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看着像素所构建的面庞在不断变化着,双眼有时凸起有时凹陷、面颊的阴影处在缓慢移动、无法分辨嘴巴究竟是张开还是紧闭的。可以想象图像在诞生时所遇到的类似的挫折,它的生命力被现实强而有力的进攻所阻断了,其无法被穷尽的表象拒绝被完整静态的表示。而在这场旷日持久的对决中,图像扩展着自己的功能和范围,直到与象征链条勾连,局势开始出现转变,人类在这一刻的扭转中欣喜若狂,且习惯性的将其归功于理性的发现并急于开始大量挖掘、复制、生产它们。我们终于在十九世纪末不乏骄傲的宣布了这场战役的胜利,但也迅速在余波中预感到了战后迷失的空虚,于是「真实」的战争也一触即发:“你是否曾经笃定事物的存在?只有事物的关系才是真实的,即我们感知事物的方式。一切是否仅是幻象?”(语出福楼拜,不久后一战爆发)


「Post Addiction」Video/Dijon France/2022/14:31
杨天宇关注的问题是图像技术的发展是如何改造个体的观看?式和?存?式。其作品主要的媒介包括实验影像与装置。在?对媒介信息开始?量占据我们的注意?,并且融?并重塑我们现在超真实的现实时,我们该如何?对。相对于回答问题,他更倾向于提问,使?技术媒介的?段切换视?试图展现背后被隐藏的逻辑。如何从图像的?成机制考量这套系统是如何被建构的,背后是由什么看不见的因素推动。杨天宇创造了一个沉溺于互联网的虚构角色形象——该人物被网络流行文化与海量信息包围,试图通过解构其依赖的成因,探索影像与权力之间的深层关系。

艺术家以博物馆为象征,在户外公共空间打造临时展览:通过在地面设置展签划分空间,使参与展览的人本身成为被展出的艺术品。这种将博物馆、展览、艺术家、作品在现场即时形式化的实践,随着展览时间结束,所有身份与价值都随之消逝。


「Street Corner Art Museum」Action d'exposition/2020/Hangzhou, Chine
他在空中搭建直径七米的巨型黑色球体装置,作品下方的留白空间允许人与装置产生互动。当个体直面具有压迫性的黑色装置时,其自身的独立性被会被这种压力瓦解。在强烈的压迫感中,人们会不自觉地重新审视自我与空间的关系。这个黑色球体成为交互媒介,在此"身体"不再等同于"主体",为重新对话提供可能。


「Rational world」Installation/Φ 7m Tissu/Oxford/Hangzhou 2019
在奎乌森林漫步后,艺术家的创作受到双重启发。一方面,当时他正研究彼得·维特金的摄影作品,那些被刻意摆置的残缺人体与森林中虬曲断裂的树木形成张力——如同社会肌体中承受严酷考验的个体。对创伤身体的关注构成其第一个创作维度。
另一方面,作为赴法深造的中国艺术家,他关注到中国大量采购法国木材的现象:森林中最优质的树木被砍伐出口。这种现实与白居易诗中"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自然循环形成微妙对照——现代性打破了传统诗学中的生死轮回。在孚日山脉,被石灰水处理的断裂树干将在夏季呈现独特美学形态,而艺术家以仪式性的"树之墓园"排列方式,既是对森林的致敬,亦是对生态失衡的警示。


「Le cimetière des arbres」/Instalation/30m2
Biennale - Sentier des passeurs,France/2022
2020 年,艺术家去了中国杭州转塘的金街美地、首尔印象和双流公园。他在街上随机找陌生人,把打开微信的手机递给他们,让他们从艺术家的私人微信账号中挑选朋友圈并随意评论和完全的言论自由。杨天宇完全承担这一行为的后果。这些举动可能会导致朋友和近亲产生误解、曲解,甚至心存疑虑和敌意。


「Suicide in WeChat」Performance/2020/Hangzhou, China
Q:你在平时的生活中有注意过消失的建筑、地点路名吗?
A:一直在更换城市,地点消失之前我先消失了。


机械臂屏幕很帅

爱看脚手架

爱看彩色玻璃


本科就读于中国美术学院
展览
2022Dégénérescence 媒体艺术展,第戎,法国
2021 Sentier des passeurs 双年展,斯特拉斯堡,法国
2021 威尼斯双年展平?展
The eyes of ARGUS,威尼斯,意?利
2020 公社街?艺术家?动,杭州,中国

撰稿/责编:许展
设计:曹艺昕 / 杨继龙

观展须知
建议绿色出行,地铁1、10、12号线(陕西南路站7号口)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