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dex}}/{{bigImglist.length}}
{{memberInfo.real_name}}
{{commentname}}

展讯丨一画心源——李一书法展

{{newsData.publisher_name}} {{newsData.update_time}} 浏览:{{newsData.view_count}}
来源 | {{newsData.source}}   作者 | {{newsData.author}}
展讯丨一画心源——李一书法展 崇真艺客

展览主办: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家协会、湖北美术馆

展览协办:湖北省书法家协会、《书法报》社          

展览时间:2025年5月29日-6月22日

展览地点:湖北美术馆1、2号展厅

开幕式时间:2025年6月7日下午4:30

开幕地点:湖北美术馆一楼公共大厅


学术主持:范迪安、叶培贵

策展人:尚辉、冀少峰

展览统筹:刘力英、胡莺

策展团队:夏梓、李玉娟、韦良成、吴彧弓

展览设计:乔杰、周琦、田野

宣传推广:夏梓、曾静、符坚

展览收藏:马文婷、张丽、章后仪

展务运输:何淑君、张骞

展览会务:黄利、王佳雯

公共教育:雷雅婷、刘海梦




铁画银钩 笔走山川

展讯丨一画心源——李一书法展 崇真艺客


 范迪安 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



李一是在改革开放时代成长、成才和成家的艺术史论学者,在中国美术史和美术理论上有深厚的造诣。他具备坚定的文化理想和学术信念,几十年沉潜治学,敏于思考,为人谦厚,富有公心,在学术上作风严谨而与时俱进,为从改革开放到新时代中国美术史论的建设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与此同时,他又是一位长年笔耕不辍的书法家,以全面的美术与书法理论修养为支撑,在书法实践上不断积累,既取诸经典,自成风格,又勇于探索,开拓新境。在这个具有综合形态的书法展中,让人看到他以综合的艺术学养铸成的富有文化内涵的书法世界。

 

蔡邕的《笔论》开端即说:“书者,散也,欲书先散怀抱,任情恣性,然后书之。”纵观古往今来,历代书法名家都以情感的向往为书写前提,把书写过程作为放怀纵情的行为,从而达到心灵的自由和精神的超越。李一的书法以章草为基,章草这种书体在一般情态下堪称法度谨严、结体有序,笔法圆转如篆、自成周流,线条牵丝萦带、缠绵连接,属于一种有节制的自由,很难达到“散”的任情恣性。但李一在这种书体的法度中探索了另一种“散”的追求,那就是书写内容的文化意涵和书写载体的多维实验。一方面,他把自己的读史心得、研艺悟思、生活经历、交友酬唱等丰富的内容导入书法,书写的契机随心而生,有感而发,在即时即性的“生发”中形成书写的源起,在感怀感兴的涌动中进入书写的状态。概而言之,只有“文”的内容与他的心理触碰之际,才有他动笔的冲动,而书写的章句、诗词、楹联、文论等内容,莫不与他的文化情怀紧密关联。


在这方面,他把治学的体验和学术的情思叠印在书法上,达到了相当的极致,形成了他作为“文化书者”的形象。由此可以说,他“先散怀抱”,“散”的是作为文化学者的纯粹之心和学术之情。另一方面,他多年来在书写载体上达到“格物致知”、“物我相忘”的境界,在多种物质材料上展开书写,尤其在与自然材料的接触中找到新的书写天地,例如在陶土器皿,菩提树叶等载体上的作品,就拓宽了书法的视觉形态,从而使他的展览不仅是一场书写的展示,而是一个展示书法融合创新、具有开散结构的视觉空间。


