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dex}}/{{bigImglist.length}}
{{memberInfo.real_name}}
{{commentname}}

泥美术馆新展|我们依然要从对岸走过去

{{newsData.publisher_name}} {{newsData.update_time}} 浏览:{{newsData.view_count}}
来源 | {{newsData.source}}   作者 | {{newsData.author}}


新展来啦!

一场名为《我们依然要从对岸走过去》的驻地艺术展将于6月7日在泥美术馆开展。这是南京传媒学院艺术摄影方向班的同学们与溪口的一次诚意对话。






泥美术馆新展|我们依然要从对岸走过去 视频资讯 南京传媒学院 新展 对岸 驻地 艺术展 南京传媒学院艺术摄影 方向 同学 溪口 诚意 时间 崇真艺客



我们依然要从对岸走过去

We still need to walk across from the other side


开幕时间|Opening Time

2025.6.7(周六Sat) 15:00


展览时间|Exhibition Duration

2025.6.7 - 6.22


地址|Address

泥美术馆(浙江龙游县溪口镇黄泥圩7号)

Ni Art Museum(No. 7 Huangniwei, Xikou Town, Longyou County, Zhejiang Province)

E 119°10'57.191",W 28°50'10.406"


音乐现场|Music Live

夜流Nocturnal Flow

BuFeng BF   

2025.6.7(周六Sat) 16:00

常说艺术是孤独之事,而摄影的媒介特性决定了其总需要有一个镜头对面的外部、在某个维度的“现实”中发生,何况远游至美丽、陌生的他乡。南京传媒学院摄影学院的艺术摄影方向班鼓励同学们立足当下、开拓边界,尝试自选主题、不限形态、流程完整的独立创作。2025年,方向班师生第一次走出南京,在浙江省龙游县溪口镇开启了广袤乡野间的在地创作之旅。


回想火车初驶入游龙般的群山,已是南方雨后湿热的气候。漫山摇曳着的竹林,毛茸茸的如同沉睡的猫咪,蒸腾起卷曲泛蓝的水雾,诱惑着无知的城里人。山峦与江水之间,夹出两岸狭长的田野、村镇,滋养出丰美与纯良。身处河谷地带,我们也逐渐适应着不断留心桥梁与渡口,才能绕至对岸、继续前行的过程。


对现场感知、空间阅读、田野调查等方法论的记忆半生不熟,刚抵达难免先落入游山玩水、品购特产的游客视野。集体考察过泥美术馆和黄铁矿、漫步过十里灵江后,才渐渐触及乡镇生活的内部,生出各自的关怀:为什么溪口镇上的餐厅都没有菜单?老龄化的小镇上还留下哪些年轻人?灵山江各段支流的颜色为何不同?停运后的黄铁矿区要何去何从?今天的畲族乡如何传承文化?……


于是年轻的探索者们一次次从鸡鸣桥头出发,跨过江流,跃入现场。有人跋山涉水、寻竹探鱼,每晚在浴室冲洗胶卷;有人潜身市井、登门深访,体悟他人生活的现场;也有人望云兴叹、缀连记忆,丈量着情感与天地间的尺度。愈是深入,便愈是被卷入更多纷繁的褶皱内,激发出无限的迷惑与好奇,而反观到自我点滴的触动,化作所谓“创作”的基点。展厅内的纪实摄影、图像装置、田野笔记、纪录影片、地图或广告……最终勾勒出一片外来者眼中或许懵懂的溪口地形,一条勾连了不同心灵的小径,与一小汪映照着自我成长的隐秘水域。


短短两周寻访,对于溪口这浩荡山河间的一座小镇,我们依然所知甚少。可自己是否多了几分勇气?对于大地上的乡土和人民,又多了几分眷恋?内外交织下,前方的路依旧是不断沿着在地的现实去寻船访渡、开山建桥,兜兜转转、磕磕碰碰……或许这也没什么大不了。因为溪口的记忆可以让你变得轻松一点,就像雨后撩动尾羽的风。


王彦钧


策展人

王 弦、王彦钧

艺术家

郭雨昕、段菲杨、付思源、胡与舟、柯  宁、李春博

李泉剑、梁浩然、梁峻睿、刘佳琪、刘俊良、杨  乐

彭  鲲、沈思远、石浚豪、王淇阅、王星懿、吴明洁

伍丽桦、马羚宁、于传威、于  楠、于润菁、张洹嘉

张惠斌、张文瑾、诸易玮

艺术总监

傅拥军


学术指导

范文霈 


项目指导

郑 磊

展览总监: 陈 浩

视频总监: 黄 磊

 媒体总监: 赵 越 

展览助理:王淇阅

视觉设计:于   楠

虚拟展陈:石浚豪

图片统筹:李春博、梁峻睿

作者人像摄影:王 弦

城市与乡村的距离有多远,从南京到溪口,是430km。不过南京下雨,溪口也在下雨,在创作的几日也是雨水浸湿的几日。最后的时刻,当我们重新凝视这些年轻的创作者,他们置身于乡村肌理之间,在身体力行之下的感知弥散,与他们自己的观看似乎悄然共生了。一直寻着边沿在行走,在河的边沿,路的边沿,但我们依然要从对岸走过去,是如此重要的决心,但也温柔。


