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国艺术家维布克·西姆(Wiebke Siem 1954年)以奇幻怪诞的手法解构日常家居生活。无论是让人跨越性别界限的戏服,还是令双臂无处安放的家具,西姆构建的宇宙既妙趣横生又深不可测,以反讽与幽默揭示生活世界的矛盾与荒诞。其作品融合女性主义视角与现代主义对非欧艺术挪用策略的批判,令人联想到苏菲·陶柏-阿尔普(Sophie Taeuber-Arp)的抽象人偶、包豪斯剧场的舞台装置、坎托尔的实验戏剧,乃至超现实主义拼贴与讽刺漫画。
维布克·西姆《物之梦》展览现场 卢塞恩美术馆,2025年,版权归属艺术家,摄影:马克·拉策尔
在互动装置《物之梦》中,西姆邀请观众参与雕塑创作。艺术家耗费数十年收集来自家庭与作坊的木制物件,经打磨染色形成统一色调。观众可用花瓶、假发架、帽模、靴楦、衣架、搓衣板等物品组合性格迥异的形象——当人物的腹部由搓衣板或面包箱构成时,作品气质也随之产生微妙变化。
维布克·西姆《物之梦》展览现场 卢塞恩美术馆,2025年,版权归属艺术家,摄影:马克·拉策尔
《无题》系列的19件人偶原属大型装置《极值》,现由缝纫工具(纽扣、皮带扣、织补卵形垫、针线盒)构成。其陈列方式刻意模仿民族学博物馆对殖民时期文物的去语境化展示,以此批判西方博物馆对非欧文化的挪用策略。
维布克·西姆《物之梦》展览现场 卢塞恩美术馆,2025年,版权归属艺术家,摄影:马克·拉策尔
西姆持续通过刻板印象探讨性别与种族议题。这两组作品均选用厨房用品、家居物件、缝纫工具等传统女性劳动场域的物品,从女性主义视角解构性别陈规与权力关系,并对民族志收藏体系提出质询。通过弱化作者存在感、强化观众参与性,她对"天才创作者"的崇拜进行了巧妙反讽。
维布克·西姆《物之梦》展览现场 卢塞恩美术馆,2025年,版权归属艺术家,摄影:马克·拉策尔
这位出生于基尔、现居柏林的艺术家被誉为"同时代最具原创性的创新者",曾获德国戈斯拉尔指环奖等重要荣誉。1979至1984年就读于汉堡美术学院,1990年代即以颠覆日常物品的大型装置闻名。其作品在全球重要展览中持续引发关注与讨论。
维布克·西姆《物之梦》展览现场 卢塞恩美术馆,2025年,版权归属艺术家,摄影:马克·拉策尔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