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中天艺术中心将于3月30日联合纪录片导演顾桃、KADIST共同举办特别展映活动,以双重镜像解构探讨在地缘政治的复杂背景下,人与环境之间的冲突与合作,重新审视人与环境关系的重大课题。
越界
嘉宾:
富源(KADIST中国合作项目总监)
顾桃(独立纪录片导演、摄影师)
主持:
张宇飞(山中天艺术中心副馆长)
时间:
2025年3月30日 13:00-16:00
地址:
山中天艺术中心(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北路751艺术区北一门)
形式:
放映+艺术家分享+闭幕特别导览
放映简介
当人类社会为土地、海洋和空气划上一道道边界线时,生态的平衡是否还能在割裂中维系?透过生态的命运而折射的人类社会,我们不禁追问:当为了保全自身而划定边界时,人类自身是否还拥有真正的自由?
本次展映精选四部与环境议题相关的纪录片,剖开现代文明包裹的幻象。其中三部更具实验性质——通过一头殖民地中失明的大象、一只被化妆成斑马的驴和一群被冠以间谍罪的候鸟的形象,以戏谑的手法揭露了人类社会对生态系统的霸权式控制。而顾桃的《乌鲁布铁》则展现出独特的叙事张力。其中与鄂温克族共生的猎马的命运,恰似一面镜子,映照出工业化进程中人与自然渐行渐远的轨迹。
这些影像作品暴露出一个深层的悖论:人类越是试图划定自然环境的疆域,越是暴露出自身在与之相处中的集体癔症。正是由于人类无法掌控自然,才需要通过物种的戏谑化表演来维系在边界线上对权力和控制的幻想。
因此,当我们重新凝视这些物种时,也需要重新确认人类在生态网络中的位置。在这个离"地球村"理想越来越远的时代,面对种种困境与冲突,我们亟需寻找答案。
活动流程

展映信息
Memory of the Blind Elephant

Memory of the Blind Elephant(静帧),Phuong Linh Nguyen,单频道影像,14'22",2016 ?致谢艺术家和KADIST
Phuong Linh Nguyen的影像作品"Memory of the Blind Elephant"以越南中部一个历史悠久的前殖民地橡胶种植园为背景,细致地描绘了种植园中复杂的经济模式——面对持续的开采和破坏,物种间的创伤和复原力。
大象曾经出现在P'tau Apui(嘉莱族火王)的加冕仪式上,亦曾随Yersin博士的探险队穿越殖民时期,如今却成为吸引游客的手段。大象所代表的形象正日渐式微,仿佛在栖息地游荡、徘徊的幽灵。受到所见现实的触动,Nguyen采集、记录、改造并重新寻找那些在持续不断的自然资源开发中被剥削的地方性材料——天然橡胶、铁质土壤与铝,以此提出一种批判性的命题。
Bath Time

Bath Time(静帧),Sharif Waked,单频道彩色有声影像,2'12",2012 ?致谢艺术家和KADIST
短片"Bath Time"由Sharif Waked制作,是一部讲述了以色列封锁和加沙战争的悲喜剧。
在战争和持续的经济压力之下,加沙动物园失去了不少动物。于是,他们决定把一头驴涂成斑马的样子。这段影像描绘了这头驴在加沙动物园假扮斑马换班后洗澡的情景,热水慢慢地冲洗掉了它的假条纹。Waked用现实生活中的轶事表达对政治表演和趋炎附势的态度。
让驴扮演斑马,让加沙的孩子们假装他们在看斑马,即使他们都知道那其实只是一只驴,就像这个世界把侵略看做是一种自卫的方式。然而,在洗掉颜料的过程中,Waked暗示了这一现实最终被揭露的必然性。
As Bird's Flying

As Bird's Flying(静帧),Heba Y. Amin,高清影像,7'11'',2016 ?致谢艺术家和KADIST
"As Bird's Flying"使用了无人机拍摄的镜头,以讽喻的方式回应了2013年的一则新闻:一只候鸟的脚踝上绑着一个电子设备,被埃及当局以间谍嫌疑拘留。对艺术家来说,这个故事代表了全球监控背景下特有的偏执和怀疑。从鸟瞰或间谍的角度拍摄,跨越了加利利的稀树草原和湿地。影片幽默诙谐,通过多层次的参考和启示,将军事化、预言和帝国主义历史的故事联系起来。
《乌鲁布铁》

