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贝聿铭:人生如建筑”展览开幕圆桌
反思、偏见、实践:贝聿铭与中国
时间:4月25日(周五),15:00-17:00
地点:二楼四号展厅
发言嘉宾:丁沃沃、黄文菁、刘克成、柳亦春、林兵、柯卫
主持人:王蕾
线下参与方式:活动需预约,名额有限。请点击上方海报,进入小程序进行预约报名。
签到:活动当天,请预约成功的观众提前20分钟达到PSA,于VIP入口核销预约码后,乘坐扶手电梯前往二楼四号展厅有序入场。
线上直播:
您可点击下方预约按钮,关注并进入“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微信视频号收看;或关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哔哩哔哩直播间进行收看。
由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与M+联合主办的“贝聿铭:人生如建筑”上海站展览即将于一周后拉开帷幕。作为美籍华裔建筑师贝聿铭(I. M. Pei,1917–2019)在中国内地的首个全面回顾展,本次展览将呈现逾400件展品,包含来自机构或私人收藏的绘图手稿、建筑模型、摄影、影像及文献资料,其中不少展品是首次在中国内地公开亮相。展览分为六大主题,近距离探索贝聿铭的生活和工作。这些主题不但充分展示贝聿铭独特的建筑手法,更将其作品与社会、文化及其人生轨迹交相对照,显示建筑和生活之密不可分。
作为本次展览的重要学术活动之一,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将于4月25日举办开幕圆桌《反思、偏见、实践:贝聿铭与中国》。圆桌将由M+设计及建筑策展人王蕾主持,邀请包括丁沃沃、黄文菁、刘克成、柳亦春、林兵、柯卫六位嘉宾加入对话,结合他们作为建筑师、教育家或评论家的切身经验,围绕贝聿铭的建筑作品或方法论等具体议题表达见解。此次圆桌交流旨在丰富公众对于贝聿铭作品,及其在建筑设计与行业实践方面所产生的深远影响的多元化认知。圆桌将重点讨论大中华文化背景下贝聿铭对于历史原型的重释,以及他的建筑项目所需要应对的包括城市需求、客户期望、复杂的建造过程等因素在内的多重角力。

