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个展:向东,太阳升起的地方|Towards the East, Where the Sun Rises
展期:2025.05.10 - 2025.06.07 每周二至周六 11:00-18:00
地点:上海市浦东新区滨江大道4777号 翡翠画廊·上海
Q:翡翠画廊
A:西玛弗拉(Simafra)
“你出生在佛罗伦萨,并且在那里生活和工作。对你现在的创作有什么帮助吗?”
“在佛罗伦萨这座与古典传统深刻相连的城市工作,赋予了我无价的视角。修复和装饰历史空间的经历——接触那些历经数个世纪考验的材料与技法——使我对历史的厚重与塑造历史的精湛技艺产生了独特感悟。这种根植于文艺复兴文化遗产的根基,不仅教会我理解所使用的材料,更让我领悟到其中蕴含的哲学、那种定义数代艺术家的缜密匠心与艺术自律。作为一名以古典技法和材料为根基成长起来的艺术家,我认为转向当代艺术的关键不在于抛弃传统,而在于理解如何将传统融入持续演变的当下。”

西玛弗拉个展:向东,太阳升起的地方,翡翠画廊·上海,摄影:余洁宇
◎Simafra
“那你是如何实现从古典向当代转变的?尤其是你的早年经历,学习绘画之后,就去了一家著名的修复工作室,为教堂里的古典绘画进行修复。”
“当代艺术需要不同的路径。它不仅关乎技法,更关乎创作行为本身涌现的意义。古典视角往往强调精确、平衡与和谐,而当代艺术则活在流动、表达与概念的深度之中。在我的艺术经历中,我逐渐认识到当代世界是由多元性与创新定义的景观。它不仅关乎形式或美学,更关乎思想、体验,以及艺术如何反映并与当今世界互动。将古典知识转化为当代艺术实践的挑战,在于创新同时不丧失传统的完整性。在佛罗伦萨,我学会了欣赏某些永恒技法的精妙与朴素之美。但随着艺术修为的深化,我意识到当代艺术存在于全球语境中,这要求我们重新诠释传统,使其与当代世界对话。关键是在守护所学精髓与拓展表达边界之间找到平衡。这正是我在中国当下展览的核心:这不是与古典根基的决裂,而是一场与传统的对话。我所运用的材料、创造的形态、探索的概念,都扎根于这种双重性。”

西玛弗拉个展:向东,太阳升起的地方,翡翠画廊·上海,摄影:余洁宇
◎Simafra
“修复与创作并不相同,古典和当代也存在明显差异。对你来说,古典是一种汲取灵感的动力,还是产生焦虑的压力?”
“不,古典艺术绝不会让我感到焦虑。相反,它像是一条连接古今艺术家的"红线",将我们所有人紧密相连。那些前辈艺术家们,不过是艺术发展链条中不可或缺的环节——这条链条永不停歇地向前延伸,推动着艺术的持续进化。古典艺术以其坚实的根基和深厚的传统底蕴,成为我创作的起点,是让我作为艺术家得以成长和突破的根基。它并非束缚,而是支撑我创作之路的力量源泉。此外,过去的艺术大师们可以耗费数月甚至数年完成一件作品,以如今难以想象的沉思时间打磨每个细节;而当代艺术家必须适应这个追求速度与即时性的快节奏世界。这种时代差异直接体现在作品上——当代艺术创作往往更快速、更直击人心。更何况,今天的艺术家不再需要复制现实,而是要以批判性和反思性去解读现实,探索属于这个时代的情感、思想与动态关系。”

西玛弗拉个展:向东,太阳升起的地方,翡翠画廊·上海,摄影:余洁宇
◎Simafra
“你的创作有很多符号化的内容,比如动物。这些象征来自《圣经》或者神话?”
“对我而言,真正重要的并非对特定宗教的信仰归属,而是更广义的精神维度。各种宗教虽然形式各异,本质上都是文化的表达,却往往追求相同的终极目标——敬奉一种既外在于我们又内在于我们的神性。这种神性可以理解为我们的"内在之神",我们的宇宙中心,我们的"太阳",是我们存在的核心焦点。我的创作方式像是一种宇宙聆听。我把自己视为能够接收频率的载体——这些频率不仅在我的个人宇宙中共鸣,更向着更广阔的维度延伸。我的创作也源于理解人们深层需求的渴望:对生命、重生、进化与美的追寻。作品中出现的动物并非简单的自然再现,而是深刻的象征符号,与东方文化中的图腾极为相似,蕴含着力量、勇气、决心与临在的隐喻。”