王弦

作品预览

泥美术馆新展|我们依然要从对岸走过去 视频资讯 南京传媒学院 新展 对岸 驻地 艺术展 南京传媒学院艺术摄影 方向 同学 溪口 诚意 时间 崇真艺客

王淇阅


Wang Qiyue

泥美术馆新展|我们依然要从对岸走过去 视频资讯 南京传媒学院 新展 对岸 驻地 艺术展 南京传媒学院艺术摄影 方向 同学 溪口 诚意 时间 崇真艺客
泥美术馆新展|我们依然要从对岸走过去 视频资讯 南京传媒学院 新展 对岸 驻地 艺术展 南京传媒学院艺术摄影 方向 同学 溪口 诚意 时间 崇真艺客

你好,今天有啥菜?

王淇阅


2025

摄影

60*45cm

致谢;丽君饭店、艳君饭店、应小厨螺蛳青鱼馆、车站夜市

在溪口镇吃了几顿饭后,我发现这里的点菜总是从一句“今天有啥菜?”开始。“菜单”这个在饭店中看似必不可少的道具,在这里却踪影全无。带着“为什么这里没有菜单?”的疑问,走进四家饭店,以异乡食客的身份与本地人展开了交流,获得的答案也远不止这个问题本身。

泥美术馆新展|我们依然要从对岸走过去 视频资讯 南京传媒学院 新展 对岸 驻地 艺术展 南京传媒学院艺术摄影 方向 同学 溪口 诚意 时间 崇真艺客

于楠


Yu Nan

泥美术馆新展|我们依然要从对岸走过去 视频资讯 南京传媒学院 新展 对岸 驻地 艺术展 南京传媒学院艺术摄影 方向 同学 溪口 诚意 时间 崇真艺客
泥美术馆新展|我们依然要从对岸走过去 视频资讯 南京传媒学院 新展 对岸 驻地 艺术展 南京传媒学院艺术摄影 方向 同学 溪口 诚意 时间 崇真艺客

Puke#3

于楠


2025

摄影

尺寸可变

细微且快速的变化常常使我惴惴;偶发的身体不适、悬而未决的计划,就像是轻微感冒时咽口水的钝痛,抑或是下雨天湿透的袜子,轻轻的刺着我。钝痛出现又消失,如微澜绵延。我试图记录身处在龙游时身边微小的不安,仿佛她们将一切的一切付诸于我。

泥美术馆新展|我们依然要从对岸走过去 视频资讯 南京传媒学院 新展 对岸 驻地 艺术展 南京传媒学院艺术摄影 方向 同学 溪口 诚意 时间 崇真艺客

梁峻睿


Liang Junrui

泥美术馆新展|我们依然要从对岸走过去 视频资讯 南京传媒学院 新展 对岸 驻地 艺术展 南京传媒学院艺术摄影 方向 同学 溪口 诚意 时间 崇真艺客

溪口散记

梁峻睿


2025

摄影/文本

宣纸

2mX0.8m(画芯) 

2.5mX1m (底版)

生灵在自然中刻下烙印,自然在生灵上留下痕迹。我将我所见用相机拍下,所感用笔记录,得出了属于我的《溪口散记》。

泥美术馆新展|我们依然要从对岸走过去 视频资讯 南京传媒学院 新展 对岸 驻地 艺术展 南京传媒学院艺术摄影 方向 同学 溪口 诚意 时间 崇真艺客

柯宁


Ke Ning

泥美术馆新展|我们依然要从对岸走过去 视频资讯 南京传媒学院 新展 对岸 驻地 艺术展 南京传媒学院艺术摄影 方向 同学 溪口 诚意 时间 崇真艺客

合流图志

柯宁


2025

摄影

艺术微喷230克增强粗面纸、75克宣纸

尺寸可变

我以龙游溪口镇灵山江与潼溪交汇处“一清一浊”的水体现象为切入点,沿江分段拍摄,通过水体、矿质与石色的变化,探讨边界在自然与人为作用中渐次显现。

泥美术馆新展|我们依然要从对岸走过去 视频资讯 南京传媒学院 新展 对岸 驻地 艺术展 南京传媒学院艺术摄影 方向 同学 溪口 诚意 时间 崇真艺客

胡与舟


Hu  Yuzhou

泥美术馆新展|我们依然要从对岸走过去 视频资讯 南京传媒学院 新展 对岸 驻地 艺术展 南京传媒学院艺术摄影 方向 同学 溪口 诚意 时间 崇真艺客

记忆的两端

胡与舟


2025

摄影

相纸中途曝光

尺寸可变

灵山江让我想起了故乡记忆中两段白茫茫的画面,就像是暗房显影时的突然曝光,其后一切流程照旧,直到底片显现出来,才发觉底片已完全变样。而我的记忆在灵山江重现,迟到的悲伤才悄然归来。所以我在底片放大时进行中途曝光,希望最终呈现的特殊效果也能给观者这一感受。