被前皇家狩猎园的群山环绕的香山饭店主花园,田方方,M+委约拍摄,2021年

从香山饭店影壁的圆形开口望向四季庭,田方方,M+委约拍摄,2021年

苏州博物馆主花园,田方方,M+委约拍摄,2021年
圆桌嘉宾
丁沃沃
主要从事建筑与城市设计和形态学研究,是南京大学建筑学的创始成员之一,也是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的前院长。目前她是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的教授,兼任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和未来城市与人类环境中心主任。作为一名建筑师和研究者,她的作品曾邀请参加2005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香港)、西岸2013 建筑与当代艺术双年展(上海)、第12届圣保罗国际建筑双年展、2021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和第九届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深圳)。
黄文菁
OPEN建筑事务所创始合伙人,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丹下健三教席客座教授。美国纽约州注册建筑师,美国建筑师协会会员。1996年取得清华大学建筑学学士学位,1999年取得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建筑学硕士学位。黄文菁与李虎在纽约共同创立OPEN建筑事务所,2008年建立北京工作室。独立实践之前,黄文菁曾任纽约贝·考伯·弗里德及合伙人建筑师事务所(原贝聿铭建筑师事务所)理事。
黄文菁是“50 under 50: 21世纪创新者奖”获得者,2022 Wallpaper*中国设计大奖年度设计师,曾任清华大学、中央美院建筑学院特聘设计导师及香港大学建筑学院客座助理教授。近年来,黄文菁与李虎共同著有的以及关于他们作品的专著包括《重塑文化建筑:OPEN的创新愿景》《Towards Openness》《建筑何为》《应力》等。
刘克成
出生于1963年,现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教授,陕西省古迹遗址保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常务理事及遗产展示与阐释委员会主任。曾任国际建筑师协会建筑遗产与文化特征工作委员会首任主席、国际建筑师协会亚澳区建筑遗产工作委员会主任、国际现代建筑遗产理事会中国委员会主席。主要从事文化遗产保护、博物馆设计,设计作品多次获奖并在国内外展览。
柳亦春
大舍建筑设计事务所创始合伙人,主持建筑师。同济大学建筑与城规学院客座教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上海市工程勘察设计大师,英国皇家建筑师协会特许会员。曾受邀在哈佛大学、弗吉尼亚大学、香港大学、米兰理工大学、法兰西建筑学院、英国皇家建筑师协会等多所大学或机构演讲。曾获远东建筑奖、英国AR新锐建筑奖、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创作金奖、亚洲建筑协会建筑奖金奖、美国AIA建筑类最佳荣誉奖、英国RIBA国际杰出建筑奖、中国“自然建造”实践成就奖等。主要代表作品有龙美术馆西岸馆、艺仓美术馆、台州当代美术馆、琴台美术馆、杨浦边园、金山岭上院等。
柳亦春与合伙人陈屹峰主持的大舍建筑设计事务所,2011年获选美国《建筑实录》杂志评选的年度全球十佳“设计先锋”,其作品在法国蓬皮杜中心、MOMA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威尼斯双年展、米兰三年展等诸多全球顶尖的美术馆和展会中展出,在2022年和2023年分别在伦敦RIBA总部和柏林Aedes建筑论坛举办个展。
林兵
生于中国上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建筑与城市设计硕士。自1998年至2010年,林兵任职于美国贝氏建筑事务所,并担任亚洲区代表,期间参与了苏州博物馆、中国驻美国大使馆等重要项目的设计。自2011年,林兵联合创建了OLI建筑设计事务所,领导了木心美术馆、安吉儿童村、故宮《照见天地心》、《乐林泉》等建筑、室内及展陈设计,多次获得国内外设计奖。林兵受贝聿铭先生邀请编写、校审了《贝聿铭谈贝聿铭》和《贝聿铭全集》中文版,2017年受邀担任苏州美术馆《贝聿铭文献展》策展人。
柯卫
(James Wei Ke)
现为CHIASMUS Partners建筑事务所的创始合伙人,担任“人生如建筑”上海站的展览设计。先后毕业于加州伯克利大学与哥伦比亚大学,并曾于苏黎世理工大学从事城市类型学研究工作。曾在哥伦比亚大学、纽约理工学院、同济大学、首尔市立大学等多所大学任教,涉及实践、教学、研究和出版等多个领域。同时在纽约、华盛顿、首尔多地完成多项文化地标建筑,以其着眼于重塑公共空间的建筑理念,讨论作为文化载体的建筑如何激发人与空间的深层互动与可能。
圆桌主持
? M+/WestK
王蕾
(Shirley Surya)
历史学者、策展人和作家。她现任M+设计及建筑策展人,自2012年起着力研究大中华及东南亚地区的设计和建筑发展,并为M+馆藏搜罗相关作品。在M+,她共同策划了广受赞誉的展览“贝聿铭:人生如建筑”(2024)、M+的开幕展览“香港:此地彼方”(2021)和“对象 · 空间 · 互动”(2021),以及“南行觅迹:M+藏品中的东南亚”(2018)和“构。建M+:博物馆设计方案及建筑藏品”(2014)。王蕾正在策划“何以现代?中国建筑传记 1949–1979”,这个由蒙特利尔加拿大建筑中心与M+合办的展览,将于2025年10月开幕。
相关展览

贝聿铭:人生如建筑
展期:2025年4月26日至7月27日
地点: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7楼
联合主办: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与M+
联合策展人:王蕾、陈伯康
特别支持:Christian Louboutin 路铂廷
“贝聿铭:人生如建筑”上海站展览由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与M+联合主办。该展览于2024年6月至2025年1月由M+主办并于香港首展。展览是美籍华裔建筑师贝聿铭(I. M. Pei,1917–2019)在中国大陆地区的首个全面回顾展,展期由2025年4月26日至7月27日。
了解更多展览信息
会员免票

展览购票

扫描上方二维码,立即购票
一、展览门票
展览正价票:60元
展览半价票:30元(学生与教师)
中国境内注册在校大中学生(不含各类成人教育)凭学生证或ISIC国际学生证、教师凭教师证可享受五折优惠。
*半价门票仅限现场购买,入场参观请带好相关证件。
展览团体票:48元
团体:20人以上团体(含20人)可享受八折优惠。
*团体门票仅限现场购买,入场参观请带好相关证件。
二、免费参观政策
现役/退役军人、离退休干部、烈士家属、残障人士、65岁以上老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美术家协会会员及有成人陪伴的小学生和学龄前儿童。
国际博物馆协会会员凭有效的ICOM证件可免费参观。
*免费人群须带好相关证件现场换票。
??对啦 初春新品推荐!

法布里斯:从山谷中来|刺绣棒球帽
价格:89元
*线下至一楼对对对书店购买
棒球帽灵感源于艺术家法布里斯·伊贝尔的经典符号“Ted Hyber”——既是“泰迪熊”(Teddy Bear)的可爱化身,又是艺术家自我投射的幽默双关。帽身选用舒适面料,简约百搭,随性点缀你的生活。
正在展出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