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级经济舱
展览概念梳理
展览“超级经济舱”是瑞典籍艺术家安娜·乌登伯格的首次亚洲个展,通过雕塑装置、行为介入与影像进行呈现,展示身体、空间与权力系统的复杂关系,探讨被社会条件所塑造的人类行为。

安娜·乌登伯格:“超级经济舱”展览现场
上海油罐艺术中心
进入展厅看到的雕塑作品都是艺术家在23年所创作的。艺术家长期对功能性美学和工业设计元素极大的兴趣,作品借鉴了候机厅座椅、医疗设备等工业设计元素,并围绕身体将它们重新塑造,迫使身体形成某种姿势,这是作品的关键元素。
这种对"伪功能性"的精心雕琢,实则是对现代社会中身体规训机制的隐喻——那些引导我们采取特定姿势的日常器物,正在无声中塑造着行为范式。

安娜·乌登伯格:“超级经济舱”展览现场
上海油罐艺术中心
展览空间的重构也是作品重要的一部分:与艺术家讨论后,油罐还原了纽约展览时的低矮天花板,在巨大的圆形罐内营造一种被框定的压迫感。
场地、影像及雕塑的整体设计模拟了机场安检点处的布局,呼应了著名人类学家马克·奥热提出的"非场所"理论,指的是那些缺乏显著个性的空间,例如机场、酒店、购物中心或办公室,甚至是互联网。这些环境的典型特点是它们更注重功能性而非个性,而这恰恰是现代人耗费大量生命的场域。
艺术家将这种无个性的特点提炼为装置的美学基因——那些光滑的物体曲面、符合人体工学的弧度,看上去身体是被支撑和娇惯,而从另外一种角度看却是对身体的束缚。

安娜·乌登伯格:“超级经济舱”艺术家在现场
上海油罐艺术中心
三组视频装置模拟了机场候机的显示屏,展示了三场演出的纪录片。前两场演出分别是是2023年在柏林和曼哈顿展览时拍摄的。在纽约展出时,这个视频就在互联网上走红,并且被许多人解读。例如有许多人都梦到与这个展览相似的场景,甚至有人认为这些作品被诅咒,事实上,这演变成了一种民间传说,所有人都在猜测作品的意义和目的。
艺术家认为这是一次有趣的事件,因为她对于看起来有目的的东西很感兴趣,它们模仿了一种功能性美学,但实际上并没有任何功能。

安娜·乌登伯格:“超级经济舱”拍摄现场
上海油罐艺术中心
第三次拍摄是2025年3月在油罐艺术中心现场拍摄的,演员从上海本地招募,八位表演者的表演激活了整个展览空间,这也是表演人员最多的一次拍摄。
艺术家通过设计,引导观众形成蛇形队列穿过展览,同时有些人会被随机选中,锁定在某些位置,让他们在那里等待,时间长短未知。表演者在限制住观众的移动后,进入雕塑中,进行某种自我束缚。观众在被告知可以离开之前,是不能随意退出展览的,这是一种对移动的限制。观众的等待时间和表演者的动作限制形成了一种平衡。

安娜·乌登伯格:“超级经济舱”开幕现场
上海油罐艺术中心
观察表演者与雕塑的互动:当表演者完成对观众的动线管制后,他们将主动进入雕塑装置,实现从控制者到被控制者的身份转换。这种权力关系的流动性,正是艺术家对现代社会规训机制的质疑。

安娜·乌登伯格:“超级经济舱”开幕现场
上海油罐艺术中心
最后,艺术家将开幕现场用监控设备记录下来,呈现了作品的激活过程,这弥补了表演者不在场时观众观看展览的体验,这是艺术家第一次以这样的方式对作品进行呈现。

安娜·乌登伯格:“超级经济舱”监控画面
上海油罐艺术中心
安娜·乌登伯格:超级经济舱
展期:2024年3月20日至6月1日
票价:30元,优惠票15元
地址:油罐艺术中心T馆,上海市龙腾大道2380号

↑ 点击图片购票↑
—————— END ——————

TANK Shanghai 当前展览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