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奥利·埃普于中国台湾师大美术馆“小咸点”展览现场,2025. 图片提供:师大美术馆
贝浩登艺术家奥利·埃普(Oli Epp)于中国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师大美术馆呈现其首次亚洲美术馆个展“小咸点”(Hors d’?uvres)。本次展览呈现了埃普一系列近作,邀请观众透过艺术家怪诞的平滑电绘风绘画,联想社交媒体的戏剧化表演现象,并反思虚实生活中复杂的互动关系。

奥利·埃普于中国台湾师大美术馆“小咸点”展览现场,2025. 图片提供:师大美术馆
奥利·埃普将人物置于画面中央,并以夸张的姿态呈现,打造出一组经过升华且带有超现实感的肖像。埃普独特的视觉风格会将人物的五官简化,其中最常见的表现方式是只画上涂了唇彩的双唇。这一抹抹鲜艳红唇是 20 世纪下半叶人类集体想像的重要符码——从玛丽莲·梦露的迷人红唇,到滚石乐队经典的“舌头与嘴唇”(Tongue and Lips)标志,都能看见红唇的踪影。

奥利·埃普于中国台湾师大美术馆“小咸点”展览现场,2025. 图片提供:师大美术馆
本次展出的多件作品之间有着明显的视觉对应关系,例如《凶兆》(Omen)中具有多个脖子的生物,呼应了其它件作品中身穿黑色羽毛服饰、有三只脚的夜总会人物,以及拥有四只手臂的小丑。这些画面中的重复元素,构成了一套巧妙的视觉系统,在系统内展现出不同的姿态,同时表现出埃普对于混种生物的兴趣,以及他刻意模糊对人类、动物与怪物之间界线的手法。

奥利·埃普于中国台湾师大美术馆“小咸点”展览现场,2025. 图片提供:师大美术馆
画作中的配饰与物件不仅具有象征意义,也蕴含形而上的隐喻。这些作品延续了“线索式肖像”的传统,也就是画面中的元素会用来揭示人物的特质。例如在《梦游者》(Sleepwalker)当中,一个身着粉红色长裙的身影,披着毛绒衣领,头发被风吹起,并佩戴着珍珠项链,身旁还点缀着羔羊、蜡烛、眼罩与红色警示灯;而在《金童》(Golden Child)中,则有一只鹳衔着一口金色垃圾袋,后方飘着一架客机。埃普的每幅画作都像是一场精心设计的视觉语意游戏,等待观者解开其中的谜题。

奥利·埃普于中国台湾师大美术馆“小咸点”展览现场,2025. 图片提供:师大美术馆
埃普的绘画风格极为流畅,局部使用喷枪技法制造出亮光平面以及柔和模糊的效果,让光线呈现出仿佛荧幕背光的超现实感。他的作品画面虽然看似简单也容易解读,实际上却隐藏着对社会的深刻讽刺。1994 年出生于伦敦的奥利·埃普,成长于数位科技蓬勃发展的世代。他的作品映照出世界日益数位化的生活经验(玛拉·霍伯曼〔Mara Hoberman〕),其中犀利的幽默感也成为这个时代的一种对比,提醒我们要对现代生活的种种“过量”行为保持距离,才是对我们有益的做法。

奥利·埃普于中国台湾师大美术馆“小咸点”展览现场,2025. 图片提供:师大美术馆
展览细腻地提炼出不同代际艺术家各具特性的情感表达方式,以亲密关系为贯穿行动的线索,并邀请观众在作品聚集形成的场域中,感受爱的细微与复杂,重新思考爱的本质与意义,从而在拥抱未知的过程中,实现人最深刻的潜能。

奥利·埃普于中国台湾师大美术馆“小咸点”展览现场,2025. 图片提供:师大美术馆


奥利·埃普的画作围绕了多个主题,探讨了21世纪社会生活中的悲喜元素,涉及身份的复杂性以及在数字时代的焦虑;消费主义和消费导致的控制与上瘾、焦虑与冲突。这些画作以无尽的循环方式运作,埃普通过讽刺地质疑理想主义和我们对完美的追求来创造冲突,他的画作的整体美学传达了数字世界的感觉——模仿屏幕,玩味于表面的物质性。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