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dex}}/{{bigImglist.length}}
{{memberInfo.real_name}}
{{commentname}}

展览欣赏 | 为了趋向美玉的艺术:纪念王逊诞辰110周年史料辑佚展

{{newsData.publisher_name}} {{newsData.update_time}} 浏览:{{newsData.view_count}}
来源 | {{newsData.source}}   作者 | {{newsData.author}}
展览欣赏 | 为了趋向美玉的艺术:纪念王逊诞辰110周年史料辑佚展 崇真艺客
展览于清华艺博二层展厅展出2025年5月5日,点击上方海报查看更多信息。



展品欣赏


一切艺术趋向美玉


王逊第一篇美术史论文《玉在中国文化上的价值》,发表在1937年《教育部第二次全国美术展览会专刊》,是对中国艺术史的溯源研究。他运用古代文献和近代考古实证,认定中国美术史是从中国人对玉石的发现和使用开始的。他认为玉在中国文化的形成上既有中国人独有的美感观念,又赋予了宗教的、政治的、道德的意义,代表着古代中国人“美善合一”的审美理想。玉的色泽美、光润美、单纯美,与中国古人推崇的道德理想是一致的,“君子比德于玉”,于是美的理想又变成道德的理想,更扩充为后世一切美的价值的衡准,影响到中国后世所有的艺术门类。他由英国美学家柏德(Walter Pater)的名言“一切艺术趋归音乐”,引申出“若在中国,则可云‘一切艺术趋向美玉’”的重要论断,对中国艺术精神做了高度概括。


王逊诞辰110周年纪念展,拟以这一独到概括为立意核心,呈现王逊现代学术思想来源以及他为了“趋向美玉”的中国艺术所做的现代体系性建构工作、贡献和特点,同时一并展现四十年来学术界为复原和研究王逊学术思想与推进艺术实践在史料辑佚方面取得的基本成果。基于此,本展览的主题为:为了趋向美玉的艺术——纪念王逊诞辰110周年史料辑佚展。


展览欣赏 | 为了趋向美玉的艺术:纪念王逊诞辰110周年史料辑佚展 崇真艺客

王逊《玉在中国文化上的价值》一文,1937年4月收入《教育部第二次全国美术展览会专刊》,1938年又收入滕固主编商务印书馆出版《中国艺术论丛》



第一单元

石之美者:王逊学术思想的孕育


出身书香仕宦之家的王逊,有新旧兼继的家学根柢。又在清华学习、工作近20年(含长沙临时大学、西南联大),这是他学术思想的酝酿期和成熟期,不仅包括他接受的系统知识和学术方法训练,更重要的是在民族危机的时代浪潮里、在浓郁的新文化氛围中激荡出的学术理想。在此期间他转益多师,融汇古今中西学说,广泛借鉴“五四”学术先进所奠立的现代治学方法,力图以一种科学的精神、态度和方法整理研究美术遗产,在此基础上开创具有现代形态的中国美术史学科体系,以文化的力量改造国民精神、复兴中国文化。

展览欣赏 | 为了趋向美玉的艺术:纪念王逊诞辰110周年史料辑佚展 崇真艺客

王逊鉴赏文物用的黄花梨小桌几


展览欣赏 | 为了趋向美玉的艺术:纪念王逊诞辰110周年史料辑佚展 崇真艺客

王逊(署名黎舒里)《十一月语录二则》

《清华副刊》第45卷第3期,1936年

清华大学图书馆藏


展览欣赏 | 为了趋向美玉的艺术:纪念王逊诞辰110周年史料辑佚展 崇真艺客

1939年王逊考取国立清华大学研究院

研究生时的学生注册片

清华大学档案馆藏


展览欣赏 | 为了趋向美玉的艺术:纪念王逊诞辰110周年史料辑佚展 崇真艺客

1940年1月9日王逊致潘光旦函

清华大学档案馆藏


展览欣赏 | 为了趋向美玉的艺术:纪念王逊诞辰110周年史料辑佚展 崇真艺客

王逊任教西南联大时填写的履历表

清华大学档案馆藏



第二单元
且琢且磨:王逊对工艺美术改进与设计的推动


王逊从事工艺美术工作主要集中在1948—1953年这五六年中。这期间,他将学术理想作用于现实,以满腔热情和深厚学养投身到景泰蓝改良、国徽设计、建国瓷设计等新中国工艺美术重大项目中,在调研、设计、组织生产、产品评审、展览策划、理论总结、教材编写、人才培养、对外交流等各个环节倾注了大量心血。他基于中国美感观念中最精粹的“素朴”观,发展出指导工艺美术改造“好看、好用、省工、省料”的原则性意见,在学术与实践的辩证统一中形成了具有体系性的工作方法和研究特点,为现代工艺美术事业的发展做出许多先导性、开拓性的探索。


