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美术馆青年艺术家系列于2025年3月18日起呈现黄宝莹的个展《温差》,展出艺术家在顺德三个月的驻地创作实践及过往作品。
展览通过她对日常细微感知的捕捉,展现了一场在回归与告别之间不断往复的对话。作为一名成长于深圳、后迁居纽约的艺术家,黄宝莹的作品始终围绕着温度、记忆与身份的微妙变化而展开。
“温差” 在黄宝莹的作品中具有双重意涵。广东的湿热与纽约的干冷,在她的身体记忆中留下气候的印痕。皮肤感知温度与湿度的变化,画布则在此过程中转化为一片缓慢展开的气候复写,随着色彩的层层叠加记录下温差在神经末梢留下的微妙震颤。另一方面,“温差”也指向频繁迁徙所带来的认知落差与情感位移,一种悬浮的状态逐渐取代了她对“广东人”身份的归属感。黄宝莹的作品正捕捉了此间微妙的张力:直觉与语言之间的错位,如同候鸟的导航信号被季风干扰。


“黄宝莹:温差”,和美术馆展览现场 ? 和美术馆
发热的盐灯、玻璃杯里的洋水仙、阳光下的纸巾盒……日常生活中的平凡物品为她提供了将这些真切却难以言说的情绪暂时安放的寄居所,反复出现的玻璃折射与倒映则将周围的空间与环境变得模糊。黄宝莹对情绪边界的敏感使画面形成了对“温差”的另一种隐喻:空气中流动的色块让她笔下的静物在熟悉与陌生间摇摆,这种不确定性,正是她对归属感复杂体验的映射——空气看似温柔地包裹了一切,在层叠的油彩下,却隐藏着难以察觉的起伏。

“黄宝莹:温差”,和美术馆展览现场 ? 和美术馆

在当代社会语境中,“温差”与“同温层”是一对相映成趣的概念。如果说“同温层”是观念趋同、经验相似的人群共处一隅的状态,那么“温差”则是个体从中游离、抵达另一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认知不再平稳,感受变得鲜活,人与世界的关系更加细腻复杂。黄宝莹正是在这种游离状态中探索。她的绘画不仅是自我的凝视,也是一种感知的共享,指向人类情感中最朴素的共鸣——依恋、迷惘、亲近、生疏,以及所有那些真切存在却仍在寻找表达方式的情感。
“黄宝莹:温差”,和美术馆展览现场 ? 和美术馆


关于艺术家

海报作品图
黄宝莹,《镬气》,布面油画,150 × 100 cm,2025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