泥美术馆新展|我们依然要从对岸走过去 视频资讯 南京传媒学院 新展 对岸 驻地 艺术展 南京传媒学院艺术摄影 方向 同学 溪口 诚意 时间 崇真艺客

刘俊良


Liu Junliang

泥美术馆新展|我们依然要从对岸走过去 视频资讯 南京传媒学院 新展 对岸 驻地 艺术展 南京传媒学院艺术摄影 方向 同学 溪口 诚意 时间 崇真艺客
泥美术馆新展|我们依然要从对岸走过去 视频资讯 南京传媒学院 新展 对岸 驻地 艺术展 南京传媒学院艺术摄影 方向 同学 溪口 诚意 时间 崇真艺客

XIKOU Nobody

刘俊良


2025

摄影

尺寸可变

一段和五十卷胶卷一起每天都游荡在街头的旅程。

泥美术馆新展|我们依然要从对岸走过去 视频资讯 南京传媒学院 新展 对岸 驻地 艺术展 南京传媒学院艺术摄影 方向 同学 溪口 诚意 时间 崇真艺客

诸易玮


Zhu Yiwei

泥美术馆新展|我们依然要从对岸走过去 视频资讯 南京传媒学院 新展 对岸 驻地 艺术展 南京传媒学院艺术摄影 方向 同学 溪口 诚意 时间 崇真艺客

凝视悬置

诸易玮


2025

摄影

当观察被赋予过多的坐标系时,那些本应该自由的视角便会在反复的校准中凝固成标本。


泥美术馆新展|我们依然要从对岸走过去 视频资讯 南京传媒学院 新展 对岸 驻地 艺术展 南京传媒学院艺术摄影 方向 同学 溪口 诚意 时间 崇真艺客

 梁浩然


                      Liang Haoran

泥美术馆新展|我们依然要从对岸走过去 视频资讯 南京传媒学院 新展 对岸 驻地 艺术展 南京传媒学院艺术摄影 方向 同学 溪口 诚意 时间 崇真艺客

骑嘎路


梁浩然&李泉剑

2025

摄影

尺寸可变

山谷把风夹进村落,植物的摇摆增加了许多的共性。溪口镇被细长的河水切出一块又一块的区域,界线是它的特征。在这其中总是有些许视野在向远处观望,或许唯有骑嘎路能撬动他们的支点,使得他们随远方行去。

泥美术馆新展|我们依然要从对岸走过去 视频资讯 南京传媒学院 新展 对岸 驻地 艺术展 南京传媒学院艺术摄影 方向 同学 溪口 诚意 时间 崇真艺客

李泉剑


     Li Quanjian

泥美术馆新展|我们依然要从对岸走过去 视频资讯 南京传媒学院 新展 对岸 驻地 艺术展 南京传媒学院艺术摄影 方向 同学 溪口 诚意 时间 崇真艺客

影像1: 骑嘎路 11:09

影像2: 聊天 30:32

影像3: 事20:39


李泉剑&梁浩然

2025

视频静帧

本作品以图像与三屏影像并置的形式,呈现了在溪口镇上与当地的青少年相遇、相处的过程。他们口中的“骑嘎路”,是指骑着仅有的移动工具在镇上漫无目的地闲逛,看似“无所事事”的日常,既是他们的日常消遣、也是维系彼此存在的唯一方式。

泥美术馆新展|我们依然要从对岸走过去 视频资讯 南京传媒学院 新展 对岸 驻地 艺术展 南京传媒学院艺术摄影 方向 同学 溪口 诚意 时间 崇真艺客
泥美术馆新展|我们依然要从对岸走过去 视频资讯 南京传媒学院 新展 对岸 驻地 艺术展 南京传媒学院艺术摄影 方向 同学 溪口 诚意 时间 崇真艺客

马羚宁


Ma Lingning

泥美术馆新展|我们依然要从对岸走过去 视频资讯 南京传媒学院 新展 对岸 驻地 艺术展 南京传媒学院艺术摄影 方向 同学 溪口 诚意 时间 崇真艺客
泥美术馆新展|我们依然要从对岸走过去 视频资讯 南京传媒学院 新展 对岸 驻地 艺术展 南京传媒学院艺术摄影 方向 同学 溪口 诚意 时间 崇真艺客