展览欣赏 | 为了趋向美玉的艺术:纪念王逊诞辰110周年史料辑佚展 崇真艺客

国立清华大学王逊聘书

清华大学档案馆藏


展览欣赏 | 为了趋向美玉的艺术:纪念王逊诞辰110周年史料辑佚展 崇真艺客

改造后的景泰蓝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藏


展览欣赏 | 为了趋向美玉的艺术:纪念王逊诞辰110周年史料辑佚展 崇真艺客

王逊从为清华文物馆征集的《永乐北藏》佛经封面图案整理的《中国锦缎图案》,人民美术出版社,1953年



第三单元

发轫之功:王逊为创建中国美术史学科的努力


1949年北平刚解放,王逊就成为清华大学筹设艺术史学科主力。调入中央美术学院后,从1953年参加筹建民族美术研究所,到1957年正式创办中国第一个美术史系,这个最初由西方引进的美术史专业能在历史巨变之际得以保存并发展为独立学科,王逊起到了重要作用。作为中国现代美术史学科的主要创建者和新中国美术史学的奠基人,“他兢兢业业为建立我国新的美术史学体系准备条件,发轫之功,诚不可没。”(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江丰)

展览欣赏 | 为了趋向美玉的艺术:纪念王逊诞辰110周年史料辑佚展 崇真艺客

1952年教育部为王逊调入中央美院开具的介绍信


展览欣赏 | 为了趋向美玉的艺术:纪念王逊诞辰110周年史料辑佚展 崇真艺客

《美术》1954年第8期发表的王逊文章《对目前国画创作的几点意见》,引发新中国第一次中国画论争


展览欣赏 | 为了趋向美玉的艺术:纪念王逊诞辰110周年史料辑佚展 崇真艺客

《美术研究》创刊号

1957年王逊主编《美术研究》时,在创刊号选取莫高窟217窟壁画“化城喻品”作为封面,壁画表现的是众人向着理想之地进发


展览欣赏 | 为了趋向美玉的艺术:纪念王逊诞辰110周年史料辑佚展 崇真艺客

1959年永乐宫迁建时印发给工程人员使用的做法说明


展览欣赏 | 为了趋向美玉的艺术:纪念王逊诞辰110周年史料辑佚展 崇真艺客

1955年王逊为故宫陶瓷馆撰写的展览说明草稿



第四单元

扛鼎大作:王逊对中国美术史写作的现代构建

王逊写作中国美术史教材有20世纪50年代版和60年代版两个版本系统,写作时间从1950年中央美院成立时起,到1965年美术学院开始“四清”运动时止。1953年王逊在通史讲义基础上形成《中国美术史简论提纲》,1985年被整理出版为《中国美术史》。1960年,王逊重新撰写中国美术史教材,2022年被搜集整理出版为《中国美术史稿》。王逊写作的中国美术史教材,在建立新的中国美术史学体系中具有开创意义,在现代中国美术史学发展中也具有里程碑地位。


展览欣赏 | 为了趋向美玉的艺术:纪念王逊诞辰110周年史料辑佚展 崇真艺客

1953年《中国美术史简论提纲》


展览欣赏 | 为了趋向美玉的艺术:纪念王逊诞辰110周年史料辑佚展 崇真艺客

1956年7月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史讲义》


展览欣赏 | 为了趋向美玉的艺术:纪念王逊诞辰110周年史料辑佚展 崇真艺客

1962年的中国美术史修订本第三编第一章《最早的封建制国家——战国时期的美术》


展览欣赏 | 为了趋向美玉的艺术:纪念王逊诞辰110周年史料辑佚展 崇真艺客
展览欣赏 | 为了趋向美玉的艺术:纪念王逊诞辰110周年史料辑佚展 崇真艺客


陈少丰编写、王逊修改的《吴门四家》手稿


展览欣赏 | 为了趋向美玉的艺术:纪念王逊诞辰110周年史料辑佚展 崇真艺客

王逊在1953年《文艺报》第二十二号发表的《古代绘画的现实主义》



第五单元
碎玉如灯:王逊遗著整理与研究


1979年文化部为王逊平反,中央美术学院开始组织专人整理王逊遗著,逐渐拉开整理王逊学术思想的序幕。这是一个艰辛的辑佚过程,迄今已有45年。在王逊身后一生学术成果和资料如玉碎散佚的极特殊的情形下,以王逊助教薄松年、王逊亲侄王涵以及有心学术的研究者所代表的中国美术史研究学术共同体,呕心沥血,广为搜集,深入钩稽,先后为复原王逊的学术思想,为王逊遗著的整理出版殚精竭虑,奉献了年华和才华。近十年来,在学术界和各出版机构的共同推动下,《王逊文集》《王逊年谱》《中国美术史稿》等6部反映王逊生平与思想的著作相继出版,在历史风雨中散佚湮没的王逊学术人生的碎玉逐渐抟和,闪烁出如灯火一般的光明,这项被誉为“美术史的考古学”的工作,为研究新中国美术和中国美术史学科发轫奠定了基础。


