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AP 专访|蛹内人的蜕变 Vol.2
{{newsData.publisher_name}}
{{newsData.update_time}}
浏览:{{newsData.view_count}}
来源 | {{newsData.source}} 作者 | {{newsData.author}}
未读信息—致蛹内的人
Message Unread—To The One Inside The Cocoon
策展人|CURATOR
施皓敏 JAZZZ SHI
艺术家|ARTIST
蔡思尧 LOUIS CAI、陈暘 SHEEP CHEN、高海鹰 JACE GAO、李悦 MELLOW YUE LI、沈家羽 JOY SHEN、苏澳修 SAX、施皓敏 JAZZZ SHI、谈博闻 BOWEN TAN、张赢 YING ZHANG
展期 |EXHIBITION DATES
2025.5.10 — 2025.6.13
地址 |ADDRESS
SNAP艺术中心,上海市黄浦区四川中路294号2楼
294 Sichuan Middle Road, 2F, Huangpu, Shanghai
Mellow李悦是一位来自上海的独立插画师,毕业于纽约艺术学院。她的作品中时常充满了对自然,灵性的想象,探索不同文化语境与内在体验。她合作的客户包括:美国格莱美提名乐队Khruangbin,台湾乐队Vast & Hazy,农夫山泉,Popsockets,马来西亚品牌Mossery, Everpress等。她的作品曾在洛杉矶 Junior High LA Gallery举办个人展览,在法国里昂 Kiblind Magazine, 洛杉矶Nucleus Portland画廊,纽约latitude画廊, 上海没顶画廊等参加群展。收到过来自西班牙杂志Metal Magazine,It’s Nice That,英国杂志Creative Boom 的采访与英国出版社Booooooom的出 版等。她视插画为她最真诚的表达方式,她坚信只有投注真心和打磨的时间,才能创作出有力量与打动人的作品。
Breaking Free,李悦 Mellow Yue Li
Breaking Free 展览现场,李悦 Mellow Yue Li
Mellow Yue Li的作品中多用彩铅和水彩,以自然万物为灵感,时而空灵,时而充满着情感,引领观众进入不同的心境。作品中充满了对自然,灵性,亲密关系的发掘与想象,探索不同文化语境与内在体验,旨在于繁杂的生活中引领平静的冥想之态。
Flower in the Desert、Bat Flower、Bleeding Hearts 展览现场,李悦 Mellow Yue Li
Q:创作这一系列作品时,是否也可视为是一种“蜕变”的过程?
很多时候创作对我来说是一种冥想,也是我生活中比较纯净的一角。通常在生活中,当我碰壁或者感到困顿的时候,画画对我来说就是一种疗愈方式。彩铅的层层叠加就像是编织,让我急躁的心可以平静下来。这一个创作过程,对我来说就完成了一次蜕变。
Q:你的作品给“仍在蛹内(感到困顿)的人”什么样的启示?
生活中的起起伏伏是常态,如果感觉在困顿中,就放下对自己的严格,和必须要前进的要求吧!干脆慢下来,韬光养晦,享受放下这个moment,感受自己的存在,也许可以为内心带来一些平静。
Queendom,李悦 Mellow Yue Li
Queendom 展览现场,李悦 Mellow Yue Li
以数字媒介(鼠标绘画)重构古典主义技法,在理性逻辑与视觉实验之间探索插画与拼贴的共生关系。作品通过层叠的叙事碎片与精确的元素分割,试图在冰冷的像素中唤醒古典的温度,用逻辑解构即兴的诗意,形成独特的“分析式拼贴”风格拼贴III Collage III 展览现场,苏澳修 SAX
头像 II Portrait II ,苏澳修 SAX
拼贴 Collage
拼贴 II Collage II
拼贴 III Collage III
头像 Portrait
头像 II Portrait II
头像 III Portrait III
剪 Cut
作品探索拼贴艺术与插画创作的交叉维度,在古典美学根基与当代视觉语言之间建立辩证对话。艺术家采用鼠标数字化绘制技术,既保持数字媒介的精密特质,又通过轨迹控制模拟手绘的有机质感,在数字精确与手工温度之间找到平衡点。这种创作方法论突破传统艺术分类框架,以技术理性与人文触觉的共生关系,重塑后数码时代的图像生成逻辑。
拼贴 II Collage II ,苏澳修 SAX
//艺术家与蛹内人
Q:你对“蜕变”这个词怎么理解?在你的作品中如何表现?
