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孩子们来说,宇宙从来不是晦涩的术语,而是可以触碰的幻想。它既可能是一首诗,也可能是一件服装,或者是一段在星辰间穿梭的旅程。“星际想象”正是这样一场围绕未来太空的“校园行”系列展览,由上海当代艺术馆策划,走出传统的场馆空间、深入校园并嵌入教学场景,在华东师范大学附属紫竹小学落地。不同于成人世界里常见的太空叙事,这场展览试图融合科技与艺术的表达,促使孩子们思考:宇宙究竟是什么?我们与它又能有什么样的联结?
MoCA希望带领孩子们领略宇宙之宏大,当代艺术之多元,结合科学与艺术,为他们带来一次难忘的学习体验。展览由多个单元构成,从想象中的太空,到交互AI装置,再到太空生活与未来时尚,以及学生作品。首先,MoCA聚焦人类早期对于宇宙的幻想,呈现乔治·梅里爱1902年拍摄的《月球旅行记》。这部被视为是影史上首部描绘“登月”的科幻电影作品,以夸张的镜头语言和布景,刻画出一场奇异的幻想旅程,也揭示了艺术往往比科学更早一步开始描绘宇宙。
Pierre Cardin以太空服为灵感的服装设计,1960s


《月球旅行记》Georges Méliès, 1902
其后,展览呈现了一系列来自历史与当下对太空生活的想象,从20世纪60年代的宇航服设计,再到华东师范大学的学生以“分形与衍生”为主题进行的实验性设计。这些影像与实体作品会令孩子们发现:一件衣服除了能被穿着,还能展现想象中的未来,甚至是一整个星球的样子。如果,明天就要去太空,我们该打扮成什么样?
展览中还有两幅由马来西亚艺术家林辉华创作的绘画作品。他没有使用颜料,而是选择了木炭,将动物、机械和数学公式置于同一画面中,并以创作时直觉感应到的随机数字, 引出被称为数学黑洞的卡普雷卡尔常数。希望孩子们可以借此思考,在科技越来越强大的今天,人类是不是也该找回那些始于自然和内心的原初感受力,找到科技和灵性之间的平衡。

Code7568,林辉华,布面木炭,2023
值得一提的是,展览中有一位非人类的艺术家 Pi 登场。它是一个由大模型驱动的 AI 装置,能够接收人类语言,只要输入与月球、宇宙相关的词汇或句子,Pi 就可以运用算法生成图像,转译想象中的太空场景。对于孩子们来说,Pi 不是工具,也不是老师,而是一位可以合作的艺术家,它提供的是另一种思考方式,和一种可以跳出三维世界的创作路径。
在策划阶段,MoCA曾通过一系列分组课程与创作工坊,引导学生以想象力为起点,借助文字、影像、绘画与设计等多种媒介,与宇宙建立起属于自己的联系。在整个过程中,我们提供主题,学生们展开自由想象,动手制作。
在领略了月球风景和多种形式和媒介的艺术作品后,孩子们的作品天马行空、各不相同,但背后承载的都是他们对宇宙这一概念的独立感知与重新定义。其中的部分作品,也得以与艺术家的创作共同展出。

展览现场的学生作品
在展览正式启幕前,上海当代艺术馆执行馆长孙文倩、华东师范大学附属紫竹小学校长蒋方叶,携手孩子们共同拉开“星际想象”的序幕。与此同时,AI 模型 Pi 的创始人杨疆也特别来到校园,带来一场关于“AI 与未来”的校内演讲。她与孩子们分享了人工智能的发展现状与其工作原理,引导他们思考技术如何改变当代人的表达方式、创作路径与想象边界,过程中,孩子们也提出了许多充满好奇心的问题。
而为了让孩子们更加理解艺术世界运作方式,我们亦在校内举办了一场小型拍卖会。通过这一活动,孩子们经历了从构思、创作到作品被他人关注与收藏的完整链路。他们感受到自己的表达被认真对待,意识到艺术不仅停留在想象和制作阶段,也可以进入公共空间,与他人产生真实的联系。
艺术亭台

免费参观
Free Entry
展览时间
▼
2025.05.22 - 06.15
10:00 - 18:00
周一闭馆 Closed on Mondays
※ 5.31 端午节假日闭馆
展览地点
▼
上海当代艺术馆 艺术亭台 MoCA Pavilion
南京西路215号(人民公园7号门)
No.215 West Nanjing Road, Shanghai
——
上海当代艺术馆基金会
MoCA Shanghai Foundation
艺术亭台(MOCA Pavilion)是上海当代艺术馆于 2015 年筹备开放的艺术空间,旨在通过广泛地展示一系列的艺术项目来支持年轻的艺术家;关注新的艺术潮流,并鼓励当代艺术中的各种实验与创新。同时,艺术亭台努力营造一个独特而开放的环境,让观众们可以自由地观看和了解当代艺术家和他们的作品。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