天地与我:生命的对话场

马羚宁


2025

摄影

尺寸可变

钢筋水泥的围裹与工业电子的裹挟中,我们日渐遗忘自身本是自然循环的一部分,滋生出独立于天地之外的错觉。本组作品根植于道家“天人合一”的古老智慧,旨在刺破麻木的屏障,引领观者重新觉知:血肉之躯与自然万物本无边界-石纹是风刻在皮肤的年轮,叶梢欲坠的水珠凝滞于发丝尾端,山脊起伏的曲线复刻鼻梁的陡峭,而深扎地脉的树根,正是双腿撑起生命的拓印。我们像它们,它们是我们。我们从来本同息,何曾两立?

泥美术馆新展|我们依然要从对岸走过去 视频资讯 南京传媒学院 新展 对岸 驻地 艺术展 南京传媒学院艺术摄影 方向 同学 溪口 诚意 时间 崇真艺客

张惠斌


Zhang Huibin

泥美术馆新展|我们依然要从对岸走过去 视频资讯 南京传媒学院 新展 对岸 驻地 艺术展 南京传媒学院艺术摄影 方向 同学 溪口 诚意 时间 崇真艺客

凤栖于溪

张惠斌


2025

摄影

"姐姐,这样笑够传统吗?"她在镜头前不安地问。我突然明白,真正的传承从来不是复刻,而是让旧纹样长出新肌肤。那些被手机蓝光映亮的银饰,或许才是活着的"传统"。当您凝视这些影像时,看到的不仅是一个少女的肖像,更是一个民族基因在数字时代的自然突变。那些看似冲突的细节,正是文化真正活着的证明。 

泥美术馆新展|我们依然要从对岸走过去 视频资讯 南京传媒学院 新展 对岸 驻地 艺术展 南京传媒学院艺术摄影 方向 同学 溪口 诚意 时间 崇真艺客

李春博


Li Chunbo

泥美术馆新展|我们依然要从对岸走过去 视频资讯 南京传媒学院 新展 对岸 驻地 艺术展 南京传媒学院艺术摄影 方向 同学 溪口 诚意 时间 崇真艺客

Eye Contact: Infrared Longyou

李春博


2025

红外摄影

25x15cm

植物不吸收红外光,造就了龙游溪口最沉默的奇观。我以红外胶卷记录,拍摄700nm以上可见光谱之外的红外光流动。红外视角滤除视觉定式的干扰,让龙游风物在超现实的视角中被关注。愿观者于此驻足,看见光的另一重在场,看见“无处不在”本身即是神迹。

泥美术馆新展|我们依然要从对岸走过去 视频资讯 南京传媒学院 新展 对岸 驻地 艺术展 南京传媒学院艺术摄影 方向 同学 溪口 诚意 时间 崇真艺客

张文瑾


Zhang Wenjin

泥美术馆新展|我们依然要从对岸走过去 视频资讯 南京传媒学院 新展 对岸 驻地 艺术展 南京传媒学院艺术摄影 方向 同学 溪口 诚意 时间 崇真艺客

Antimoon

张文瑾


2025

摄影

综合布料 

1.2m*1.4m(拼贴板)

致谢:Anti、夏飞宇、袁利红、赵嘉玉

我从小生长在城市的过渡地带,那里缓慢甚至停滞的时空占据我形成个体记忆最重要的阶段。基于这段成长经历,我想探索相似地带下的人如何被塑造和影响,又携带了怎样的人生态度前行。于是,我与Anti 相遇。两年前,Anti因失业重返家乡龙游,摸索出自己的服装品牌。这次见到她,我们游荡街头,聊累了就坐在路边被丢弃的沙发上。在她绮丽梦幻且高举艳俗的服装作品中,我想找寻她的美学来处。

泥美术馆新展|我们依然要从对岸走过去 视频资讯 南京传媒学院 新展 对岸 驻地 艺术展 南京传媒学院艺术摄影 方向 同学 溪口 诚意 时间 崇真艺客

郭雨昕


Guo Yuxin

泥美术馆新展|我们依然要从对岸走过去 视频资讯 南京传媒学院 新展 对岸 驻地 艺术展 南京传媒学院艺术摄影 方向 同学 溪口 诚意 时间 崇真艺客

请植物加班

郭雨昕

溪口镇的第37个雨天,我请龙游废弃黄铁矿的植物加班。

泥美术馆新展|我们依然要从对岸走过去 视频资讯 南京传媒学院 新展 对岸 驻地 艺术展 南京传媒学院艺术摄影 方向 同学 溪口 诚意 时间 崇真艺客

段菲杨


Duan Feiyang

泥美术馆新展|我们依然要从对岸走过去 视频资讯 南京传媒学院 新展 对岸 驻地 艺术展 南京传媒学院艺术摄影 方向 同学 溪口 诚意 时间 崇真艺客

官潭形胜搜山记(龙山篇)

