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4月12日至6月2日期间,由山中天艺术中心呈现的艺术家谭英杰的首次机构个展“我借用了过去的乐观”已落下帷幕。本次展览由策展人唐一菲策划,聚焦谭英杰的四件最新创作《往事》《当事物来到你眼前》《可移动的》以及《大折叠》,以批判性的视角对城市空间的发展和转型进行解构与重塑,反思都市化进程中个体的塑造与主体性丧失等现实问题。在技术加速的时代,城市空间被压缩为符号与屏幕的叠片,空间的历史在信息中坍缩,个体在空间中的经验被淡化,而过去的亲密记忆也逐渐模糊。谭英杰通过他的作品,试图唤起观众对这些现象的思考与共鸣。

从理念到实践,这场关于城市记忆的探索首先在开幕现场迸发出震撼的视觉力量——
2025年4月13日,艺术家谭英杰的首次机构个展“我借用了过去的乐观”在山中天艺术中心正式开幕。艺术家与策展人共同引导观众深入理解作品的构思与背后的哲学思考。谭英杰从创作者的视角出发,细致讲述了他如何通过图像的切割与重组,构建出层层递进的叙事空间;而唐一菲则在梳理展览脉络的过程中,进一步引导观众思考:在城市高速发展的语境中,个体意识是如何被生成、又如何逐渐流失的。
“我借用了过去的乐观”开幕现场,山中天艺术中心,2025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现场图片>

如果说开幕表演是展览的第一声惊雷,那么后续的系列展演则如同绵延的雨季,持续浸润着观者的感知——
《当事物来到你眼前》:穿透城市的表皮
开幕当天,由艺术家执导的装置表演作品《当事物来到你眼前》首次对公众亮相。该作品通过装置与现场演绎,展现了艺术家个人对当下无归属感状态的探求。城市作为一个“表皮”,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常被认为是一种“内部状态”。然而,当“表皮”的膜再也无法被忽视,甚至难以穿透进入时,人们对事物表皮原本的熟悉开始变得陌生。因此,对“归属感”的重新审视,成为了艺术家拉开个人对矛盾性意义追寻的起因。
《当事物来到你眼前》展演现场,山中天艺术中心,2025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现场图片>
《当事物来到你眼前Ⅱ》:空间的重组与抵抗
2025年5月23日,艺术家谭英杰及表演团队特别呈现了全新展演《当事物来到你眼前Ⅱ》。本次新的表演将装置与展览空间上下层关系视为一个整体,流动贯穿于空间原本分割的属性,在表演的过程中带动观看视角移动,再一次讨论面临一个巨大问题的个人境遇。
《当事物来到你眼前Ⅱ》展演现场,山中天艺术中心,2025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现场图片>

表演的震撼力令人难忘,而艺术家本人的思考轨迹同样值得深入探寻——
借此次展览契机,山中天艺术中心采访了艺术家谭英杰,从创作中的个体经验与记忆切入,探讨在创作中的城市记忆与视觉语言,重构时间与空间的感知。在采访中,谭英杰坦言,城市对他而言是“逃避现实”的容器,但往返北京与河北三河工作室之间120公里的距离,又迫使他直面城市的冰冷边界。进京检查站的漫长等待成为隐喻,触发对归属感的质疑。他提及成长地湖南邵东的市井记忆,这座“由劳动建构的城市”塑造了他对“城市性”的原始认知——拥挤、嘈杂,却充满生命力。
在展览期间,绝对艺术对艺术家谭英杰进行了专访。在与绝对艺术的对话中,谭英杰深入探讨了他如何将抽象的“当下的萎缩”转化为具体的艺术语言。他提到通过将街景图片展开成立体雕塑,再反向折叠,使其物理体积小于原图,以此来隐喻当代人在极速变化中的感知困境。这种“图像体积小于平面”的悖论,生动地表达了他所感受到的“萎缩感”。他的创作方法从2019年的一场表演中突发奇想,逐渐发展为系统研究雕塑空间张力与图像关系的过程。他通过寻找图像中的“缝隙”,如城市建筑边缘被遮挡的线条,重新定义空间的生长。