蜕变其实就是吸收和释放,我们获得体验,经历都是我们的吸收,而每一个从口中说出的话,看人的眼神,举手头足的动作都是我们展现出来的样貌,这个不断更新的过程就是一种蜕变。
Q:你认为“蛹”指什么?被“困在蛹里”是一种主动选择吗?
蛹给我的感觉更像是能量的积累。一些我们体会到的情绪、学到的智慧,但还无法用作品去表达出来的这个状态,就很像蛹。


沈家羽 Joy Shen
毕业于纽约视觉艺术学院插画系。现居上海的台湾插画师与广告创意人。个人的背景以及周围环境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她对身份认同的思考与探索。基于此,其许多插画作品以身份认同与文化交融为核心主题,并广泛涉及心理疾病,身体羞耻等人文社会相关议题。同时她亦在广告创意领域,持续以创新的表达方式传递对世界的观察与思考。
家 Family、避孕环蝶 Contraceptive Butterfly、二重奏 Duet 展览现场,沈家羽 Joy Shen
//作品介绍
家 Family
避孕环蝶 Contraceptive Butterfly
二重奏 Duet
系列作品探讨各类社会议题的正反面以及其中复杂的两面性,试图用包容的态度将极端与中庸的观点融合进作品中。疑难杂症通常指带难辨或者难治的各种病症,我觉得这也对应许多社会与心理议题,它们通常是“一些病症多变且复杂,无法得到有效治疗的疾病”,无法做出简单的总结或者定义。
The series of works explores various social issues by examining both sides and the inherent complexity of these topics. It aims to incorporate both extreme and moderate perspectives with an inclusive attitude. The term "conundrum" or "chronic condition" usually refers to hard-to-diagnose or treat diseases. This also corresponds to many social and psychological issues, as they are often "illnesses that are variable and complex, without an effective cure”, and cannot be easily summarized or defined.
家 Family、避孕环蝶 Contraceptive Butterfly、二重奏 Duet 展览现场,沈家羽 Joy Shen
架体 Body Frame
对位 I / 对位 II
放大一节 Zoom Segment
作者观察现代人因久坐办公所致的脊柱侧弯、骨盆前倾等体态问题,映射出高压环境下身心异化的固化趋势。面对困境,人们试图借外在框架规范自身,恰似为变形的骨架不断加固,只能维持岌岌可危的平衡。
The author reflects on modern postural deformities—spinal curvature, anterior pelvic tilt—induced by prolonged sitting, mirroring the entrenched alienation of body and mind under high-pressure environments. Confronted with this dilemma, individuals seek to discipline themselves through external structures, much like reinforcing a warped skeleton that barely maintains its fragile equilibrium.
架体 Body Frame(局部),沈家羽 Joy Shen
//艺术家与蛹内人
Q:你是否经历过“在蛹内蜕变”的过程?
有,而且那个“蛹”不是突然出现的,而是慢慢长出来的。我在生活中其实有些身体上的变化,比如长期久坐导致骨盆和右侧腿部的肌肉出现不对称的萎缩,整个身体慢慢倾斜了。这种倾斜不会立刻让人痛到动不了,但它一直在,你知道它正一点一点改变你身体的形状。我以前会选择不去理它,因为它不急、不致命,但也正因如此,它成为了一种潜移默化的控制。这样的经验让我开始意识到,那些看似“没那么严重”的慢性变化,也是一种蜕变。这也是我这次展览中那些蜷缩的身体、骨头的臆像背后的来源——它们并不是创伤后的再现,而是正在变化中的状态。
Q:你对“蜕变”这个词怎么理解?在你的作品中如何表现?