段菲杨


2025

摄影、影像、文本

艺术微喷、综合材料

尺寸可变

本次展出的作品是2025年5月中下旬我在龙游龙洲街道官潭村一带,以龙游官潭一带龙山、旗山、虎山等几座山的神话传说为文本,以在走访和田野过程中拍摄下的图片和轨迹,制作出的虚构的心理地图。灵感来自于我从小接触到的种类繁多的民间信仰和神话传说。

泥美术馆新展|我们依然要从对岸走过去 视频资讯 南京传媒学院 新展 对岸 驻地 艺术展 南京传媒学院艺术摄影 方向 同学 溪口 诚意 时间 崇真艺客

伍丽桦


Wu Lihua

泥美术馆新展|我们依然要从对岸走过去 视频资讯 南京传媒学院 新展 对岸 驻地 艺术展 南京传媒学院艺术摄影 方向 同学 溪口 诚意 时间 崇真艺客

只为这一刻的湿潺 I

伍丽桦


2025

摄影

综合装置材料

致谢:商文健、汪莹、戴宝月、郑建明、姜柏林一家

你做梦吗?实现了吗?漫步在路上做着白日梦,与陌生人擦肩,从陌生到拥有共同的记忆,一些无厘头的提问到共鸣的瞬间,有着似曾相识的感觉。虚幻、现实,只为那一刻湿潺。

泥美术馆新展|我们依然要从对岸走过去 视频资讯 南京传媒学院 新展 对岸 驻地 艺术展 南京传媒学院艺术摄影 方向 同学 溪口 诚意 时间 崇真艺客

王星懿


Wang Xingyi

泥美术馆新展|我们依然要从对岸走过去 视频资讯 南京传媒学院 新展 对岸 驻地 艺术展 南京传媒学院艺术摄影 方向 同学 溪口 诚意 时间 崇真艺客

只为这一刻的湿潺Ⅱ

王星懿


2025

摄影

210蚀刻艺术微喷

40x40cm/60x60 cm

致谢:商文健、汪莹、戴宝月、郑建明、姜柏林一家

梅雨水汽化作无声低语,在湿润里凝聚记忆与当下,让时间在每一滴水声中被轻轻拉长。“湿潺”不止是自然之音,更是心跳与呼吸与天地同频共振的刹那。影像在诗意与质朴间摆渡,映照对归属与此刻存在的默契与隐秘渴望。作品试图在“虚景”与“实境”的相互照应中,探寻人物的内心与当下。

