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dex}}/{{bigImglist.length}}
{{memberInfo.real_name}}
{{commentname}}

CYE × 胡宇萱:阈限

{{newsData.publisher_name}} {{newsData.update_time}} 浏览:{{newsData.view_count}}
来源 | {{newsData.source}}   作者 | {{newsData.author}}

CYE × 胡宇萱:阈限 崇真艺客

CYE × 胡宇萱:阈限 崇真艺客




CYE × 胡宇萱:阈限 崇真艺客


“阈限”,意为门槛(threshold),有边界、入口或出口、心理效果开始产生的点和临界(值)等意指。人类学视域下的“阈限”是结构的真空,身份的解体。阿诺尔德·范热内普在论著《过渡礼仪》中将“阈限”一词用来描述人们在参加过渡仪式中模糊而不确定、在结构中分离后而未进入新结构的过渡阶段,即“游动于两个世界之间”非此非彼,既此又彼的临界状态



CYE × 胡宇萱:阈限 崇真艺客
胡宇萱《弥散》
60×55cm 布面油画 2025



从社会仪式的角度来看,这种混沌未分的游走置于主体而言是极危险的,伴随而来的是意义断裂、身份以及主体存在危机。其产物与克里斯蒂娃在《恐怖的权利》中划定的“贱弃物”相应,是“一个主体之为主体所必须摈除的东西。一种幻想出来的实体,既与主体相斥,又与主体紧密相连,触及主体存在界限的脆弱性”。




CYE × 胡宇萱:阈限 崇真艺客
宇萱《touch the border》
90×120cm 布面油画 2024



胡宇萱的作品关注的即是此种极为隐秘、边缘且脆弱的生命状态。不论是发丝脱离身体却未彻底沦为死物时触及的“卑污感”,药物同时赋予的治愈与创伤能量,抑或精致消费代餐背后隐匿的情感需求……恰似克里斯蒂娃论及的“自我与他者边界的崩塌现场"——这些既非完全内在亦非全然外在的过渡态物质,构成了对主体完整性的持续质询。




CYE × 胡宇萱:阈限 崇真艺客

宇萱《touch the border》局部
尺寸可变 综合材料 2024



但创作者并未止步于解构主义式的身份消解,而是在画面中埋设了救赎密码:那些令主体战栗的卑污体验,恰是生命确认其鲜活性的反向仪式。当观众凝视这些悬浮在意义断层带的造物时,实则参与了一场过渡礼仪:艺术不再承诺将我们送达某个应许之地,而是将目光放置于永恒的“成为”过程中,接纳生命过度地带多元的存在美学。




CYE × 胡宇萱:阈限 崇真艺客
宇萱《touch the border》局部
尺寸可变 综合材料 2024




“在《abjection》和《touch the border》两组作品中,我关注了同一个哲学定义‘卑污感’,最早来源于我在洗澡时清理黏在身上的发丝所感受到的异样的不适和恶心。这很奇怪,毕竟我刚才还在用洗发水清洗、用发膜滋养它们,可一旦它们脱落,我就变得十分厌恶,视它们不洁,这感觉即‘卑污感’,指的是当主客体间的区分界限消失时人们感受到意义的断裂而产生的拒斥反应。

“简单来说,我们通过驱逐他人来创造自己的身份,因此,出现对身份认同、体系和秩序的扰乱或者对界限、位置与规则的不尊重时,卑污感产生了。呕吐物、痰、体液、头发等,本来都不是恶心的东西,尤其是还在体内、属于我们的一部分的时候,当它们脱离,扔在看不见的地方,也不是问题,只有在中间情况下,界限模糊、里外不分、你我不明时,‘恶心’的感觉产生了。将自己的内部和外部、“自己”和“不是自己”之间的界限变模糊就是所谓的‘恶心’




CYE × 胡宇萱:阈限 崇真艺客宇萱《abjection》
80×120cm 布面油画 2024



“断发引起了我对于‘自己是一个生者’的认知出现了断裂。头发在脱离我之前作为我身体的一部分,和我一样鲜活,当它脱落,变成了没有生命的死物,它似乎连接了生死,也模糊了我和死物的界限,我强烈的拒斥反应又在提醒我:我拒绝它,我不是它。断发作为一个微小的卑贱物,它使我各种不适,但它的意义在于一直在重复加强我的一重基本的身份认知即我是生者而非死者,在我看来也是在反复提醒:不管我如何忽视、遗忘、避讳死亡,它也永远存在,甚至时时刻刻都在我的身体中上演。


“画中成团出现的大量线条,既可看作是发丝在我眼中的形象,也是隐秘、微弱又持续生发的卑污感,宛如一条条细丝缠绕每一个主体,平时不易察觉但偶尔细线收紧时主体因突如其来的刺激感受到自我的存在——也是我认为卑污感最有存在意义的地方”。




