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继三原石镌五岳
胡公石与师友标准草书文献特展


主办单位

中国海盐博物馆
盐城市美术馆
盐城市书法家协会
支持单位

盐城市盐都区博物馆
三胡故里
承办单位

盐城翰墨丹青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展览时间

4月3日-5月4日
展览地点

盐城市美术馆3、4、5号展厅
汉字是华夏文明的基因,草书则是这基因中最恣肆的抒情诗。
在中国书法艺术领域,词文内容与书法形式相辅相成。于右任《百字令?题标准草书》,开篇强调 “草书文字,是中华民族,图强工具”,对草书价值给予极高肯定,认为其能助力民族发展。
胡公石传承了于右任标准草书的规范思想,并形成个人风格。从于右任“易识、易写、准确、美丽”四原则的薪火相传,到笔下金石气骨与云水意趣的交响,胡公石凭借深厚书法功底与独特艺术风格,用标准草书将“百字令”的韵味展现得淋漓尽致。他以半个世纪的孤诣深耕,将草书的规范性与艺术性熔铸为独树一帜的美学语言。其草书融合了于右任的雄浑气象与二王的秀逸神韵,法度严谨中见流丽,被评价为“骏马秋风塞北,杏花春雨江南”,晚年更臻“神融笔畅,法韵两胜”之境,为其他草书家开拓了思路,推动了草书创作的创新。
胡公石(1912-1997)
江苏盐城鞍湖人,中国当代著名书法家。他自幼研习颜柳楷书与汉隶碑帖,扎实书法根基;1932年拜于右任为师并加入标准草书社,1935年毕业于上海暨南大学中文系,历时13年,协助整理《标准草书千字文》。建国后,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艰苦的条件下,仍不忘研究草书的标准化问题,潜心研究标准草书数十年,将标准草书符号扩展为六千多字,实现草书规范化的里程碑式突破,并于1985年编著出版了《标准草书字汇》,在海内外,特别是东南亚地区,产生广泛、深远的影响,堪称标准草书事业中一项伟大的文化艺术工程。他曾任宁夏回族自治区文史研究馆馆长、江苏省文史研究馆副馆长、建国后首任中国标准草书学社社长、中国台北标准草书学会名誉理事、中国书画函授大学名誉教授、国家一级美术师。
本次展览以“笔走山河·墨问古今”为脉络,试图揭开胡公石艺术世界的三重帷幕:其一是师古的刻度,展卷可见他对《标准草书》的严谨传承,字字如碑帖复生;其二是破法的锋芒,飞白如刀劈斧斫,枯润浓淡间尽显草书“无形之相”的生命律动;其三是文心的温度,手札尺牍中藏匿着文人雅士的忧思与旷达,笔墨深处自有山河。


展厅中,两代墨迹如星河列阵,于右任以碑刻雄浑劈开草书混沌,刘延涛墨痕如孤松立雪、淬炼风骨,胡公石笔下金石气骨与云水意趣激荡,李普同寒梅傲霜的刚柔并济,金泽子卿空灵禅意线条——这场刀劈斧斫与杏雨烟岚的千年对话,终以笔锋破空之势,在宣纸上镌刻出文明基因的狂草诗行。



我们诚邀观者暂离数字时代的喧嚣,在此沉浸于一场“慢美学”的仪式:看铁线银钩如何刺破宣纸的寂静,观水墨氤氲怎样晕染时空的边界。胡公石的《标准草书字汇》,既是对汉字形意的哲学解构,亦是对中华文脉的深情续写。此间风云,皆在笔墨俯仰之间。


END
更多精彩活动,请关注“盐城市美术馆”“艺术盐城”微信公众号!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