛(3月27日 3:45pm-4:30pm,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一楼大堂)。
相关阅读:
香格纳画廊参展2025香港巴塞尔艺术展 | 展位1C09
韩梦云:那流动的必将永存
知美术馆,成都
2024/12/15 - 2025/6/8
韩梦云个展“那流动的必将永存”展览现场,知美术馆,2024-2025
艺术家韩梦云的个展“那流动的必将永存”(What Migrates Shall Remain)正在知美术馆呈现,展览持续至2025年6月8日。正如其标题所示,此次展览意图体现韩梦云艺术创作中的跨文化根基,以及艺术实践背后的田野调查和学术研究脉络。
相关阅读:
韩梦云:那流动的必将永存 | 知美术馆
对谈
伦敦考陶尔德艺术学院 (The Courtauld)
艺术家韩梦云的首部长片三频影像装置《夜经》(Night Sutra)于2024年釜山双年展上首次展出。韩梦云将其拉康精神分析过程中的录音作为纬线,将大屠杀、流放、治愈、重建与反叛的故事经线,以及跨文化和跨代女性、母性、产后抑郁和佛教文学中鲜少涉及的厌女问题的批判交织在一起。这部影像运用了艺术家绘画作品中大量使用的雕版木章,借此在形式上模仿佛经的手抄本和印刷本。影像在佛教经文、红色高棉大屠杀幸存者的口述、柬埔寨古典舞蹈表演以及艺术家韩梦云的行为表演之间切换,并聚焦于女性主体的独特声音。
本次活动包括《夜经》(Night Sutra)的特别放映,映后韩梦云与伦敦亚非学院(SOAS)Hiram W. Woodward东南亚艺术系主任Ashley Thompson教授展开对谈。 对谈将围绕她们各自研究和实践中的共同主题,包括跨文化佛教中的性别研究、心理分析作为解构女性心理的方法、以及从柬埔寨大屠杀到中国的文化大革命的历史创伤与记忆的交织。
本次活动由考陶尔德艺术学院副讲师郭博士(Dr Sophie Guo) 策划,并归入跨亚洲研究集群项目。
相关阅读:
韩梦云《夜经》(Night Sutra ???????????) | 2024年釜山双年展
2025年1月5日 - 2月28日
埃尔奥拉,沙特阿拉伯 (AlUla, Saudi Arabia)
埃尔奥拉AlUla驻地展览现场
滑动查看更多埃尔奥拉AlUla驻地展览现场
韩梦云于埃尔奥拉,沙特阿拉伯 (AlUla, Saudi Arabia)
媒体报道
Afterall, A Journal of Art, Context and Enquiry
第57期
2024年春夏刊
韩梦云内容精选,滑动查看第57期封面
“艺术家韩梦云的实践与写作涵盖跨文化历史语境下的绘画、哲学和宗教的研究,尤其关注欧亚大陆范围内的书籍制作与传统工艺。在本期特辑中收录了她影像作品《夜》(2021)与《夜经》(2024)中的截帧,以及其诗歌,以回应她围绕中国侗族女性织布工艺展开的创作。侗族传统织物深黑如夜,经由蛋清反复捶打,其表面呈现独特的光泽。在侗族文化中,这种布料既象征子宫的幽暗,又寓意孕育与生命力,暗喻生殖的同时也承载着女性的生存经验。在韩梦云的作品中,这一象征被进一步延展,成为女性的苦难、创造力与生命韧性的多重隐喻。”
/
关于艺术家

韩梦云 (1989年生于中国武汉,成长于中国深圳) 是一位从事多媒介创作的跨学科艺术家、比较文学研究者、影像创作者、诗人和母亲,现居伦敦。她在巴德学院获得艺术创作学士学位 (BA in Studio Art),并在京都大学等多所机构学习梵语,随后在牛津大学获得艺术硕士学位 (MFA),硕士研究方向集中于古典印度学及印度美学理论。韩梦云的创作实践以隐喻的方式分化为“昼”与“夜”两种形态,探索着从欧亚地区跨文化杂融,到作为女性和母亲的个人体验等等广阔丰富的主题。
在“昼”的实践中,韩梦云挣脱出古典及当代的欧洲中心主义认识框架,深入考察处在欧亚大陆的往昔及当下的深远跨文化背景之下的复杂历史联结,以此集中关注着绘画本身。最初接受西方传统油画训练的韩梦云,在之后转向了构建出欧亚大陆的历史纽带和跨文化对话中所蕴藏的复杂性。她的研究涉猎广泛,涵盖着从宗教、哲学、神话,到贸易、乡土手工艺、书籍制作等等方面有关文化对话及多元美学交流的跨学科表现形式。
在“夜”的实践中,韩梦云探索了她作为一位女性、一位母亲的私人层面、情感层面及心理层面的体验。她对于夜晚的亲近感,源于她在产后抑郁时期的无数深夜里,想要在黑暗中写诗的强烈渴望。黑夜解放了她,释放了她的“阴性书写” (écriture féminine)。佳亚特里·斯皮瓦克 (Gayatri Spivak)对“属下层” (subaltern) 的批判性关注、由殖民主义和现代性造成的进退两难的存在性矛盾、以及作为反叛手段的创造性游戏,它们都在催化着她的女性主义意识,激发着她对于休戚与共的根本性认识。韩梦云从自身作为“女性属下阶层”的经历出发,调介着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关系,在为争取能见度与塑造全球文化话语的公正途径的斗争中,探索有关他异性团结的新兴概念。从写作和影像制作,到绘画与织物装置——或者这些形式的彼此融合——她的“夜”之实践在跨代际、跨文化、跨历史和跨宗教的语境中,审视着属于女性的经历、言语和艺术形式,探寻着属下特性的根源以及解放的可能。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