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25日,春意正浓,巴蜀蓝湖郡小学五年级的孩子们踏上一场与艺术对话的奇妙旅程。在悦来美术馆的“重庆当代美育交流展——景观”主题展览中,他们用眼睛观察、用双手创造、用心灵感受,将自然、艺术与想象力编织成春日里最生动的记忆。
探索艺术中的“景观”密码

步入展厅,孩子们瞬间被装置、绘画、影像等多元形式的艺术作品吸引。展览以“景观”为线索,既有对城市风貌的抽象表达,也有对自然生态的诗意呈现。在老师的引导下,他们化身“小小评论家”,围绕“艺术家如何用材料讲故事”展开讨论,有的蹲在作品前记录细节,有的争相猜测作品背后的隐喻。互动环节中,孩子们通过触摸纹理、探索科技装置,亲身体验了艺术创作中的“解构与重组”。

自然与光影的魔法——蓝晒创作

午后阳光正好,孩子们像寻宝一样搜集春天的信物:有人捧来沾着露水的三叶草,有人摘下石缝间的蕨类叶片,有人捡起被飘落的枯叶,开启了蓝晒创作体验。涂布感光溶液、摆放植物、等待阳光“显影”……当清水冲去药剂的瞬间,蓝白交织的轮廓在画纸上绽放,自然的形状被定格成永恒的艺术作品。“原来树叶的脉络像地图一样!”一名学生兴奋地举起作品,阳光下,每一幅蓝晒都成了独一无二的“自然日记”。



铁丝雕塑——让线条“活”起来

在雕塑工作坊,柔软的金属丝成为孩子们手中的“魔法材料”。他们通过弯折、缠绕、拼接,将冰冷的铁丝赋予了温度与生命:有的将线条扭结成抽象的动物轮廓,模仿风中摇曳的飞鸟;有的用螺旋结构编织出“会跳舞的树”。创作过程中,老师启发他们思考:“如何用一根线表达动态?”孩子们发现,原来最简单的材料也能讲述最生动的故事。


杂志拼贴——碎片中的艺术重生

如果说铁丝雕塑是“线条的狂欢”,那么杂志拼贴则是“色彩的爆炸”。孩子们从旧报刊中裁剪出文字、图案和色块,通过撕贴、叠加、重组,让废弃的纸张焕发新生:有人用建筑碎片拼出一座“颠倒城市”,有人将人物剪影与自然风景融合成超现实画作,还有小组将诗句碎片藏在拼贴画中,等待读者“解码”。


分享与掌声,让成长被看见

活动尾声,孩子们轮流介绍作品,讲述灵感故事:“我的蓝晒作品叫《水之舞》,想表现植物在水里游摆的声音”“我的拼贴画里藏着六个人物,你们能找到吗?”随后,评委老师请同学们从创意、技巧、表达三个维度共同投票评选出“最佳作品”。


这场春日研学,不仅是美育课堂的延伸,更是一场关于观察、思考和表达的成长仪式。当艺术跳出课本,当创作挣脱标准答案,孩子们在自由探索中收获了美的感知力与创造的勇气。期待下一次,与艺术再相遇!
正在展出
展览时间:2025年3月22日-2025年5月5日
展览地点:悦来美术馆
参展单位:
高校:
四川美术学院生态艺术工作室、四川美术学院跨界美育研究所、四川美术学院美术教育与社会美育研究团队
中小学:
重庆启诚巴蜀小学、重庆市南开两江中学校、重庆市渝中区中华路小学校
机构:
哎呀当代美术教育、黄淋艺术研究院、有云朵艺术科学实验室、上行教育
点击下方图片购票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