泥美术馆新展|我们依然要从对岸走过去 视频资讯 南京传媒学院 新展 对岸 驻地 艺术展 南京传媒学院艺术摄影 方向 同学 溪口 诚意 时间 崇真艺客

于润菁


Yu Runjing

泥美术馆新展|我们依然要从对岸走过去 视频资讯 南京传媒学院 新展 对岸 驻地 艺术展 南京传媒学院艺术摄影 方向 同学 溪口 诚意 时间 崇真艺客

只为这一刻的湿潺  III

于润菁


2025

彩色激光印刷

哑光胶媒介剂图像转印

致谢:商文健、汪莹、戴宝月、郑建明、姜柏林一家

坐下来吧,和皱纹里的风雨、指节间的泥土、衣襟上的晨露聊聊天。图像在转印中模糊,像记忆本身,不必清晰,只要触手可及。粗粝与柔软之间,是平凡生命的真实肌理。

泥美术馆新展|我们依然要从对岸走过去 视频资讯 南京传媒学院 新展 对岸 驻地 艺术展 南京传媒学院艺术摄影 方向 同学 溪口 诚意 时间 崇真艺客

沈思远


Shen Siyuan

泥美术馆新展|我们依然要从对岸走过去 视频资讯 南京传媒学院 新展 对岸 驻地 艺术展 南京传媒学院艺术摄影 方向 同学 溪口 诚意 时间 崇真艺客

Jeux de fortune

沈思远


2025

摄影

宣纸、棉纸、灯笼、led灯泡

尺寸可变

致谢:谭若霜

本组图像通过拼贴的方式汇聚了浙江衢州龙游县溪口镇的在地人文景观——神像供奉、市场中的牛蛙、雨中牌局、佩戴“警犬”项圈的黑狗、以及聚餐后留下的残宴现场。我将这些影像呈现在竹编灯笼表面——这一源于当地非遗技艺的传统媒介本身即是地域文化的缩影。灯笼作为中国传统照明与节庆文化的象征,与地方民俗有着天然的联系,而竹子则是溪口镇山林中最常见、最具“土地性”的材质之一。本作品选择以竹编灯笼为载体,意在将乡村日常中不被关注的“边角景观”借光亮呈现,让其从微光中被看见。竹编的肌理与图像的内容形成一种交错的文化纹理,使得观者不仅凝视图像,也凝视“作为灯笼的物”。拼贴方式则如同对地方经验的打捞与再编织,在地性在这里不是仅仅指“地理上的在场”,更是一种文化与视觉经验的回返与介入。灯笼内透出的光使这些意象在夜晚重新被“激活”,这不仅是一组影像的展示,更是一种关于乡土人与生活方式的光影修辞。

泥美术馆新展|我们依然要从对岸走过去 视频资讯 南京传媒学院 新展 对岸 驻地 艺术展 南京传媒学院艺术摄影 方向 同学 溪口 诚意 时间 崇真艺客

付思源


Fu Siyuan

泥美术馆新展|我们依然要从对岸走过去 视频资讯 南京传媒学院 新展 对岸 驻地 艺术展 南京传媒学院艺术摄影 方向 同学 溪口 诚意 时间 崇真艺客

曲生秘语

付思源


2025

摄影 

原木相框 

17.9cm×12.9cm

致谢:溪口特色酒坊

酿酒如酿时光,每一滴醇香都是岁月的低语,我一直认为发酵是一种沉默的魔法,让本来平凡的谷物蜕变成杯中流动的月光,我甘愿在这里醉,沉醉于酒后的柏拉图。如果我有幸清醒,就让这酒罐替我保管来不及说完的故事。

泥美术馆新展|我们依然要从对岸走过去 视频资讯 南京传媒学院 新展 对岸 驻地 艺术展 南京传媒学院艺术摄影 方向 同学 溪口 诚意 时间 崇真艺客

彭鲲


Peng Kun

泥美术馆新展|我们依然要从对岸走过去 视频资讯 南京传媒学院 新展 对岸 驻地 艺术展 南京传媒学院艺术摄影 方向 同学 溪口 诚意 时间 崇真艺客

旧址与改造

彭鲲


2025

摄影

45cm×45cm

在《旧址与改造》这组摄影作品中,我试图通过镜头捕捉那些处于转型中的建筑空间——它们既非纯粹的废墟,也尚未完成华丽转身成为崭新的存在。这些影像记录了工业厂房向文创园区的蜕变,老式居民楼被改造为现代商业体的过程,以及那些被时间侵蚀却意外获得新功能的公共设施。当推土机的轰鸣与建筑师的蓝图相遇,这些空间便成为了记忆与未来交锋的前线,而我的相机则成为了这场静默战争的见证者。

泥美术馆新展|我们依然要从对岸走过去 视频资讯 南京传媒学院 新展 对岸 驻地 艺术展 南京传媒学院艺术摄影 方向 同学 溪口 诚意 时间 崇真艺客

张洹嘉


Zhang Huanjia

泥美术馆新展|我们依然要从对岸走过去 视频资讯 南京传媒学院 新展 对岸 驻地 艺术展 南京传媒学院艺术摄影 方向 同学 溪口 诚意 时间 崇真艺客

1252

张洹嘉


2025

摄影

白画布,蚀刻艺术纸,宣纸

107*300cm

这是一次与灵山江关于耐心的对话,我在灵山江边寻找了六处钓位,每一个钓位只用极少量玉米做饵,持续垂钓三天。总共抛出1252竿,而灵山江给我的回答是:6条石斑鱼,7株随江水浮沉的植物,和1239滴空钩上的江水。最后我将这些渔获以拓印的形式收集起来,并结合地图坐标构建起本次行为的档案,完成了对这次“等待”的观察,思考和记录。

泥美术馆新展|我们依然要从对岸走过去 视频资讯 南京传媒学院 新展 对岸 驻地 艺术展 南京传媒学院艺术摄影 方向 同学 溪口 诚意 时间 崇真艺客

石浚豪


Shi Junhao

泥美术馆新展|我们依然要从对岸走过去 视频资讯 南京传媒学院 新展 对岸 驻地 艺术展 南京传媒学院艺术摄影 方向 同学 溪口 诚意 时间 崇真艺客

锈壤新篁

石浚豪


2025

摄影

50*50cm

拍摄锈士的胶片,浸入矿渣淤水冲洗;记录竹林的胶片,则沐于竹根清泉显影。土地的物质,由此烙印于影像本身。16帧作品,以原生木框承载。在粗粝的木纹与影像之间,讲述一片土地从伤痕到重生的循环之力。

