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赋格曲
—YOUNG Art Museum—
陈章红个展
策展人
惠书文
开 幕
2025.04.13 16:30
展 期
2025.04.13 - 05.12
地 点
YOUNG美术馆(总馆)
上海市松江区三新北路900弄910号
YOUNG美术馆(总馆)荣幸地宣布,将于2025年4月13日隆重推出中国当代艺术家陈章红最新个展“赋格曲”。本次展览由YOUNG美术馆馆长惠书文担任策展人,将在此期间于YOUNG美术馆和广大艺术爱好者见面。4月13日15:00进行直播导览和艺术对谈,16:30在美术馆一楼中庭举办艺术家个展开幕式。
赋格曲:
陈章红的“精神拓朴”
文/惠书文
在某个被光线重塑的经纬线空间内,无数笔触和色彩正进行着一场无声的游弋。这些描绘和定格世界褶皱的画布,正以色彩的灵动与线条的穿插,构筑起比现实更真实的“赋格曲”剧场。当几何的冷峻与色域的炽烈形成对立时,陈章红将空无的留白与密实的肌理彼此链接。
展览《赋格曲》不仅仅是对视觉空间的简明陈列,还是把陈章红的精神旨意化身为个体思想的文本容器——让每一个观者都在此刻相遇艺术最原初的困境:即如何在不可言说之处言说,在无序中窥见秩序的神性微光。

心洞 系列
一
形式的复调:解构与重生的永恒辩证
所有抽象艺术的革命性,始于对视觉体系的挣脱。当绘画不再屈从于视网膜的框架,画布便成为阐释画家精神的内在场域。那些被分解的色彩分子与解构的形体元素,在二维平面上上演着微观宇宙的创世神话。
陈章红擅长构建垂直与水平线上形成的经纬网络,此种生成的绘画面貌,既是对古典秩序的缅怀,又是对其自身的个体内省。他的每个色块都在绝对自律中保持着克制与平衡,如同无数独立运行的星体在引力与斥力间形成动态的和谐。这种构成法则暗含着古老的辩证法:毁灭与创造互为镜像。
色彩的哲学性在他的绘画中显现得更加透质,当两种对抗性的色域在画布边缘相互吞噬,它们既是对黑格尔“正反合”命题的视觉演绎,又是对二元论的再次消解。陈章红所塑制的每种颜色都在确立自身存在的同时否定确定性,在相互渗透中形成第三重不可言喻的视域。这种色彩的量子纠缠,使得平面空间产生了拓扑学意义上的变形。
《凌晨四点》系列如同一个恣意的狂欢现场,在体现出更为深刻的真相地图时,艺术家通过具象而又被重组建立的块面形状,深潜入画布的实际角落。当凝固的笔触将时间坍缩为可见的印记标本时,画中的每一处转折和划痕的显形都记录着陈章红的意识湍流。这种痕迹学的疏导不仅解构了传统绘画的时空观,也让观者在凝视中经历着现象学的还原——当所有叙事性被抽离后,线条的纯粹性运动反而成为存在本身的隐喻。

凌晨四点 系列
二
空无的诗学:沉默与生成的临界之舞
抽象画布上最惊心动魄的,往往是未被涂抹的留白。这些沉默的区域绝非真空,而是孕育着无限延展的生命迹象。当单色绘画将色彩推至存在的临界点时,那片吞噬所有细节的色域便成为斯特凡·马拉美(Stéphane Mallarmé)式“纯然潜在性”的视觉等价物——既是创世前的混沌,又是语言终结后的涅槃。在此,陈章红的绘画实现了对自身的意志超越,成为海德格尔所说的“存在之澄明”的现场。
当工业颜料与原始材料在画布上角力、碰撞,物质的记忆被重新激活。每一粒砂砾都在述说地质年代的现实史诗,每一道裂缝都成为文明与自然对话的碑文。材料的物质性在此获得形而上学的重量,如同混合着颜料与未知物质的精细表里的对话,它们不再是图像载体的单一复制,从而直接晋升为对自我和社会情状更近一步的体验及隐喻。这种物质的自主言说,使得陈章红的绘画过程成为现象学意义上的“回到事物本身”。
那些存在于画家运动性当中的编织物,构建出他独特的时空诗学。《慢城》系列中一个个被永恒定格的笔触,将创作时的身体记忆编码为视觉基因。观者的视网膜在重溯这些运动轨迹时,实际上是在寻找陈章红建构的空间与时间在此时的坐标系。他通过颜料的凝固层叠,触摸到创作瞬间的时间体温。这类时空折叠的绘画方法论,让二维平面具备了黑洞般的引力,而《心洞》系列则将线性时间扭转为柏格森式的“绵延”体验。

慢城 系列
三
凝视的赋格:主体与客体的交互变奏
抽象艺术的终极奥秘,在于其永恒的未完成性。画布不是封闭的圣殿,而是向所有凝视者开放的场域境地。当观者在陈章红的绘画面前游移,我们/他们的身体运动与画面元素形成动态对位。光线在肌理表层的舞蹈,色彩在不同距离间的变奏,都使得作品成为梅洛-庞蒂“身体知觉”理论的视觉实证,这种主客体之间的交互重构,让审美观感成为真正的存在和体认。
在后现代的碎片化语境中,抽象绘画艺术成为抵抗异质情绪的精神堡垒。当数字洪流将人类知觉切割为像素尘埃,那些拒绝被简化为信息的色块与线条,反而构建起人们沉思的庇护所。《方式》系列让观众在经受纯粹视觉能量的持续察验下,实际上是在进行着现象学中的“镜像悬置”——通过对日常现象认知的剥离,重返知觉的原始状态。然而陈章红所建立的绘画视像系统,在技术理性统治的时代便显得尤为珍贵。
当展厅的灯光渐次暗去,模糊的边界与开放的结构令这些沉默的画作仍在进行永恒的复调。它们证明艺术的真谛不在解答,而在追问;不在显现,而在暗示。那些看似无意义的色块与线条,实则是人类精神实体的测震仪,记录着他意识深处的每一次震颤。
在这个图像过剩的时代,陈章红通过抽象绘画的不断层叠和重构,为自我建立了一个通往视觉文明的精神归途——唯有在形式的纯粹中,我们才能触摸到存在最本真的纹理。在确定性的彼岸,为艺术的神秘性保留最后的飞地。这或许就是《赋格曲》最深层的启示:艺术的终极赋格,永远在可见与不可见的裂隙中奏响。

方式 系列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