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明
公历4月4日-4月5日交节
春风,春暖,春日,春长
春山苍苍,春水漾漾
—— 清 郑板桥《春词》
转眼,清明已至。细雨如丝,纷纷扬扬。寒气虽已不再,确为心中增添一分别样的思绪。撑着伞走在雨中,不紧不慢,忽而感到时间也变得充裕起来。
不论是对刚过去一个季节的回望,还是积蓄能量开始新的生活。四月,一切都刚刚好。想到这,心也变得清净舒畅。衣衫在微风里拂动,掠过街角含苞欲放的嫩芽,忍不住俯身细细打量。虽然只有有限的土壤,城市里的植物也在清明雨水的浇灌下,生长得很好。

蔡帆《芯》
50×50cm 绢本设色 2023
清明三候:“一候桐始华;二候田鼠化为鴽;三候虹始见。”“花信风”是节气花时。节气更迭时,古人以花为信使,故称花信,而风应花期,又有了“花信风”之说。清明花信:一候桐花,二候麦花,三候柳花。

蔡帆《静思》
45×90cm 绢本 2022
“幽渺以为理,想象以为事,恍恍以为情”。这是明清美学家叶燮在《原诗》中论及审美意象与现实世界关系时表达的美学思想。大意是艺术境界由“至理实事”的“妙悟”中产生,其特点为“虚实相成,有无互立,取之当前而自得”。这是他的审美意象论,我以为用此形容蔡帆的作品亦是得当。
他深刻感知自然里相互依存,交融的生命之态,再于画布上以想象重现一个悠远静谧,虚实交叠,意趣横生的生命之景,当自我心绪流露其间,画中透出的柔和光晕与自然之间和谐共生的意境,轻易便唤起了观者心底最深层的精神共鸣。
今日气清景明,吐故纳新,正宜在蔡帆的画笔下观春意升腾,生机勃发的世界!

蔡帆《熔》
210×160cm 绢本设色 2022

A:“清明” 既是追念先人的时节,也是一年中植物生命力最为旺盛的时段。尤其是花卉,在这个时节开得最为绚烂 ,大自然呈现出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景象。我幼时在农村生活,对 “清明” 的印象,更多是和三五好友在农田里抓昆虫的画面。这段经历,也成为我创作时常常选取的题材。

A:“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艺术并非对客观物象的简单描摹,也不是脱离物象的天马行空式创作,而是艺术家对客观物象进行主观加工的成果。古人讲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这就表明艺术创作要以客观物象为师。石涛曾言 “收尽奇峰打草稿”,艺术家从自然中汲取灵感,恰似植物吸收养分。在此基础上,发挥主观艺术审美判断力,对客观物象进行加工处理,完成从眼中之竹到胸中之竹,再到手中之竹的转化,最终创作出艺术作品 。
A:绘“竹”在中国传统绘画中常绘制的题材之一,或为配景或为主角,常与其他物象搭配,而竹子题材也成为了传统文人画中所常表达的“君子”形象,至今该题材的表现仍在发展。在当下工笔画的发展中,如何重释“竹子”的形象?成为了我所绘制的研究目标,而如何使现代与传统更好结合又不失去“竹子”本身的精神与美感也成为了我艺术探索中的使命感。

蔡帆《新晨》
45×90cm 绢本2022
宗白华先生言道“艺术则是表现人类对于宁宙人生的情感反应和个性的流露”,情感与个性是乎道出了中国绘画的精神核心。古人常借竹以喻自己胸中之象,常见画中竹子具有程式化特点,而通过文人的笔墨关系以表现个人的情感。作为当下的我们,在写生中探寻新的竹子表现形式将情感与个性更好地在画面中诠释,因而在该画中借用光源从背后照射给人以希望之光,借用竹枝穿插、叠加关系以表达中国画中的空间美感,且运用金属箔的材质以表达出竹壳斑驳,竹壳的岁月痕迹与竹干的挺拔身姿与竹枝的跳跃灵动。在传统绘画中,竹壳似乎很少在画面中出现,然在现实的生活中竹壳也象征着新老交替的一部分,因而在该绘画中竹壳的斑驳肌理效果成为了时间的象征。

Q:《栖》这件作品细节如此细腻,创作的灵感来源于哪里?经历了多长时间。

蔡帆《栖》
300×180cm 纸本设色 2023

蔡帆《微观新象》
200×90cm 中国画 2021

Q:我们常把随节气而动视作身体在与自然的深刻联结里所达到的平衡和共生,在你的作品里,“平衡”重要吗?或者说,脱离人类中心主义的“平衡”意味着什么?
在当下 AI 时代,人性在绘画创作中的价值愈发珍贵。AI 能够替代人类进行具有逻辑性和固定模式的思考,这无疑是艺术工作者面临的严峻挑战。然而,个人情感的表达和独特的主观判断,是 AI 永远无法企及的。艺术创作者凭借自身对世界的感知与理解,赋予作品鲜活的生命力,这正是人类艺术创作的核心价值所在。
Q:你如何理解东方节气文化中所传递的自然观和生命观?这对于当下的艺术创作而言,具备怎样的现代性价值呢?
即便在当代,传统绘画依然深刻影响着绘画创作的走向。传统经典画作中,精妙的造型、独特的笔墨运用,都是绘画学习者取之不尽的宝藏。这些宝贵的艺术财富,值得当代画家深入研究,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续写中国绘画的辉煌。