CYE × 胡宇萱:阈限 崇真艺客宇萱《touch the border》

80×120cm 布面油画 2024



《寒流》和《一千零一夜》的灵感来源于我对药物的思考。尽管药品在大部分人的眼中是苦涩、冰冷、不近人情甚至令人反感的存在,在我眼中它们却是熟悉、美丽、还带着点温情的事物。所以我想展现它美丽的一面,既是对自己的经历和感受的记录,也是对现代医学越发重视技术进步而忽视人文关怀的回应与思考。




CYE × 胡宇萱:阈限 崇真艺客

宇萱《寒流 》

50×60cm 布面油画 2024




我在将艺术和药物结合时,更希望以一种温和、柔软的视角去体现药物具有的人性。这并非出于美化药物的目的,而是在看到其局限性后对它治愈性不足的一点弥补。每个人都无法完全避免生病服药,尤其是对于需要长期用药以维持正常生活的人群和对药物有排斥心理的人来说,希望作品可以让他们看到药物和医学不那么冰冷和痛苦的另一面。所以我没有描绘具体的药物形象,而是画出了我想象中药物起效的场景,即无数细小的碎片携带着能量在流转、倾泻、缠绕、翻飞。



CYE × 胡宇萱:阈限 崇真艺客

宇萱《一千零一夜
125×150cm 布面油画 2024



在制作《why do we love desserts so much?》这组雕塑时,我受到极简主义影响,创作了一组纯白色的玻璃钢雕塑。各种各样的甜点让人联想到治愈,是因为其中的糖分带来了多巴胺、品尝起来入口即化/柔软/松脆的像在拥抱舌头的口感、精美的外表、背后的制作过程。它的外表几乎抹去了原材料本身的外表特点,是各种食材经过复杂但有条理和规定的步骤制成的,制作者对制作中的面团、面糊…有操控和稳定的感觉(和生活中各种不可控和焦虑形成对比)。




CYE × 胡宇萱:阈限 崇真艺客

宇萱《Why do we love desserts so much 1》

尺寸可变 玻璃钢、羊毛毡等 2024




从主体延伸出的球状“触手”像是在为观众带来一个温暖的触碰和全方位的拥抱,还具有一种独特的运动感,类似自然界中的生长模式,在缓慢地蔓延开,包裹住人们不安的情绪。希望能以此起观者正视和关注自己的感情需求,在这个一切追求高效的时代享用“情感代餐”时看清自己真正渴望的事物。




CYE × 胡宇萱:阈限 崇真艺客宇萱《Why do we love desserts so much 3》
尺寸可变 玻璃钢、羊毛毡等 2024








Q:你对这种存在的“临界”状态的感受和思考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当以此为主题进行创作时,你的整个思考路径是怎样的?

A:虽然这种现象一直存在,但我只是把它作为一个问题留在脑中,真正开始认真思考这个状态是在大约一年前,那时还没有打算以此为主题进行创作。在读一本当代艺术的书时我看到了相关的理论研究,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马上搜索了这位哲学家和她的相关著作,虽然原文对于我这种没有什么哲学基础的人来说很难完全读懂,但是结合一些书评和介绍慢慢看下去会越来越觉得有意思,原来这不只是一个关于身体、恐惧、死亡的议题,还牵扯到恐同、种族歧视等等问题。但是如何用绘画的方式表现?一开始我也非常困惑,直到某天我想到了泡泡和头发丝这两个重要的意象,将它们抽象成一个个符号,结合在我看来象征着隐秘和柔软的粉色进行绘画创作,后来又在过程中产生了一些新的想法加入进去,使作品慢慢变成了现在的样子。但是我不觉得这个主题的创作在我这里就到此为止了,希望在之后又会有新的想法并落实出来。

Q:阅读你的自述时,我感到你是一个非常敏锐的创作者,拥有捕捉、并且精准描述某种微妙处境的能力,这是你在日常生活里常有的状态吗?这种思考更多是从自己出发还是观察外在世界?
A:我认为是的,我对感兴趣的主题往往比较敏锐,一旦陷进去,任何相关的细微之处都可能引发我对创作的新的思考,这些思考更多还是从自己出发,洗澡、躺在床上、散步时总是在和自己钻牛角尖,希望可以更精准、新颖、言简意赅地表达。
???????????????????

Q:你的创作过程一般是怎么样的?周期多长?