泥美术馆新展|我们依然要从对岸走过去 视频资讯 南京传媒学院 新展 对岸 驻地 艺术展 南京传媒学院艺术摄影 方向 同学 溪口 诚意 时间 崇真艺客

杨乐


Yang Le

泥美术馆新展|我们依然要从对岸走过去 视频资讯 南京传媒学院 新展 对岸 驻地 艺术展 南京传媒学院艺术摄影 方向 同学 溪口 诚意 时间 崇真艺客

把屋檐当成旧讯号,再丢进雨里泡一泡

杨乐


2025

摄影

22x30cm

楼间隙、门前台、骑楼洞、通风井、石板路……这些不在图纸上的空间细部,却深深嵌入日常生活的身体尺度与行走路径中。它们源于气候、习惯与居民的实践,游离于现代规划之外,却构成了城市最基本的空间秩序。拍摄并非为了捕捉风格,而是为了辨识一种真实的空间肌理。这些微小的构造,不是残破,而是结构;不是形式,而是生活的秩序。

泥美术馆新展|我们依然要从对岸走过去 视频资讯 南京传媒学院 新展 对岸 驻地 艺术展 南京传媒学院艺术摄影 方向 同学 溪口 诚意 时间 崇真艺客

吴明洁


Wu Mingjie

泥美术馆新展|我们依然要从对岸走过去 视频资讯 南京传媒学院 新展 对岸 驻地 艺术展 南京传媒学院艺术摄影 方向 同学 溪口 诚意 时间 崇真艺客

医踪侠隐

吴明洁


2025

摄影图册

60*45

致谢:靖林山人

泥美术馆新展|我们依然要从对岸走过去 视频资讯 南京传媒学院 新展 对岸 驻地 艺术展 南京传媒学院艺术摄影 方向 同学 溪口 诚意 时间 崇真艺客

刘佳琪


Liu Jiaqi

泥美术馆新展|我们依然要从对岸走过去 视频资讯 南京传媒学院 新展 对岸 驻地 艺术展 南京传媒学院艺术摄影 方向 同学 溪口 诚意 时间 崇真艺客

留痕

刘佳琪


2025

摄影

艺术纸210蚀刻 A3 A4*2 

檀木

我走进一座被时间遗弃的工厂,名字叫“黄铁矿”。它的名字像一块还未冷却的铁,在舌尖滚动,带着锈迹与旧光。泥土铺展在地面上,像尚未结痂的皮肤。我踩进去,轻轻地,不是为了留下什么,而是为了听一听,它是否还在呼吸。三块土地,三次触碰。脚印落下时,风没有响,厂房也没有回应。可泥土记住了我——它记住我的步伐、我的重量、我的迟疑与靠近。这是一次靠近遗址的尝试,也是一种语言以外的写作。我不说话,但泥知道我来过。

泥美术馆新展|我们依然要从对岸走过去 视频资讯 南京传媒学院 新展 对岸 驻地 艺术展 南京传媒学院艺术摄影 方向 同学 溪口 诚意 时间 崇真艺客

于传威


Yu Chuanwei


不唪

BuFeng BF

泥美术馆新展|我们依然要从对岸走过去 视频资讯 南京传媒学院 新展 对岸 驻地 艺术展 南京传媒学院艺术摄影 方向 同学 溪口 诚意 时间 崇真艺客

深夜地方

于传威(不唪 BuFeng BF)


2025

摄影/音乐/即兴DJ音乐演出

开幕音乐演出

「深夜地方」是以摄影和声音共同构建了一种感知中的“龙游夜晚”——不依赖地标,不强调叙事,也不美化现场,而是沉入一种局部、体感、湿润、闪烁的城市皮层。


在夜间穿行于龙游,直闪的镜头捕捉下那些极易被忽略的事物:一条泛黄急湍的水沟、墙根处的绿植与塑料袋、潮湿空气中的杂物光反。照片像是城市身体的伤口,被灯光毫不修饰地揭开。与此同时,声音也作为另一重维度介入:低频的震动、环境声的重组、来自DJ演出中即兴生成的混响,与图像共同组成一个“夜感场域”。


「夜深地方」并不是一次“夜景摄影”或“地方采风”,而是一次关于“感知与地方如何互相激发”的在地实验。在这个场域中,摄影师与DJ合二为一,观众在观看图像的同时,也被声音引导着,进入另一种“夜晚”。


泥美术馆新展|我们依然要从对岸走过去 视频资讯 南京传媒学院 新展 对岸 驻地 艺术展 南京传媒学院艺术摄影 方向 同学 溪口 诚意 时间 崇真艺客
!