蔡帆《清晖》
36×50cm 绢本设色 2023

A:我最喜欢的艺术家是日本的手冢雄二。尽管他身为日本艺术家,作品却淋漓尽致地展现出中国绘画独有的意境美。在创作中,手冢雄二将主观构思不着痕迹地融入画作,看似平淡天真的笔触,却营造出空灵悠远的意境,赋予画面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
Q:在创作上,我发现你既充分汲取了东方传统艺术理念与审美趣味,不论是画面留白,虚与实的处理,神与境的营造,都融会贯通,同时,在具体实践上又流露出新意。如对综合材料的使用和实验,丰富了画面的表现力和层次,又或是利用物与物的关系,在重复交叠中构建出全新的空间,笔触与造型透露出现代意味。你如何理解东方传统艺术观念与现代艺术创作之间的关系。变或者不变,尺度,平衡是你关注的焦点吗?
A:在西方绘画的强烈冲击下,中国画因缺乏西方绘画那样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在大众接受度上处于劣势,难以吸引广泛关注。自近代以来,中国画积极向西方绘画学习,吸收人物写实造型、光影表现手法、“宁方勿圆” 的造型理念以及肌理表现等技法,为传统绘画注入新活力。
然而,这种学习过程中也暴露出不少问题。许多作品逐渐偏离了中国传统绘画的固有范式,陷入不中不西的尴尬境地。因此,我认为中国画必须坚守自身的边界,不能盲目求新。中国画的底线,在于以线造型的基本法则、平面化的表现形式,以及对绢本和宣纸的运用、对笔墨线条质量的严格把控。这些要素构成了中国画的核心特征,不可轻易改变。
在我的创作实践中,一方面始终坚守这些传统底线,另一方面合理运用西方绘画中的几何切割技巧与光感表现手法,力求在保留传统韵味的同时实现创新。正如石涛所说 “笔墨当随时代”,绘画艺术只有与时俱进,才能在传承中焕发出新的生机 。

蔡帆《晨晖》
140×160cm 2024
Q:你在平时的生活中有注意过消失的建筑、地点、路名吗?
A:艺术工作者对身边事物的变化往往极为敏感。我们周遭的建筑、场所,乃至路名,都承载着往昔的记忆,其中许多细微之处,或许只有自己铭记于心 。这些生活中的独特印记,经过艺术工作者敏锐感知和情感浸润,往往成为创作的灵感源泉,融入艺术作品,在时间的长河中焕发出别样的光彩。






1996年生于广东澄海,现居北京;2015-2019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美术教育学院 本科;2020-2023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研究生 导师:许敦平、林蓝;2024年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在读 导师:陈孟昕;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广东省中国画学会会员;广州国家青苗画家培养计划第四期学员;作品被厦门市美术馆、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芒果美术馆、深圳关山月美术馆收藏;论文发表于《河北画报》、《大观》
参展
2020年作品《时代漫记·外卖》入选“美好生活”广东省美术作品展(广东省美术家协会)/2020年作品《时代漫记·外卖》入选“品真格物”全国工笔画作品展(中国美术家协会)/2021年作品《时代漫记·外卖》入选“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山西省美术作品创作展”(山西省美术家协会)/2021年作品《时代漫记·外卖》入选“佛山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美术作品展”(佛山市美术家协会)/2021年作品《时代漫记·外卖》入选2021年“黄原书画奖学金”(重庆市美术家协会、四川美术学院)/2021年作品《时代漫记·守护者》入选“第十六届广东大学生校园文体艺术季活动之第十一届广东大学生书画艺术作品大赛优秀作品展”获二等奖(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广东省教育厅)/2021年作品《时代漫记·守护者》入选“喜迎党的二十大”光辉历程——广州美术大展(广州市美术家协会)/2022年作品《时代漫记·外卖》入选“岭南艺象——2022新时代美术创作作品展”(广东省美术家协会)/2022年作品《时代漫记·外卖》入选“凝聚新力量·筑梦新时代”——“艺心向党”自由职业艺术家喜迎党的二十大主题展(全国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服务团自由职业分团、上海市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上海市奉贤区委宣传部及统战部)/2022年作品《浴日融金》入选广州市文化馆关于参加“广东省第十六届美术书法摄影作品联展”(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广东省书法协会、广东省摄影家协会)/2022年作品《浴日融金》入选2022~2023年许钦松创作优秀奖(许钦松教育基金会)/2022年作品《时光竹迹》入选第十四届河北艺术联展获三等奖(河北省团委)/2022年作品《时光竹迹》入选2022第二届广西工笔画大展(广西省工笔画协会)/2022年作品《微观心象》入选“美丽中国·广东生态文明艺术双年展”(广东省美术家协会)/2023年作品《新晨》“2022全国(厦门)工笔画作品展览”入选并收藏(中国美术家协会)/2023年作品《浴日融金》入选时代含章——2022·深圳国际水墨双年展(中国美术家协会)/2023年作品《栖》获广州美术学院研究生优秀毕业创作,同时被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收藏/2023年作品《熔》入选广东省第八届中国画作品展(广东省美术家协会)/2023年作品《浴日熔金》、《微观新象》入选“2023年罗中立奖学金”(四川美术学院、芒果美术馆)/2023年作品《熔》入选“大华银行年度水墨艺术大奖”(大华银行)/2023年作品《芯》、《如悦》入选“青春心印|第十届关山月美术馆青年工笔画展”(中国工笔画学会、深圳市关山月美术馆)/2024年作品《浴日熔金》、《静思》参加“JINGART艺览北京”展览/2024年作品《如悦》参加“步花间·花鸟序——首届中国工笔花鸟画学术邀请展

撰稿/责编:王雅
设计:曹艺昕 / 杨继龙

观展须知
建议绿色出行,地铁1、10、12号线(陕西南路站7号口)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