李一先生展览中最让人感动的自然是他的“写山”系列。他的“写山”实践从多年前开始以来就备受书坛艺坛关注。毫无疑问,作为当代的摩崖之书,这种书写方式承继了中国古代书法的伟大传统,在所书之文和所书之态上都成为书法文化薪火的当代接续。传统的摩崖书法既在书法的体例之中,又“超之象外”,形成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大地艺术、景观艺术、环境艺术、公共艺术。对这份文化遗产,我们往往高山仰止,引为自豪也敬而生畏,而李一敢于作实践的继承,在研究摩崖书法传统的基础上,开辟“写山”的新路,把这一书法行为与当代的文化使命结合起来。这批作品在内容上基于他对摩崖所在的地理环境、文脉传统等方面的研究,是在自然景观中增加文化主题的艺术创作,使摩崖的书法成为景观中的文化标识、自然中的艺术形象。在人们漫步远行之时,他独攀山崖,于大块岩石上倾注自己的创造心力,既有更大空间的“散怀”,还以一处处“书丹”留下当代书家的歌吟。这些作品同时是检验他整体构思和书写动力的过程,他的书法经验在超常的“纸帛”上遇到新的课题,每一次面壁的书写都是超越自我的精神淬炼和极限挑战。在这个过程中,他以阔大的视野在随境依形时作大气布局,于崖面凹凸中成连贯之势,颇有乘势而运又匠意经营的"大书写"之状,铁画银钩,笔走山川,形成与天地交融、得江山之助的结晶。于此,在展览中呈现的这类作品让我们看到了作为学者的李一和作为“书工”的李一的双重叠影,也为我们思考书法的当代作为提供了可贵的启益。

 

2025年5月浅识



书法现代性的自我建构

     ——读李一的书法艺术


冀少峰  湖北美术馆馆长


阅读李一的书法艺术,时时会有种“望秋云,神飞扬;临春风,思浩荡”之感。扑面而来的是一种久违的书生气、书卷气,令阅读者心旷神怡,荣辱皆忘。弥漫其间的可读性、可视性不仅令阅读者印象深刻,而且久久难以忘怀。而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播中华美学精神,更体现出李一一以贯之的文化视野及对传统书法艺术在迈向现代性过程所必然要走一条创造性转换和创新性发展之路径。而书法艺术现代性的自我建构,恰恰体现了传统书法艺术现代性的自我建构的一种另类现代性实践。由此,亦构成了李一视觉讲述与视觉书写的鲜明特质。


生活中的李一平实朴素、真诚热情,书法艺术中的李一则热烈奔放,激情四溢。透过李一的激情书写,阅读者亦可清晰地感知并体验到李一对当代社会与艺术人生的真诚思考与激情表达。


一、书卷气、书生气、书香气


李一自称鲁人李一,鲁人两字不仅写出了李一对齐鲁先贤的敬重敬畏,实则是面对纷纭变幻、风雷激荡的激变的社会现实,自我在文化上的一中坚守,低调含蓄,激情内敛。传统文化的基因符码时时会出现在李一的视觉讲述中。而其书生气,更带给阅读者的是一种久违的激动。比如在为《中国历代绘画理论评注丛书》序中“在老前辈面前,藐予小子,何敢喙一辞。但汤、杨二老情真意切,如不从命,则有违老辈之意,恭敬不如从命,于是斗胆放笔,写点学习的心得体会”。其书生气甚浓,在谦卑中透露着他的才情,恭敬中又有一种难得一见的雅致与亲和,给阅读者一种如沐春风之境。再比如在为《美术观察学术文丛》序中李一这样写到“北京前海西街17号恭王府。我们仿佛又听到了名誉主编王朝闻先生语重心长的教诲,仿佛又见到了已谢世的第一任副主编翟墨先生,第一任编辑部主任黄远林先生……”这类言辞表述不仅渗透在他的日常交往和日常书写中,也时时以这种谦逊之胸怀,敬畏传统之意,对师辈同辈友善之情,伴随在他的章草表达中。至今在李一的书法艺术中,那种江湖野气始终都是远离他。而书法艺术中的那种书生气、书卷气和书香气却时时能感染侵袭着阅读者。即使在形式上,比如《开元集》其蝇头小楷端庄秀雅,工整洒脱,传统的书卷样式,文字竖排,纸的柔和亲切,线装书装帧样式,令阅读者爱不释手。其精心精致精诚的艺术水准,有种看似“不造惊人之举”,实则体现出李一一以贯之的坚持,就是“但求品质一流”的视觉追求。