策展人

泥美术馆新展|我们依然要从对岸走过去 视频资讯 南京传媒学院 新展 对岸 驻地 艺术展 南京传媒学院艺术摄影 方向 同学 溪口 诚意 时间 崇真艺客

王弦


南京传媒学院教师,艺术创作者,策展人。生活工作于南京。硕士毕业于英国莱斯特大学。主要研究方向为摄影在当代艺术中的运用、音乐智能与音乐消费、电影隐喻等。作品涉及摄影、声音、影像及影像装置等不同媒介,专注于植物自体与个体生命状态之间复杂而诗意的纠缠与萦绕;对经由诗学构建的家宅空间的重新阅读与想象,并试图在物质图像网络中搜寻事件线索与情感逻辑。作品展出于南视觉美术馆、东京艺术大学、陶谷公园等。同时长期倾力于中国乡村影像的在地创作及策划,如四川“穿过田野 穿过小溪——宝胜村影像驻留计划”、广西铜锣坪村的孩子们等。2024年举办个展“从叶底涌现”,以非人类中心主义视野回应植物的邀请,越过表面的美感或资源的采掘,演练跨物种间共处、共情的更多可能。

泥美术馆新展|我们依然要从对岸走过去 视频资讯 南京传媒学院 新展 对岸 驻地 艺术展 南京传媒学院艺术摄影 方向 同学 溪口 诚意 时间 崇真艺客

王彦钧


策展人、观众、散步的人,兼职教师。1991年出生于江苏南京。现居南京。

常发起基于在地感知的展览、表演、行走等行动,关注神话与现实的断裂地层。硕士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曾担任南京四方当代美术馆策展人,与策展人刘林合作参与发起基于南京历史空间的“地形学”项目,及“地形学走读”系列徒步。曾担任南京大学“万籁计划”声音与艺术跨学科驻地协调员,为南京声音地图小组成员。在南京大学、南京传媒学院参与艺术创作与策展的教学工作。同时合作发起了一个偶尔复出的本地艺术组织,叫白下WHITEDOWN。

?? ?? ?? ?? ?? ?? ?? ?? ?? ?? ??  

关于

“小山下山”


是由王弦、王彦钧和张铭铭发起的,基于南京传媒学院摄影学院艺术摄影方向班开展的青年影像创作计划,以作为当代艺术的照片为研究方向,在视觉表达之前捕捉创作理念,并更敏锐地做出创作方法的选择。课程邀请同学们尝试拓展摄影样貌的边界,思考“拍摄”这一行为在艺术形式中的对话本质,并在摄影之后继续探寻承载图像的多种物质性展现方式,开展结合不同媒介的跨界实验,最终基于摄影媒介完成一次自选主题、不限形态、流程完整的独立创作实践。


2025年艺术摄影课程,以“在地性创作”为核心方向。师生们将一同前往乡村环境中,运用现场感知、空间阅读、田野调查等方法开展一次有关此时此地的艺术摄影创作。

关于

“中国乡村摄影艺术中心(泥美术馆)”


这是一个由废弃乡村水电站改建而成的中国乡村摄影艺术中心。它的重要使命是挖掘、呈现、研究和收藏乡村主题影像,包括纪录片、影像装置、口述历史及各种乡村写作文本等。艺术中心有3个主展厅,其中一个专门提供给年轻摄影师,另设有录像厅、艺术书店、驻地之家等。


泥美术馆位于浙江省龙游县溪口未来乡村,原名“黄泥圩水电站”。发起人傅拥军希望通过美术馆探索乡村影像的更多可能性,用艺术行动回应当下“艺术乡建”浪潮。


开放时间:9:00-17:00  免票,每周一闭馆。

泥美术馆新展|我们依然要从对岸走过去 视频资讯 南京传媒学院 新展 对岸 驻地 艺术展 南京传媒学院艺术摄影 方向 同学 溪口 诚意 时间 崇真艺客
泥美术馆新展|我们依然要从对岸走过去 视频资讯 南京传媒学院 新展 对岸 驻地 艺术展 南京传媒学院艺术摄影 方向 同学 溪口 诚意 时间 崇真艺客


{{flexible[0].text}}
{{newsData.good_count}}
{{newsData.transfer_count}}
Find Your Art
{{pingfen1}}.{{pingfen2}}
吧唧吧唧
  • 加载更多

    已展示全部

    {{layerTitle}}
    使用微信扫一扫进入手机版留言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长按识别二维码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item}}
    编辑
    {{btntext}}
    艺客分享
    {{mydata.real_name}} 成功分享了 文章
    您还可以分享到
    加载下一篇
    继续上滑切换下一篇文章
    提示
    是否置顶评论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取消置顶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删除评论
    取消
    确定
    登录提示
    还未登录崇真艺客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
    立即登录
    跳过
    注册
    微信客服
    使用微信扫一扫联系客服
    点击右上角分享
    按下开始,松开结束(录音不超过6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