西玛弗拉个展:向东,太阳升起的地方,翡翠画廊·上海,摄影:余洁宇
◎Simafra
“显然,这种符号化的处理方式是比较古典的。对此,你是如何思考的?”
“事实上,这些在创作初期出现的动物形象,常常随着作品完成逐渐隐去。它们不必永久可见,却对我具有重要的象征功能:是被我捕捉、转化并注入作品的能量。正因如此,比起作品的最终呈现,我更关注转化过程本身。当作品逐渐成形时发生的能量流动,才是我艺术探索的真正核心。这些象征符号未必与特定宗教体系绑定,而是植根于超越个体信仰的宇宙性、普世性层面。从这个意义上说,我的创作存在于超越传统宗教的维度,旨在探索个体、宇宙与其精神法则之间最深邃的连接。”
“你此前的作品在用色方面也大多采用那些比较暗淡的颜色。这跟佛罗伦萨给人明媚的感觉有极大反差。这是你的美学偏好?还是你想通过暗淡来表达什么?”
“在我作品中那些标志性的暗沉色调,绝非出于单纯的审美考量,而是对精神之旅的深刻沉思。它是通向澄明的必经之路——唯有深入心灵最幽暗的角落,方能抵达更高层次的光明真谛。这种思想与但丁《神曲》的朝圣之旅形成强烈共鸣:地狱之行正是通往救赎的入口。当但丁与黑暗交锋时,他发现了光与真理,这种对应关系完美映照着创作过程的本质——黑暗恰是通向启示的重要途径。同样,中国的道家哲学中阴阳相生的智慧也昭示着:无暗则无明,黑白本是一体两面。这种循环往复的世界观始终指引着我的创作,暗示探索真与美必须经历危机与幽暗。黑暗从来不是终点,而是抵达光明的媒介,是通向色彩鲜活绽放、体验纯粹升华的渡舟。”

西玛弗拉个展:向东,太阳升起的地方,翡翠画廊·上海,摄影:余洁宇
◎Simafra
"当你开始在上海的艺术家驻留项目之后,你的创作发生了很明显的变化。画面的色调变得更加明亮了。为什么会突然产生这种转变?"
“这次艺术驻留对我而言,实为一场灵魂的朝圣之旅。我自视为追寻内在光明的苦行者,试图通过作品使那道光显形。创作中可见的成果,不过是我生命深层进程的外化——这个进程植根于一场我主动寻求的、持续五年的精神危机。如今上海正以不可逆转的方式重塑我的存在。这远非单纯的艺术体验或文化碰撞,而是超越艺术范畴的灵魂蜕变,正引领我走向全新的觉醒——作为艺术家,作为思考者,更是作为人的觉醒。我将永远不再是原来的自己:这段经历已成为生命中的重大转折。对我而言,这段旅程独一无二且意义非凡,它将成为我记忆宝库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见证着我向光明跋涉的成长轨迹。”
“你新创作的作品里同样有很多动物符号。但它们看上去更像是来自中国的文化传统。你阅读和研究过中国古典文化?并且对你的创作产生了影响?”
“我来到中国后,穿行于寺庙、市集与承载千年符号的场所,动物图腾在其中扮演着核心角色。它们绝非简单图像,而是指引前路的灵性向导。这些根植于中国文化的古老符号,往往与星相学、哲学和灵性观念紧密相连——每个生灵都象征着超越视觉表象的特质、力量与智慧。其实,各种象征性动物不断出现在我的生命轨迹中。譬如近年与公羊、公牛结下的强烈联结,这些象征毅力与决心的生灵,总在我人生的关键节点显现。每只相遇的动物都如同信使:今年蝎子与老虎成为我的精神向导,它们所代表的守护、蜕变与无畏,正呼应着我生命新阶段面临的挑战。对符号的专注绝非迷信,而是帮助我理解艺术与人生道路的觉知实践。每个动物都是连通自然伟力与宇宙法则的通用语言符号,这让我联想到炼金术与神秘主义传统——将动物视为内心图景的原型映照。我的艺术正是消化这些象征经验,将其转化为可视形态,试图引发观者对存在本质、个人与集体命运的共鸣思考。”