A:我的创作分两条线,一条以主题展开,一条是比较纯粹的绘画。前者往往是由一个我很感兴趣也想要深入探讨的议题展开,一般源于我亲身经历过的事和真实的感受,在向自己发问后进行探索,方式可以是阅读、讨论、联想……在这个过程中我的脑海里会逐渐浮现出我希望的作品的样子,这时我会画草稿、做小模型,增加或删除一些细节的想法,偶尔也会有新的灵感涌现就一下推翻之前的所有想法的时候,所以前者花费的时间比较长,即使我每天都会花大量心思在创作上,也至少需要两个多月才可以完成一组作品。后者就比较轻松自由,最多两三天就可以完成,一般是小幅的纸本水彩、综合材料和尺幅不大的油画,没什么明确的观念,只是一些效果或者技法的实验和情绪抒发,总是画完了才加上题目,但是似乎这样轻松的状态下反而容易有更好的画面效果,也让我在之后的创作中对材料运用得更得心应手。



Q:你的作品给人一种赋予动势的生命感、力量感,用色大胆鲜亮,笔触自由,好奇你在创作时的状态,是直觉式表达还是理性经营占主体?

A:我觉得直觉在落实创作的时候更占主体。虽然我在动手前对形式、色彩、构图、符号会有大致的设想,这些内容来自理性经营。



Q:你在平时的生活中有注意过消失的建筑、地点、路名吗?

A:有的。我非常喜欢散步,漫游在商场、街道、公园…各种小店总是在变化,从点心铺到眼镜店再到花店…曾经有一家糖水铺口味很好,经常是我和妈妈散步路线的终点,但是在某一个假期里我回家再经过时已经转租了。还有一处印象比较深刻的地方是小学门口的一处居民楼,小学时最好的朋友曾住在那里,小升初之后她去很远的地方读书了,我们很少再见面,有一次我乘车路过才发现,不仅小学新装修了一番,那处居民楼也推翻消失了,留下了一处异样空旷的缺口。


Q:如果推荐五本书。

A《窄门》《飘》《情人》《小王子》《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花》。

?


CYE × 胡宇萱:阈限 崇真艺客



CYE × 胡宇萱:阈限 崇真艺客

和爱人散步时随意走进的咖啡厅“春”


CYE × 胡宇萱:阈限 崇真艺客

喜欢用羊毛毡做一些甜蜜的小东西


CYE × 胡宇萱:阈限 崇真艺客

在纸本上画水彩小稿是最自由的时候

?




CYE × 胡宇萱:阈限 崇真艺客

CYE × 胡宇萱:阈限 崇真艺客


胡宇萱??

出生于2003101

江苏南京人

目前就读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绘画语言工作室



展览


2024/“景观重构”-—2024 第四届重庆油画双年展,罗中立美术馆 2024/“大象微至”-—第五届重庆小幅油画作品展,重庆科技大学 2024/第五届艺术与设计创新未来教育博览会“Ambition!”,上海西岸艺术中心N馆/2025 G世代:四川美术学院第28届本科生作品年展 2025 罗中立美术馆




CYE × 胡宇萱:阈限 崇真艺客


撰稿/责编:王雅 

设计:曹艺昕 / 杨继龙


CYE × 胡宇萱:阈限 崇真艺客





正在展出

CYE × 胡宇萱:阈限 崇真艺客

CYE × 胡宇萱:阈限 崇真艺客



 观展须知


展览地址:上海市复兴中路1199号A座B1层

建议绿色出行,地铁1、10、12号线(陕西南路站7号口)

*
14周岁(含)以下须由家长陪伴入场
*
每周二至周日9:00-17:00
(16:30最后入场)

免费开放
期待您的到来


CYE × 胡宇萱:阈限 崇真艺客



CYE × 胡宇萱:阈限 崇真艺客


CYE × 胡宇萱:阈限 崇真艺客


CYE × 胡宇萱:阈限 崇真艺客


CYE × 胡宇萱:阈限 崇真艺客




CYE × 胡宇萱:阈限 崇真艺客CYE × 胡宇萱:阈限 崇真艺客

#CYE

{{flexible[0].text}}
{{newsData.good_count}}
{{newsData.transfer_count}}
Find Your Art
{{pingfen1}}.{{pingfen2}}
吧唧吧唧
  • 加载更多

    已展示全部

    {{layerTitle}}
    使用微信扫一扫进入手机版留言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长按识别二维码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item}}
    编辑
    {{btntext}}
    艺客分享
    {{mydata.real_name}} 成功分享了 文章
    您还可以分享到
    加载下一篇
    继续上滑切换下一篇文章
    提示
    是否置顶评论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取消置顶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删除评论
    取消
    确定
    登录提示
    还未登录崇真艺客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
    立即登录
    跳过
    注册
    微信客服
    使用微信扫一扫联系客服
    点击右上角分享
    按下开始,松开结束(录音不超过6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