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里克力·提拉瓦尼《无题2025(雪图 4,〈纽约时报〉,2024年11月5日)》,2025,手工纸、报纸、金箔,169 x 184 x 9.5 厘米(含框)
香港巴塞尔艺术展2025
香港会议展览中心 | 展位1D16
地址:香港湾仔港湾道1号
优先预展
3月26日(星期三)中午12时至下午8时
优先预展及贵宾预展
3月26日(星期三)下午3时至晚上8时
3月27日(星期四)中午12时至下午4时
3月28日(星期五)中午12时至下午2时
3月29日(星期六)中午12时至下午2时
3月30日(星期日)上午11时至中午12时
开幕之夜
3月27日(星期四)下午4时至晚上8时
公众开放日
3月28日(星期五)下午2时至晚上8时
3月29日(星期六)下午2时至晚上8时
3月30日(星期日)中午12时至晚上6时
*最后入场时间为当日展会结束前30分钟
格莱斯顿画廊将回归香港巴塞尔艺术展(Art Basel Hong Kong 2025),展位为1D16。在此次博览会中,我们将特别展出正在北京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举办大型个展的安妮卡·易(Anicka Yi)的代表作;罗伯特·劳森伯格(Robert Rauschenberg)的重量级作品;以及正在格莱斯顿画廊纽约空间举办画廊首展的新生代画家亚伦·吉尔伯格(Aaron Gilbert)的新作。
除此之外,我们还将带来理查德·奥尔德里奇(Richard Aldrich)、吉姆·霍奇斯(Jim Hodges)、亚历克斯·卡茨(Alex Katz)、凯伦·吉利姆尼克(Karen Kilimnik)、菲利普·帕雷诺(Philippe Parreno)、乌戈·罗迪纳(Ugo Rondinone)、大卫·萨利(David Salle)、萨尔沃(Salvo)、里克力·提拉瓦尼(Rirkrit Tiravanija)、瓦格希·穆图(Wangechi Mutu)等代理艺术家的精彩作品。敬请在后台私信“香港巴塞尔2025”获取作品名录和更多相关信息。
一日一见
关注:微信视频号
格莱斯顿画廊将从即日起每天在官方微信视频号上发布一件参展艺术品及其创作背景。今日呈现的是本次将展出安妮卡·易的“放射虫”(Radiolaria)系列中的《棘》(Thorn, 2023-2024)。这个系列宛如巨型的活细胞,仿佛从海洋深处抽离,悬浮于展厅之中,缓缓律动。光波沿着其精细编织的光纤表面闪烁流动,若隐若现地揭示其内部的机械构造。这些“生物技术式”的生命形式展现了她提出的“生物化机器”理念,一种想象人工智能与有机生命体相互沟通的实验路径。敬请关注官方视频号抢先预览 ▼
亚洲地区同期展览

安妮卡·易
中国首展
“另一种进化”
北京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
2025年3与22日至6月15日
北京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正呈现“安妮卡·易:另一种进化”(Anicka Yi: There Exists Another Evolution, But In This One)。这是著名韩裔美国艺术家安妮卡·易(1971年出生于首尔,现工作和生活于纽约)在中国的首次个展,也是其迄今为止最为全面的呈现。展览涵盖艺术家职业生涯中的近40件作品,其中包括多件为此次展览特别创作的委任新作,以独特视角带领观众进入她不断演变、充满实验性的艺术实践。“安妮卡·易:另一种进化”由UCCA与三星美术馆共同主办,由UCCA策展顾问彼得·逸利与三星美术馆策展人李珍芽联合策划。
相关阅读:安妮卡·易:在进化的分娩池中想象 ?

安妮卡·易
参加群展“机器之爱:游戏、
人工智能和当代艺术”
东京森美术馆
2025年2与13日至6月8日
安妮卡·易的作品正参与森美术馆群展“机器之爱:游戏、人工智能和当代艺术”(MACHINE LOVE: Video Game, AI and Contemporary Art)。展览呈现了约50件采用游戏引擎、人工智能和虚拟现实(VR)技术的当代艺术作品,通过使用数字空间中存在的各种数据集,探索新的美学和图像制作。采用这些方法的艺术家们的创作实践探讨了对生与死的普遍看法、伦理和道德。安妮卡·易的作品引发对生命脆弱性与韧性相互依存关系的思考,揭示了所有生命形式间共通的命运,并将生命、死亡和衰败等存在主义命题凝结其中。
相关阅读:安妮卡·易:瞬息全宇宙 ?

劳伦斯·韦纳
参与群展“共栖之舟”
舟山市(普陀区)美术馆
2024年12与7日至2025年8月31日
劳伦斯·韦纳(Lawrence Weiner)的作品正参与舟山市(普陀区)美术馆开馆展“共栖之舟”。作为沈家门渔港的新文化地标,舟山市(普陀区)美术馆的现代化建筑呼应了其背后造船厂的历史,流动不居的地面与屋顶之间,承载着漫长的舟山记忆。展览“共栖之舟”不仅是对舟山地缘特征的诠释,更是对海洋精神的致敬。它寓意着多元文化在舟山和谐共存,如群岛般独立又相互扶持。同时,“舟”作为海洋文明的标志性象征,也成为了艺术家们的灵感创作之源。
相关阅读:劳伦斯·韦纳与他的“语言雕塑” ?
香港巴塞尔艺术展2025
参展艺术家
Richard Aldrich
Aaron Gilbert
Jim Hodges
Alex Katz
Karen Kilimnik
Yayoi Kusama
Robert Mapplethorpe
Wangechi Mutu
Philippe Parreno
Elizabeth Peyton
Robert Rauschenberg
Ugo Rondinone
David Salle
Salvo
Rirkrit Tiravanija
Rosemarie Trockel
Anicka Yi
理查德·奥尔德里奇
亚伦·吉尔伯格
吉姆·霍奇斯
亚历克斯·卡茨
凯伦·克里姆尼克
草间弥生
罗伯特·梅普尔索普
瓦格希·穆图
菲利普·帕雷诺
伊丽莎白·佩顿
罗伯特·劳森伯格
乌戈·罗迪纳
大卫·萨利
萨尔沃
里克力·提拉瓦尼
罗斯玛丽·特洛柯尔
安妮卡·易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