西玛弗拉个展:向东,太阳升起的地方,翡翠画廊·上海,摄影:余洁宇
◎Simafra
“在谈及你最新创作时,你多次提到'重生'这个词。在此之前,你一度中断了你的创作,如今你又重新创作。是什么导致两次变化的?”
“艺术之路如同生命,总在扩张与收缩的起伏中蜿蜒前行。每位艺术家的创作都不可避免地映照着自己的生命体验。真正的艺术创作是私密而复杂的生命体,它随着艺术家的内在成长而不断进化——我们谈论艺术时,谈论的从来不是成品,而是如有机体般呼吸生长的创作历程。在我的艺术生涯中,这种蜕变过程曾以极其剧烈的方式显现。当伦敦时期的我享受着国际声誉、重要奖项与稳固的商业成就时,却清醒地意识到某种深层的缺失。表面繁荣的创作实则陷入可悲的循环:滋养的只是对认可的饥渴,以及那个逐渐迷失在商业逻辑中的自我。于是我主动选择中断这场追逐,让那个被成功定义的'艺术家身份'经历象征性的死亡——这不是对生命的否定,而是等待重生。”

西玛弗拉个展:向东,太阳升起的地方,翡翠画廊·上海,摄影:余洁宇
◎Simafra
“除了你创作生涯的'重生',你是如何看待你如今全新作品里体现的生命力的?”
"我近期的创作,恰似在追寻内在生命力的镜像,一场关于'可孕育之物'的深度勘探——那些能够生长蜕变为美丽与意义的可能性。仿佛正将生活中培育的能量,投射到画布上。我愿将艺术创作视为一种'重生仪式',而花朵,则成为这个过程最有力的隐喻。花朵从深埋黑暗土壤的种子中萌发,恰似我们的希望、恐惧与潜能,唯有经历困境与冥想的黑暗期方能显现。它的生长缓慢却坚定,最终绽放为象征美、力量与蜕变的花朵。每朵我创造的花,都是记忆与变形的双重仪式。它不仅滋养我的灵魂,也滋养观者的心灵。创作本身成为相互孕育的过程:当我在艺术创作中获取养分时,也为观众提供重生的可能性——邀请人们思考美如何从黑暗困境的蜕变中诞生。"
ARTISTS|艺术家

里卡多·普罗斯佩里(Riccardo Prosperi),艺名西玛弗拉(Simafra),出生于佛罗伦萨,目前在此生活与创作。他自2000年起开始绘画生涯,曾就职于佛罗伦萨一家著名的修复工作室。2004年,他首次参加托斯卡纳地区的比赛和群展,随后几年迅速在意大利及国际舞台崭露头角。2008至2010年间,他旅居巴黎和德国,与多家画廊合作:2009年与佛罗伦萨的Ken's Art画廊合作,次年携手波恩的Golkar画廊和柏林的Infantellina Contemporary画廊。他的作品被路易吉·佩奇当代艺术中心等机构收藏,并参加博洛尼亚艺博会、维罗纳艺博会、休斯顿艺博会等全球著名艺博会。
Riccardo Prosperi, known professionally as Simafra, was born in Florence, where he currently lives and works. He began his painting career in 2000 and previously worked at a prestigious restoration studio in Florence. In 2004, he participated in regional competitions and group exhibitions in Tuscany, and quickly gained attention both in Italy and abroad. Between 2008 and 2010, he lived in Paris and Germany, collaborating with several galleries: in 2009 with Ken’s Art Gallery in Florence, and in 2010 with Golkar Gallery in Bonn and Infantellina Contemporary in Berlin. His works are part of collections such as the Luigi Pecci Center for Contemporary Art, and he has exhibited at major international art fairs including Art Fair Bologna, Art Verona, and the Houston Fine Art Fair.
以下是艺仓水岸相关机构: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