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森本啓太
《绿色的房间》2025
亚麻布面丙烯与油彩
162 x 194 cm
阿尔敏·莱希- 纽约|特里贝卡荣幸呈现日本艺术家森本啓太(Keita Morimoto)于画廊的首次个展「去往无处再归来」(To Nowhere and Back)。展览已于2025年3月14日开幕,并将展至4月26日。
森本啓太 「去往无处再归来」 @ 阿尔敏·莱希 - 纽约|特里贝卡 展期:2025年3月14日至4月26日 361 Broadway
纽约,10013 周二至周六:早11点至晚7点


「去往无处再归来」
森本啓太的作品探讨光与影的相互作用,为当代城市风景提供充满想象力的新视角。根植于传统绘画技法,并融合了充满现代感的意境,艺术家将日常场景转化为介于现实与梦境之间的电影场景。森本啓太将自身入微观察与超现实氛围结合,邀请观者在平凡中发现美感,在被忽略之处窥见魔力。此次在阿尔敏·莱希纽约画廊的展览中,他延续对光作为转化力量的探索,将日常场景渲染出超自然氛围。通过构建阈限空间(liminal space),其绘画作品构筑了真实城市与记忆中缥缈世界之间的过渡地带,唤起观者对被忽视之美的感知。

《朱砂红的夜晚》2025
亚麻布面丙烯与油彩
162 x 130 x 3 cm
森本啓太借由绘画塑造了既充满归属感却又感到疏离的微妙状态,这是许多人在当代生活中所经常体会到的。其作品游走于过去与现在之间,跨越时间与空间的束缚来展现既熟悉又陌生的世界。其创作核心是对光的持久迷恋,将光线视为视觉媒介,更作为传达情感、编织叙事,以及连接平凡与崇高的桥梁。“我画中无名的阈限空间,反映了那种从未完全归属的感觉,”森本启太分享道。“我被如何通过情感将熟悉的环境转化为全然不同的样貌所吸引,揭示出关于人类体验的更深层真相。”

《朱砂红的夜晚》(细节)2025
亚麻布面丙烯与油彩
162 x 130 x 3 cm
在「去往无处再归来」一展中,森本啓太捕捉城市生活稍纵即逝的魅力,同时深入探讨身份、记忆与超越性的命题。他的作品不仅是进入森本啓太世界的窗口,更是映照我们共同孤独、联结与当代生活短暂之美的镜像。每一场展览都像是对城市隐秘角落的旅程,那些原本被忽略的空间,在他的凝视下化为超自然的领域。无论是便利店在荧光灯下闪耀,还是街角一盏孤灯的照明,森本啓太都赋予它们一种令人熟悉的城市背景与光影交织的诗意叙事。荧光灯既是引导也是屏障,它在照亮的同时也隐藏了许多。森本啓太不仅运用光线来营造氛围,更强化了孤独与连接之间的二元对立,平凡与非凡之间的对照。每一幅画作都是一个物理与心灵的宇宙,邀请观者在情感与现实之间穿行与反思。

《绿色盒子》2025
板面丙烯
22 x 27.3 x 2 cm
城市空间中的阈限之光
在森本啓太笔下,光线成为转化的工具,将平凡注入超现实的光辉。他解释道:“我想创作出能反映东京与纽约不断转变状态的作品。”这凸显了他对“阈限性”(liminality)的着迷:那些介于熟悉与未知之间的时刻与空间。霓虹招牌、自动售货机与荧光灯下的街道超越了其功能性角色,化作自我反思的通道。“这些空间看似匿名,却有一种普遍性,仿佛在邀请观者步入自己的记忆或梦境。”

《熟悉的光》2025
板面丙烯
18 x 14 x 2 cm
跨越地域与文化的旅程深刻影响了森本啓太对艺术的普遍性的理解。他曾在加拿大接受教育,早期专注于具象绘画,捕捉同龄人与都市片刻。但重返东京后,他的创作迎来了关键性的转变:“我开始减少人物描绘,转而关注他们所处的环境。”他意识到,空间本身可以承载强烈的叙事与情绪。这种对人和环境关系的探索,极大地丰富了他的艺术视野。