《乌鲁布铁》,顾桃,纪录片,60',2014
“乌鲁布铁”,鄂伦春语“孤山”之意。是内蒙古北部的鄂伦春自治旗南部一个鄂伦春民族乡(鄂伦春猎民定居点)。纪录片《乌鲁布铁》讲述了曾经的鄂伦春猎人给力宝承包了乡里的马场,用传统的方式饲养100多匹鄂伦春猎马。虽然禁猎了,给力宝偶尔也会进山转转,不为猎获,而是恪守先祖的狩猎文化。
给力宝的儿子亮亮和他的伙伴虽然离不开森林,但更热衷于现代的极限运动,组建了越野摩托车队,漫山遍野地消耗着激昂的青春。夏日里的一天,给力宝的马被偷猎者的子弹打中,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的文化碰撞……

嘉宾|富源
富源是一位作家及策展人,现任KADIST中国合作项目总监。她是2023年亚洲文化协会资助获得者,并担任德英基金会首位策展研究学者。2019至2022年,她担任美凯龙艺术中心创始艺术总监。此前,她于2016至2019年间共同创立并运营北京非营利艺术空间Salt Projects。此外,她还是双语在线出版平台《Heichi Magazine》的创始编辑之一。其评论文章曾发表于 Artforum、Artnews、BOMB、Flash Art、Frieze、Texte zur Kunst、《The New York Times T Magazine》及 Yishu 等艺术媒体。
—

嘉宾|顾桃
顾桃,1970年出生于内蒙古呼伦贝尔,毕业于内蒙古艺术学院绘画系油画专业,独立纪录片导演,摄影师。历时十年对驯鹿民族鄂温克族人纪录的系列影片“鄂温克三部曲”——《敖鲁古雅·敖鲁古雅》(2007)、《雨果的假期》(2010)、《犴达罕》(2013)为他在业内带来了众多赞誉。
2003年拍摄个人首部纪录片,2007年,纪录片《敖鲁古雅·敖鲁古雅》获得第5届中国独立影像年度展年度十佳、第16届上海国际电视节自然类纪录片金奖等。2010年,纪录片《雨果的假期》获得日本山形国际纪录片电影节“亚洲新浪潮”单元最高奖小川绅介奖、亚洲电视大奖最佳纪录片奖等。2013年,纪录片《犴达罕》获得凤凰视频纪录片大奖最佳纪录长片奖等。另有作品《神翳》、《乌鲁布铁》等。
参与方式
展映免费
请扫码填写报名问卷

现场酒水限量供应!
报名展映即可获赠Tonic Bar酒水限时7.5折优惠券。
放映全天可用。


展映限定特调:赤潮
观影须知
可提前20分钟入场签到;
已购买展览门票的观众,可凭过往购买截图免费参加导览;
未成年不得饮酒。

山中天艺术中心坐落于北京朝阳区751艺术区,由著名建筑师金秋野设计,是一座融合了当代艺术与建筑艺术的综合体,也是集青年艺术家共创、艺术衍生品展示、多功能厅和咖啡厅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空间。艺术中心每年举办一系列高品质的展览、讲座和教育活动,并积极拓展品牌合作项目、参与各类艺术公益活动。其核心目标是构建以艺术教育为基石、扶持青年艺术家为核心的艺术创作交流平台,旨在为社会和公众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资源和艺术体验,并致力于成为具有深远影响力的青年艺术家研究型实验性美术馆。

作为非营利当代艺术机构,卡蒂斯特相信艺术家通过创作为社会进步作出重要的贡献,他/她们的作品通常强调了我们时代的关键议题。我们致力于展示所收藏艺术家的作品,鼓励参与性并确认当代艺术在社会讨论中的相关性。
卡蒂斯特位于巴黎和旧金山的艺术中心主要举办展览、实体和在线活动,并组织驻留项目。卡蒂斯特通过全球顾问网络保持对当代艺术发展的关注,并在国际上开展合作,包括与领先的博物馆合作,促进跨文化的新联系和关于当代艺术和社会的充满活力的对话。
点击链接进入购票

正在展出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