我理解的“蜕变”是一种日积月累的挣扎,不一定痛苦,但一定模糊。那种变化有时候就藏在最微小的东西里,比如一块骨头开始卡住的位置,或者一个动作不再自然流畅。这次作品里,我用了很多身体局部的意象,例如弯曲、蜷缩,还有一些像是支撑结构一样的脚手架元素——它们让身体看起来像建筑,是半生不熟的支撑系统。我喜欢这些图像保留在“还没定型”的状态,像是还没长完的蛹。
架体 Body Frame 展览现场,沈家羽 Joy Shen
Q:创作这一系列作品时,是否也可视为是一种“蜕变”的过程?
是的,但不是从A变到B的那种线性过程,而是一种我刻意不去快进的停留。我开始意识到,有时候“积极处理问题”这件事,也是一种逃避——像我开始想处理身体问题的时候,也会怀疑:我是不是其实不想面对时间的流逝?我是不是想用行动把自己困在一个“还年轻、还有余裕处理”的幻觉里?这种心理状态其实也渗透到了创作里。我故意让一些素材维持在半完成的状态,比如脚手架的使用,它既是结构也是障碍,是我在尝试也在观望的一个符号。我不知道这个语言会走向哪里,但我想让它自然发展,这次的创作更像是一次公开的实验。

Q:你认为“蛹”指什么?被“困在蛹里”是一种主动选择吗?
“蛹”对我来说,是一个模糊地带,它不像牢笼那么具体,也不像壳那么安全。它更像是你与时间之间的一层缓冲,让你还可以暂时假装没事。我有时会觉得,被困住有时是主动的,像是一种延迟成熟的策略。我开始去处理自己的身体时,就有种矛盾的感觉——一方面是行动,一方面是逃避,这种状态本身就很“蛹”。而我也在这样的矛盾里,开始用创作把这些模糊说出来。
Q:你的作品给“仍在蛹内(感到困顿)的人”什么样的启示?
我希望作品本身的“进行中”状态能成为一种陪伴。困顿不一定需要被解决,有时只是需要一个语言,来让你知道:你这样也可以存在。那些蜷缩的身体、骨骼的影像、脚手架般的支撑结构,它们不是答案,只是告诉你:变形可以很慢、很私人、也不必完美。我自己也还在里面,我不急着出来,所以也希望这些作品能让还在蛹里的人知道——没关系,你可以继续待着,等到你觉得可以再动一下的时候,就再动一下。
是一所纯非赢利机构,由纽约视觉艺术学院创办于2014年,由当代艺术家及纽约视觉艺术学院纯艺系教师、当代艺术实践系硕士生导师胡任乂主持。目的是为了推广全世界范围内优秀当代艺术家,设计师,策展人与艺术行业专业人士。机构功能包括展览,讲座,调研和讨论会。通过提供这个平台,让艺术行业相关人员深化艺术实践与发展,同时构筑强化的联系纽带。
SNAP is a non-profit art center established in late 2014 by the School of Visual Arts in NYC (SVA-NYC). It is currently under the directorship of contemporary artist and SVA professor (Fine Arts), MFA Mentor (MFA Art Practice) Hu Renyi. SNAP focuses on holding art exhibitions, lectures, and seminars among international and local contemporary artists, designers, curators, and art industry professionals. By providing this platform, art community members can further their practice and development and build stronger ties.
Opening Hours: Monday - Friday 11:00 - 16:30开放时间:周一 - 周五11:00 - 16:30294 Sichuan Middle Road, 2F, Huangpu, Shanghai
{{flexible[0].text}}
{{newsData.good_count}}
{{newsData.transfer_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