《路口》2025
亚麻布面丙烯与油彩
162 x 130 x 3 cm
他的画作多呈现暮色或夜间场景,人工光源与自然黑暗相互交织,营造出一种微妙的平衡。在这些时刻,光不仅是照明工具,更主动地塑造空间、肌理与意义。在「去往无处再归来」中,森本啓太以自动售货机和便利店作为城市夜晚中发光的“守望者”。这些发光的机械体被描绘得细致入微,仿佛拥有生命,散发出超自然的光辉,不再只是商业设施,而是都市风景中的一名活生生的“角色”。他称之为“日本都市生活中某种机械性的和谐”。森本啓太的画作捕捉了当代社会中科技、传统与人类经验之间复杂的张力,将过渡空间转化为深度思考的场所。


「去往无处再归来」
传统与转化
森本啓太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游刃有余,是他的一大特色。他将几个世纪的艺术历史影响,与现代的敏锐感受力巧妙融合。
他的作品深受卡拉瓦乔与伦勃朗明暗对照法的影响,同时也受到 William Eggleston 的当代摄影、电影语言与日本美学的启发。“我受到爱德华·霍普(Edward Hopper)和休吉·李·史密斯(Hughie Lee-Smith)的影响,”他分享道,“也受到日本动画与漫画的启发。小时候我曾梦想成为漫画家,但不擅长写故事,于是绘画成了我构建视觉叙事的方式。”森本啓太 笔下的城市空间静谧而充满人类存在的回音。孤独的个体是他作品中反复出现的主题——这些人仿佛在孤独与联系、匿名与个体之间徘徊。他们常处于自省与时间暂停的状态,吸引观者进入他们的世界,引发共鸣。森本啓太 表示:“我的创作是对在城市中每个人一生经历的冲突、孤独与逃离欲望的映射。我16岁从大阪搬到加拿大时,感受到彻底的孤立,仿佛与熟悉世界被切断。虽然后来建立了一些联系,但总伴随着微妙的不适感。2021年回到日本,也让我再次体会到类似的迷失,连出生地都变得陌生,现实仿佛发生了位移。”

《归家之路》2025
162 x 194 x 3 cm
森本啓太的作品最打动人之处在于,他能让“空无”变得饱满。他以近乎虔诚的态度描绘画中细节,捕捉城市最坦诚的“阈限性时刻”,那既不是白天的喧嚣,也非深夜的沉寂,而是那种现实稍稍偏移的片刻。他将漫画与动画的感性与西方艺术传统融合。受到艺术家凯里·詹姆斯·马歇尔(Kerry James Marshall)的影响,他学会对作品中的每个元素进行深思:“这让我开始深入思考构图中的每个要素。”他的风景画也如同彼得·多伊格(Peter Doig)的诗意叙述,又具备皮特·蒙德里安(Piet Mondrian)抽象网格的秩序感。他也从文艺复兴时期画家老彼得·勃鲁盖尔(Pieter Bruegel the Elder)汲取灵感,尤其是后者如何将风景转化为超越视觉之美的叙事载体。

《归家之路》(细节)2025
162 x 194 x 3 cm
森本啓太创作的起点,便是将自身深入融入环境。他经常在东京街头带着素描本,敏锐捕捉身边光与影的瞬间。这些速写既是记录也是灵感来源,构成其大型油画的基础。在工作室中,他层层堆叠油画颜料,营造丰富纹理与光感,将自身想象中的世界唤入现实。即兴观察与精心打磨的结合,定义了其创作方式,使他能在城市瞬息万变的现实与古典构图的永恒之间架起桥梁。这些作品呈现出电影般的沉浸感,既有巴洛克杰作的静谧,也有现代都市的动态能量。

《无形的通道》2025
162 x 259 x 4 cm
“我希望观众的观展体验像在看一部电影,”森本啓太说道,“仿佛他们正穿越一场影像旅程。”其视觉语言融合了传统与转化,将城市空间变为人类戏剧的舞台,在过去与现在之间展开叙事。这些画作关乎更本质的东西:在这个日渐失去意义的世界中,我们如何建构意义。当人物出现时,往往处于行动与静止之间的悬浮状态,在安静沉思中让人深感共鸣。
一场静思的邀请
在森本啓太的作品《绿色的房间》(Green Room)中,艺术家将看似平凡的场景转化为对孤独与联系的深刻探讨。画面中央是一家便利店,这个作为都市生活的标志性元素,在空旷的天空背景下散发出超现实光芒。这家便利店让人联想到随处可见的7-Eleven,但森本啓太巧妙地将标志中的“7”替换为“6”,这细微却意义深远的改动,暗示了文化符号的融合,并强调了这些便利店作为全球现代生活象征的角色。这种变化也增添了一丝幽默感,从“7”到“6”的转变,为熟悉的事物带来了俏皮且近乎荒诞的扭转,邀请观者重新思考这些日常符号的意义。

