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展览《胞间连丝》的延伸讨论,本次论坛聚焦艺术与医学在“修复”与“联结”这一共通命题中的异质视角与潜在协同。展览以细胞之间的信息交换为隐喻,探讨生命体间的感知边界与结构连接;而论坛则进一步延展至认知维度与实践路径的交汇。在面对身体损伤、精神断裂与社会隔阂的当下语境中,艺术与医学分别提供了截然不同的修复机制与理解框架——一个基于感知重构与情感代谢,另一个依托科学验证与技术干预。当这两种体系相遇,它们之间的认知鸿沟、方法差异、甚至伦理分歧,是否可能被转化为一种新的互补性?
本场对谈将汇聚艺术家与医生,围绕身体经验、物质修复、跨领域语言与制度协作等问题展开讨论,在“裂痕”之中追问“共建”的真正可能。
联结与修复:艺术与医学的跨界对话
策展人:祝羽捷
对谈艺术家:黄晨晗 Boedi Widjaja、王一一、朱翌潇
对谈医学家:崔文国、叶庭均、程林
相关阅读:“胞间连丝”展览现场 | 香格纳西岸中环

/
关于嘉宾
策展人
祝羽捷(Tutu Zhu),策展人、写作者、文化学者,毕业于英国中央圣马丁艺术策展与批评专业,复旦大学艺术哲学博士候选人上海市作家协会成员。曾策划济南国际双年展“人智时代”"隐喻与凝视”"末来出走”“柔者成承”“雅努斯的界面”“向海回归”等当代艺术展,为2021年阿尔勒影展提名艺术家奖展。出版多部畅销著作与译作,获得《时尚芭莎艺术大赏》2024年度策展人奖项,现担任瑞金医院文化艺术顾问。
对谈艺术家
基于过往于移民和散居者背景,黄晨晗 Boedi Widjaja(1975年生于印尼梭罗,创作与生活于新加坡)的艺术实践表达了对移民、记忆、空间关系和跨文化混合的微妙反思。同时,建筑师与平面设计的的训练背景——其技术、材料和工具——已成为 晨晗艺术实践的决定性元素,运用多样的媒体,如摄影、新媒体到建筑装置和现地艺术,并强调过程和身体参与。
王一一,1988年生于南京,2011年毕业于芝加哥艺术学院,获学士学位;2015年毕业于宾夕法尼亚大学,获硕士学位。目前工作生活于上海。她的作品形式包含非常规培育的植物和菌菇,陶瓷为主体的混合材料雕塑,以及摄像和摄影。人们通常以加工木材,观察昆虫或是检测土壤等旁观者的语境与自然相处,如何转换视角和树木共生,与蚂蚁合作,并在地下建立互联万物的网络体系。王一一把蘑菇作为她和自然世界深入交流的媒介,通过渗入宿主体内的菌丝去破解、转化和翻译它们的秘密,再将重组的信息提取出来,以蘑菇的形态展现。
朱翌潇探索了当代身体与人工智能的交汇点,质疑了我们对实在与幻象、有机与人工之间界限的认知。数字-生物混合体系统质疑了表征系统的确定性,并通过数据微生物学的视角提出了身体重构的新范式。身体被解码,每一个粒子被数据化的被提取、分解并在数字领域中重新组装,形成一种既非完全有机也非纯粹人工的“再生体”,这种重塑过程本身就是对具身存在的质疑——生物向数字演化的连续性、钢材与树脂材质的二元结构是否象征了碳基与硅基存在形式间的辩证关系?
对谈医学家
崔文国,教授博导,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主要从事骨和软骨再生医学材料研究,并促进临床转化,发表系列论文,H=92,引用2.8万余次,专利70项(转化13项)、主编Elsevier/Wiley书3本等。4次入选全球高被引学者、ESI高被引论文17篇、英国皇家化学学会Fellow、中国生物材料学会理事和副主任等。主持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2项、上海领军人才、国家级人才项目、华为公关专项等。
叶庭均,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骨科-运动医学中心副主任医师、上海医学会运动医学分会运动促进健康学组副组长、上海医学会骨科分会关节镜学组委员兼秘书、中国生物材料学会康复器械与生物材料分会委员、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运动创伤软组织修复学组委员、《中国医疗器械杂志》青年编委、《自我保健》杂志编委、腾讯医典骨科审核专家。UFC(综合格斗冠军赛)顾问医生、上海市花样游泳队、上海市跳水队医疗顾问、上海市盲童学校足球队医疗顾问。
程林,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上海血液学研究所、组学与疾病全国重点实验室课题组长。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实验血液学青委会主委。入选及荣获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上海市卫生健康学科带头人、上海市曙光学者、上海市健康科普引领人才、上海市青年拔尖人才、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上海交通大学SMC-晨星学者、医学院双百人、九龙优秀青年奖、瑞金医院卓越员工奖、美国克利夫兰诊所年度杰出贡献奖等荣誉。聚焦于血细胞重编程研究,解决临床血制品来源不足难题。代表性论文发表于Cell, Cell Reports, EMBO Journal, Advanced Science, Genome Medicine,Cell Research(2篇), Journal of Hematology & Oncology(2篇), Trends in Cell Biology(2篇)和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等。著有科普书《细胞简史》,荣获2022年度中国好书、2022年上海市优秀科普图书奖、第十七届上海图书奖一等奖、2024年上海科普教育创新奖三等奖、第二届上海市健康科普推优选树活动健康科普作品图书类一等奖等。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