展览欣赏 | 为了趋向美玉的艺术:纪念王逊诞辰110周年史料辑佚展 崇真艺客

1981年据陈少丰听课笔记整理的《中国书画理论》油印本上、下册,陈少丰赠薄松年


展览欣赏 | 为了趋向美玉的艺术:纪念王逊诞辰110周年史料辑佚展 崇真艺客

2006年6月5日李松致王涵信


展览欣赏 | 为了趋向美玉的艺术:纪念王逊诞辰110周年史料辑佚展 崇真艺客

2005年吴良镛对《王逊学术文集》的编辑意见


展览欣赏 | 为了趋向美玉的艺术:纪念王逊诞辰110周年史料辑佚展 崇真艺客

常沙娜《〈王逊学术文集〉序》手稿


展览欣赏 | 为了趋向美玉的艺术:纪念王逊诞辰110周年史料辑佚展 崇真艺客
展览欣赏 | 为了趋向美玉的艺术:纪念王逊诞辰110周年史料辑佚展 崇真艺客

2006年刘纲纪致王涵信





静水流深:杜大恺艺术展

(已延期至2025年5月11日)



展览欣赏 | 为了趋向美玉的艺术:纪念王逊诞辰110周年史料辑佚展 崇真艺客


展览欣赏 | 为了趋向美玉的艺术:纪念王逊诞辰110周年史料辑佚展 崇真艺客


展览欣赏 | 为了趋向美玉的艺术:纪念王逊诞辰110周年史料辑佚展 崇真艺客


展览欣赏 | 为了趋向美玉的艺术:纪念王逊诞辰110周年史料辑佚展 崇真艺客


展览欣赏 | 为了趋向美玉的艺术:纪念王逊诞辰110周年史料辑佚展 崇真艺客


展览欣赏 | 为了趋向美玉的艺术:纪念王逊诞辰110周年史料辑佚展 崇真艺客


展览欣赏 | 为了趋向美玉的艺术:纪念王逊诞辰110周年史料辑佚展 崇真艺客






特别提示

本馆实行实名制预约购票,入馆需携带身份证等有效证件。本馆门票不能作为校园参观凭证。入校参观须遵守清华大学校门管理相关规定,及时通过学校保卫处网站、公众号或校园参观预约平台“参观清华”小程序了解相关规定和动态。



开馆时间

本馆实行限流预约参观

每周二至周日9:00-17:00(16:30停止入馆)

逢周一闭馆


参观门票

清华师生:持校园卡等本人学校有效证件可免门票

社会观众:需购买门票,相关优惠政策详见官网

https://www.artmuseum.tsinghua.edu.cn/cgfw/wsgp/

申请会员请扫描下方订票二维码进入“清华艺博”小程序-“会员申请”栏



网上订票

长按并识别下方二维码
展览欣赏 | 为了趋向美玉的艺术:纪念王逊诞辰110周年史料辑佚展 崇真艺客

或关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公众号

点击公众号底部菜单【参观指南-参观订票】


地址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大学校内,主楼东侧

(高德地图或百度地图导航至“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校外观众请从清华艺博东侧“艺博专用通道”进校入馆

校外车辆禁止入校,提倡绿色出行

展览欣赏 | 为了趋向美玉的艺术:纪念王逊诞辰110周年史料辑佚展 崇真艺客

温馨提示
自驾车辆请停放在校外停车场。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东门)附近停车场有:北京农商银行、凯时广场、同方大厦、学研大厦、同方科技广场等。
团体参观大巴车可通过“海淀智慧停车”小程序搜索“六郎庄北停车场”导航前往(泊位355个),切勿违法占道停车,感谢配合!

地铁路线
13号线  五道口站,A(西北)出口出站
15号线  清华东路西口,C(西南)出口出站

公交路线
五道口站 508、307、331、375、630、86
西王庄小区站 450、355、438、392、466
大石桥南站 549

艺博官网
https://www.artmuseum.tsinghua.edu.cn/

数字展厅
https://www.artmuseum.tsinghua.edu.cn/cpsj/zlxx/szzt/

艺博网店
https://shop402247198.taobao.com/


图文编辑/周辛欣
审校/潘旭辉 王晨雅
审定/杜鹏飞 孙大鹏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带您走进艺术殿堂


展览欣赏 | 为了趋向美玉的艺术:纪念王逊诞辰110周年史料辑佚展 崇真艺客

艺博微信二维码


展览欣赏 | 为了趋向美玉的艺术:纪念王逊诞辰110周年史料辑佚展 崇真艺客

艺博微博二维码


展览欣赏 | 为了趋向美玉的艺术:纪念王逊诞辰110周年史料辑佚展 崇真艺客

艺博网店二维码




#艺博展览

{{flexible[0].text}}
{{newsData.good_count}}
{{newsData.transfer_count}}
Find Your Art
{{pingfen1}}.{{pingfen2}}
吧唧吧唧
  • 加载更多

    已展示全部

    {{layerTitle}}
    使用微信扫一扫进入手机版留言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长按识别二维码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item}}
    编辑
    {{btntext}}
    艺客分享
    {{mydata.real_name}} 成功分享了 文章
    您还可以分享到
    加载下一篇
    继续上滑切换下一篇文章
    提示
    是否置顶评论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取消置顶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删除评论
    取消
    确定
    登录提示
    还未登录崇真艺客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
    立即登录
    跳过
    注册
    微信客服
    使用微信扫一扫联系客服
    点击右上角分享
    按下开始,松开结束(录音不超过6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