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刀木纪程
——上海与新兴木刻的抗战叙事(1931-1949)
???
向上滑动阅览
2025年正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刀木纪程——上海与新兴木刻的抗战叙事(1931-1949)”在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拉开帷幕,此次展览为文化和旅游部2024年全国美术馆青年策展人扶持计划提名项目,由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与上海鲁迅纪念馆联合主办。
本次展览聚焦新兴木刻,以新兴木刻的传播为切入点,通过140余件/组经典作品及相关文献资料,梳理新兴木刻萌发于上海,弘扬于全国,抗战胜利后再汇流至上海的传播路径。
展览分为“时代号角——新兴木刻在上海的兴起(1931-1937)”“战时激流——新兴木刻的抗战实践(1937-1945)”“胜利回响——抗战胜利后的新兴木刻(1945-1949)”三个板块,以及特别单元 “致敬经典——当代版画的多元探索”。
本期带大家走进展览第二板块:“战时激流——新兴木刻的抗战实践(1937-1945)”。
战时激流
——新兴木刻的抗战实践
(1937-1945)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旋即在上海打响了 “八·一三”淞沪会战,打破了日本帝国主义“三个月占领中国”的狂妄企图。中国守军英勇抗战的同时,各行各业积极支持抗战,上海文化界以空前的团结,显示出以文艺为抗战武器的激情和决心。

木刻青年随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从上海奔赴全国各地。新兴木刻成为战斗与宣传的武器,逐渐形成以延安、重庆为中心、遍布全国的发展格局,这一阶段的新兴木刻主题更加明确,表现战争灾难和救亡,赞颂抗战英烈事迹,展现民众的生活,成为对现实最为关切的绘画种类。木刻创作者们以建立民族文化的高度文化自觉,不断实现艺术语言的建构与完善,摆脱新兴木刻早期阶段对欧洲现代版画的借鉴和模仿,从民间艺术汲取营养,在民族化、本土化方面做出了可贵探索,以现实主义风格为主导,勾勒出新兴木刻成长期的面貌。


中国的新兴木刻运动并不是单纯以提倡木刻艺术本身为目的,而是以木刻作为一道桥梁或是一座土台,在达到建立绘画上的现实主义的一种运动。
——李桦《木刻运动十三年——为三十二年全国双十木展而作》1943年

(部分)

《帮助抗属锄草》
力群 1940年 14.5x19cm 黑白木刻 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藏


作品描绘了鲁艺师生们帮助抗日军人家属锄草的场景。画面近景为锄草的人物,中景为田埂上扛着锄头的师生们,远景是黄土高原,层次分明。在烈日高照下,近景弯背锄草的人物只留下深深的阴影,虽然无法看清人物的表情,但是可以从中体会到劳动的艰辛,四位人物的形体如雕塑般坚实,在整体的动势中又有高低错落的节奏变化,其中一人弯腰扶苗的细节更添生动。《帮助抗属锄草》创作于1940年,是作者到了延安的鲁迅艺术学院后的作品。他一边教学一边探索,观察和体验延安人民的生活,并将他们一一刻画出来,生动展现延安人民真实的劳动场景和精神状态。在艺术手法上,以成熟的大小三角刀刻画出劳动人民形象,注重人物的表现力,贴近人民群众的生活。逐步淡化早期欧化的倾向,走出自己的版画之路。

《丰衣足食图》
力群 1944年 17.5x23.5cm 套色木刻 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藏
1942年,在学习了毛泽东《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之后,力群创作出大量歌颂新生活、民众参加选举、秋收的收获、军民合作参加抗战等题材的作品。《丰衣足食图》可以说是这个时期中国木刻民族化的代表作。作者运用单线阳刻这一传统的表现手段,吸收了民间剪纸和年画的表现手法,融合民间的、民族的艺术元素,用色单纯、明艳,使作品有着强烈的装饰趣味,作品洋溢着喜庆气氛,表现了边区群众通过大生产运动实现丰衣足食的生动画面。



《肉弹勇士》
王琦 1939年 16x13cm 黑白木刻 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藏


上海八一三淞沪抗战期间,社会各界纷纷响应,开展了颇有成效的各种救亡活动。《肉弹勇士》即以上海八一三淞沪抗战为背景,描绘了中国军人驾驶受损的战斗机英勇撞击日本军舰的壮烈场景。该图以写实手法表现战斗场面,突出描绘中国战机撞向敌军军舰的那一瞬间,将这一英勇壮烈的一幕定格在木刻艺术中。该图以有力的直线表现撞击时的强大冲击力,同时以曲线表现飞机盘旋的轨迹,增加了画面的动感,营造出紧张激烈的气氛。这幅作品是王琦刚结束在延安鲁艺的学习回到重庆所作,此时他虽刚开始尝试木刻的创作,在构图的疏密、刀法的运用上已初步显露出创作才华。

《石工》
王琦 1945年 黑白木刻 16x22cm 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藏
作品刻画了采石工人的工作场景。画面中四位工人带着草帽,或坐或站,分工合作。其中有两位工人打着赤膊,表现出劳动者的艰辛和疾苦。黑白木刻对比强烈,线条明确有力,人物形象写实逼真。王琦在重庆期间,以速写为基础创作了一大批表现大众生活和疾苦的木刻作品,此为其中的代表作之一。作为国统区木刻运动的主要组织者之一,王琦用刻刀再现了战时国统区社会的动乱和人民的苦难,其作品有被称为“战时民众生活的历史画卷”。这一时期的木刻版画主要以写实主义的手法,表现国统区人民的生活,抒发他内心的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

刀木纪程——上海与新兴木刻的
抗战叙事(1931-1949)
/ 展览时间 /
2025.4.25—9.7
/ 展览地点 /
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0米层20展厅
编辑:秦愫瑶 | 主任编辑:吴雯雯

当前展览
49米层展厅
美术作品中的上海
49米层艺术教育长廊
“我心中的敦煌”绘画作品展
41米层艺术教育长廊
“至真·致心”
——致敬大师·《赤子冠中》少儿绘画
创作活动优秀作品展
0米层15、16展厅
黄阿忠:一涂一抹总关情
0米层20展厅
刀木纪程——上海与新兴木刻的
抗战叙事(1931-1949)
0米层E空间
世界文化遗产北京中轴线
——印记北京中轴线大众篆刻作品展
(上海巡展)

/ 开放时间 /
周二至周日10:00-18:00(17:00停止进馆)
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除外)
/ 交通信息 /
上海市浦东新区上南路205号
/ 地铁路线 /
地铁8号线-中华艺术宫站
停车可至洪山路停车场
(收费和开放信息以当日为准)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