二、可读性与可视性相交织


李一的视觉书写,特别是他的章草书写,浸润着强烈的传统文化滋养,但亦有着当代的情理与韵致。他的章草书法独树一帜,虽然风格样式鲜明,但李一并没有以激进的锋芒去批判传统的碑学与帖学;亦没有挑战当代书法艺术的多维表达,仍然沿着自我的视觉表达路径潜心耕耘,默默坚守。一方面突显了李一对传统文化的迷恋与守望,一方面时时又突显着他对书法艺术的持之以恒与一往情深。他的书法艺术和诗词修养、题跋,古代美术批评,中西美术批评比较,书法理论和书法史都有着密切的关联,充斥其间的是李一的人品、学问、才情、思想。尽管其书写的内容多为原创,内涵深厚,颇引人深思,但视觉书写所传达出的那种神情流动,气脉贯通,生动的气韵、慷慨之势,大字时有山东大汉手拿琅琊铁棒高唱大江东去之豪迈,但小字时时又有种十八娇娘手持象牙笏板低吟“杨柳岸,晓风残月”之婉约。内容充满着原创的激情,哲思的深刻,但阅读者超越了这些令他们激动人心的内容,一幅幅视觉书写如图像般,远观其势,近看其质;远视苍苍,近视茫茫,自然生动矣。而结体的疏密、布局的气势、字态的生动,笔墨的精到,笔意的恣纵,线条的刚柔疾徐,墨韵的枯湿浓淡,如果用“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形容之当不为过,带来可读性的同时,其可视性尤其令阅读者有种“登高望远,一揽众山”之感。


三、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播中华美学精神


书法、陶瓷、水墨、大漆艺术是最能代表中国民族文化根性和符号礼仪的艺术,最代表中国性,这些艺术门类坚守的是中华文化立场,传播的是中华美学精神,增强着中国文化的自信。比如《曲阜汉碑群简论》《跋画像石》之一、之二,《跋西汉镶瓷刻石》《跋汉校官碑》《跋唐开元砚》中,还有李一写的诸多《论书绝句》,其古文、旧体诗书写,功力深厚,文采斐然。其传统之修养非十年之功,颇有种“文质彬彬,君子是也”之风。


而将拓片、瓦当、画像石、扇面、木板、摩崖石刻和书法艺术相结合,将传统文人的生活方式、交往方式和书法艺术表达方式淋漓尽致地呈现给阅读者。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发展脉络和内在逻辑在牵丝映带中,诉说着书法艺术传统的韵味无穷,飘逸洒脱;在一波三折中,能够“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古代文人那种“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情怀,及“民吾同胞,物吾与也”的人的自然情感油然而生。


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中正平和及中华美学精神,比如天人合一观,透过李一的视觉书写,就这样走进了越来越广阔的公共空间,而弥漫其间的中国价值,构建中国话语,中国文化自信亦感染侵袭着每一个阅读者的心灵。虽然李一的视觉书写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精神的一种碎片化、符号化的表达,但在符号化、抽象化、碎片化的讲述中,一步步将书法艺术置于中国语境中,唤醒的是阅读者对传统文化在迈向现代性过程中的再思考,再阐释。


四、书法现代性的自我建构


现代性、现代化一直是近现代中国社会不可回避的社会现实,而当代社会又是一个前现代、现代、后现代相互交织缠绕的多元共存状态。书法艺术依然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一种另类实践,是李一书法艺术现代性的自我建构。在李一的书法艺术中,不期然会时时涌现出如关于书法与自然、书法与身体、书法与身份、书法与物件、书法与空间、书法与展陈、书法与媒材、书法与现成品等的思考。而其将书法艺术从平面走向立体,从二维走向多维,从书斋走向自然,特别是摩崖石刻的大气势大气象及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及信手拈来的自信与从容,也使李一的书法艺术的确进入到了“随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而其视觉书写中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恰恰又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


其实,透过李一的视觉讲述,也让阅读者感知并体验到中国文化主体性的自身发展脉络,在多元现代文明中走出一条自己的路来。


2025年4月18日17:08于

东湖路三官殿1号


附录:

① 李一.一画心源.中国文联出版社.2015年7月第1版第1次印刷,P301.