《绿色的房间》(细节)2025
亚麻布面丙烯与油彩
162 x 194 cm
在《绿色的房间》中,人造光线从便利店内部透出,既像灯塔引导观者靠近,又似屏障制造出距离感。画中的人物,包含艺术家的朋友们,被捕捉在静谧的沉思或动作中,他们的存在使场景更具现实感,同时增添了迷离的氛围。通过这种方式,森本啓太不仅将便利店作为一个物理空间,更作为探索联系与孤独之间张力的载体,微妙地评论了这些空间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角色。他分享道:“我的作品避免固定叙事,而是作为一个‘装置’,让观者直面自己的问题和情感。它探讨在我们要求归属感的社会中,生活的焦虑与孤独感,同时捕捉联系与疏离之间的静谧张力。”

《绿色的房间》(细节)2025
亚麻布面丙烯与油彩
162 x 194 cm
将便利店作为画中的角色,也体现了森本啓太对“阈限性”的广泛兴趣——介于已知与未知、平凡与非凡之间的空间。通过将7-Eleven改为6-Eleven,森本啓太暗示了文化界限的流动性,同时强调了这些便利店在亚洲和西方的普遍性。“这些空间就像门户,提供反思和逃离的片刻。”在《绿色的房间》中,便利店成为通道,既提供了沉思的空间,又体现了当代生活的复杂性。通过这种转化,森本啓太邀请观者进入到赋予日常事物更深层意义的世界,反映了在快速变化的世界中,记忆、身份以及追寻人与人之间联系之间的微妙交汇。

「去往无处再归来」
连接平凡与崇高
森本啓太所创造的视觉语言,描绘了我们每个人都会经历的非典型旅程,引领我们穿越日常生活的熟悉阴影,进入意想不到的超越时刻,然后带着改变但仍扎根于原点的自我回归。通过他对光的巧妙运用,森本啓太弥合了二元对立,打造出既深具个人色彩又具有普遍共鸣的视觉语言。他的绘画不仅是静态的场景,更是引导观者驻足、质疑和联系的动态空间。他分享道:“我希望观者能找到片刻的停顿。无论他们感到好奇、安慰,还是不适,作品都成为个人反思的空间。”在「去往无处再归来」一展中,森本啓太带领我们穿越现代存在的门槛,敦促我们超越表象,在光与影的交错中发现美。他那充满光辉、神秘的作品直面人性的矛盾,将日常空间转化为形而上的领域。

《最后一通电话》2025
亚麻布面丙烯与油彩
162 x 91 x 3 cm
通过描绘东京及周边的都市环境,使其具有普遍的熟悉感,森本啓太提醒我们,即使在最孤独的时刻,我们也因共同的城市生活体验和光的共同语言而紧密相连。这种富有远见的实践使“无处”与“某处”之间的旅程本身成为目的地。在这个空间中,物理与形而上学、时间与永恒交汇,将他的画面转化为魔幻之境。通过这种方式,森本啓太的艺术创造了令人反思的环境,提供了庇护所,在这里,平凡被赋予更深层的意义,扎根于联系、孤独和存在之谜的复杂性之中。
文 / Larry Ossei-Mensah,策展人兼ARTNOIR联合创始人。

森本启太(1990年生于大阪,现工作生活于东京)是一位日本艺术家,以其城市风景和肖像画广为人知。2006年他曾移居加拿大,2012年毕业于安大略艺术设计大学(OCAD University),获得美术学士学位。2021年森本返回日本目前定居东京。其创作深受巴洛克时期的光影技法、20世纪初的美国现实主义以及前现代风俗画的影响。通过借鉴这些历史艺术风格,艺术家重新诠释了当代都市生活,将日常街景转化为引人入胜的叙事。森本启太巧妙地运用光线的象征意义,将其神圣与自然的内涵与消费主义和工业文化的现实相结合,创作出既具有历史深度又体现现代复杂性的作品。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