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31日,新绎美术馆成功举办了探讨艺术家大卫·霍克尼(David Hockney)艺术创作的专题讲座。主讲人海茵茨·诺伯特·约克斯(Heinz-Norbert Jocks)结合自身在巴黎亲历霍克尼大型回顾展的深刻体验,围绕“绘画在新技术时代是否面临终结”这一问题,与观众探讨了大卫·霍克尼的艺术创作及其对绘画与新媒体关系的思考。

一个画家和他的对象——霍克尼的创作历程 讲座现场
讲座开始,诺伯特开宗明义地指出,霍克尼的整个创作生涯,恰恰是对“绘画终结论”最有力的反驳。诺伯特强调,技术本身没有主体性,关键在于艺术家如何驾驭它。霍克尼从未将新技术视为敌人,而是敏锐地将其转化为实现艺术构想的新工具,技术始终服务于霍克尼表达“观看”与“在场”。

一个画家和他的对象——霍克尼的创作历程 讲座现场
诺伯特指出霍克尼注重“观看”本身。讲座深入剖析了摄影固定单一视角的局限性,与摄影的观看方式相反,霍克尼推崇更为流动的观看方式,霍克尼的作品邀请观众如“参与一场旅行”般移动观看。
讲座还回溯了霍克尼的艺术起点。观念艺术盛行时,霍克尼虽被标签为“波普艺术家”,但其关注日常生活与自然之美作品内核,反而与消费主义为主的波普艺术显得格格不入。

一个画家和他的对象——霍克尼的创作历程 讲座现场
本次讲座延续了新绎美术馆鼓励交流的理念。主讲人诺伯特在讲座开场即邀请观众随时提问,强调“不希望任何人硬着头皮听完”。在结尾的问答环节中,观众围绕霍克尼作品的空间叙事、摄影与绘画的本质差异等展开了热烈讨论。
讲座以霍克尼高龄依然旺盛的创作状态作结。正如霍克尼在讲座视频中所讲“我始终想画画,这是我的工作…世界非常美丽,但大多数人看得不够。” 新绎美术馆此次讲座不仅是对一位艺术家创作脉络的梳理,更是向大家传递一份邀请,请像霍克尼一样,以流动的视角重新“观看”我们身处其中的美丽世界。

展出作品:展览汇集了大卫?霍克尼 1955 至 2025 年间创作的 400 余件作品,包括来自全球美术馆机构与私人收藏的油画,以及艺术家本人工作室和霍克尼基金会的珍藏。作品涵盖油画、丙烯、水墨、铅笔与炭笔画、数字艺术(iPhone/iPad 作品、摄影绘画等)以及沉浸式视频装置等多元媒介。
展览规模:展览遍布路易威登基金会的十一个展厅,是大卫?霍克尼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个展
地址:巴黎路易威登基金会,圣雄甘地大道 8 号
展期:2025年4月9日-8月31日

@Fondation Louis Vuitton / Marc Domage
新绎美术馆是非营利性文化艺术机构,位于美术馆群的中心位置、丝绸之路文化艺术交流中心西侧,美术馆建筑面积三万多平方米,由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张子康先生担任馆长。美术馆乘持学术立馆原则,致力于通过研究性展览、学术脉络梳理 与研究、多类型化的公共教育、不断丰富并且具有线素的收藏,将自身打造成为具有广泛国际影响力的文化艺术交流平台,成为公众认知艺术、提高审美能力的重要学习空间,由此,建立起美术馆以学术推动艺术的创造性发展新范式。
| 正在展出 / On Exibition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