② 同1,P311.

③ 李一.开元集:李一自书诗词.中国青年出版社.2019年12月第1次印刷.





部 分 作 品



展讯丨一画心源——李一书法展 崇真艺客

论书绝句·曾熙(1861一1930)

纸本

180cm×69cm

2025年


展讯丨一画心源——李一书法展 崇真艺客

论书绝句·来楚生(1903—1975)

纸本

180cm×69cm 

2025年



展讯丨一画心源——李一书法展 崇真艺客

咸阳汉瓦当跋 

纸本 

68cm×68cm 

2024年



展讯丨一画心源——李一书法展 崇真艺客

曲阜汉瓦当跋

纸本

68cm×68cm

2024年




展讯丨一画心源——李一书法展 崇真艺客

嵩山赋

拓片

730cm×70cm×17

2023年



展讯丨一画心源——李一书法展 崇真艺客

李一文稿

纸本

38cm×18cm×2

2023年



展讯丨一画心源——李一书法展 崇真艺客

录康南海论书绝句并跋

纸本(折扇)

20cm×35cm

2017年



展讯丨一画心源——李一书法展 崇真艺客

红高梁文化节联

纸本 

247cm×62cm×2



展讯丨一画心源——李一书法展 崇真艺客

冯其庸题开元室匾 

木质 

39cm×125cm 

2015年



展讯丨一画心源——李一书法展 崇真艺客

变鲁集跋

纸本

28cm×18cm×3

2013年




艺 术 家 简 介



展讯丨一画心源——李一书法展 崇真艺客



李一,1957年生于山东曲阜,美术学博士。现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画学会理事。历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副所长,《美术观察》主编,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多年从事美术研究和书法创作,出版著作多部,曾获首届全国大学生书法竞赛奖,文化部艺术科学优秀科研成果奖,中国书法兰亭奖。先后在中国美术馆、浙江美术馆、山东美术馆、江苏省美术馆举办书法个展。近年从事摩崖书法实践,先后创作曲阜石门山、重庆南山老君洞、青州南驼山、临朐嵩山和冕崮山五山摩崖书法。





编辑 / 策划部

审核/胡  莺


展讯丨一画心源——李一书法展 崇真艺客


展览 | 收藏 | 研究 | 教育 | 交流 | 服务


/开放时间


周二至周日

9:00—17:00

16:30观众停止入馆

周一闭馆(国家法定节假日除外)


/预约渠道

“湖北美术馆”官方微信公众号、武汉文旅码小程序获取二维码

凭线上预约二维码核销入馆



/交通信息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东湖路三官殿1号


公交:乘坐709路、402路、411路、

578路、810路、701路、552路、

14路至东湖路省博物馆站下


地铁:乘8号线至省博湖北日报站(A出口)



// 官方网站 


https://wlt.hubei.gov.cn/hbmoa


// 咨询电话


027-86796062/027-86796067




{{flexible[0].text}}
{{newsData.good_count}}
{{newsData.transfer_count}}
Find Your Art
{{pingfen1}}.{{pingfen2}}
吧唧吧唧
  • 加载更多

    已展示全部

    {{layerTitle}}
    使用微信扫一扫进入手机版留言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长按识别二维码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item}}
    编辑
    {{btntext}}
    艺客分享
    {{mydata.real_name}} 成功分享了 文章
    您还可以分享到
    加载下一篇
    继续上滑切换下一篇文章
    提示
    是否置顶评论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取消置顶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删除评论
    取消
    确定
    登录提示
    还未登录崇真艺客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
    立即登录
    跳过
    注册
    微信客服
    使用微信扫一扫联系客服
    点击右上角分享
    按下开始,松开结束(录音不超过6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