对谈
思想的碰撞从不局限于单一形式,系列学术活动为展览构建了立体的话语场——
5月2日,山中天艺术中心举办了一场关于“图像雕塑与城市空间”的深度对谈。艺术家谭英杰、建筑师王子耕、社会学者杨云鬯与策展人唐一菲,共同探讨了当代城市中的记忆、归属与空间政治。
谭英杰分享了他的创作转变,即从早期关注社会冲突的新闻图像,到如今回归个人记忆的视觉表达。往返燕郊与北京的日常通勤,那些在检查站漫长的等待时刻,成为了他思考城市归属的契机。正如他在《当事物来到你眼前》中所呈现的,城市既是庇护所,也是异化个体的机器。
“我借用了过去的乐观”开幕现场,山中天艺术中心,2025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现场图片>
对谈中,库哈斯的《癫狂的纽约》成为重要参照。当谈及“怀旧与乐观“的分野时,谭英杰坦言当代人普遍处于韩炳哲描述的“倦怠社会“中。正如展览标题“我借用了过去的乐观“所暗示的,承认当下的萎缩,恰恰是为了在行动中寻找新的可能。
在这场充满思辨的对话中,城市既是解剖对象,也是记忆的容器。那些被折叠的图像裂缝里,藏着被遮蔽的真实,也孕育着重构联结的希望。
工坊
当学术话语在空气中激荡,工作坊则让理论落地为可触摸的创作体验——
2025年5月11日,山中天艺术中心举办的“凝视”互动影像工作坊,以独特的创作方式为参与者开启了一场关于城市记忆的视觉实验。在新锐艺术家Vasin.C的引导下,二十余位参与者用日常容器作画笔,在光影交织中绘制出了属于个人的城市图景。
活动以导览谭英杰个展“我借用了过去的乐观”启幕。当参与者带着对城市空间的思考转入创作环节时,那些从家中带来的油瓶、盐罐等寻常物件,在透光幕布的映照下焕发新生——扭曲的瓶身投射出哥特式建筑的剪影,叠放的容器阴影勾勒出城市天际线。艺术家特别设置的移动光源装置,让参与者通过调整角度,体验光影变幻中的空间叙事可能。
“这不是简单的摄影教学,而是一场观看方式的革命。“Vasin.C在分享环节强调。工作坊突破传统创作范式,通过“容器-光影-镜头”的三重转换,让参与者重新发现日常物件的空间塑造力。

《凝视》,实验性装置与影像,Vasin.C
六一工坊回顾|“移动的城市小人”
6月1日,山中天艺术中心化身为充满创意的城市实验室,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儿童节特别活动“移动的城市小人”。在艺术家谭英杰的亲自指导下,孩子们开启了一场奇妙的城市探索之旅。活动从聆听《可移动的》城市小人背后的创作故事开始,让孩子们了解城市文化的奥秘。随后孩子们运用“折叠魔法”,将拍摄的日常生活场景照片转化为独特的3D立体模型。在最令人兴奋的城市规划环节,孩子们变身为“规划师”,分组合作搭建微型城市赛道,亲手设计道路、绘制装饰,并将自己制作的3D模型放置在特制的“发条橙“赛车上进行比赛。这场融合艺术创作与城市想象的工作坊,不仅让小朋友们在山中天艺术中心度过了一个充满创意与欢乐的儿童节,也让他们的作品成为展览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移动的城市小人”活动现场,山中天艺术中心,2025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现场图片>
文末彩蛋
扫描二维码,即可领取《我借用了过去的乐观》电子版折页一份


《我借用了过去的乐观》展览虽已落幕,但其引发的思考仍在延续。谭英杰通过他的作品,不仅解构了城市空间的发展与转型,更重构了个体与集体记忆的联结。在技术加速与城市化进程的当下,我们每个人都面临着身份的重塑与记忆的消逝。谭英杰的艺术实践提醒我们,只有在反思中前行,才能在城市的裂缝中找到新的希望与可能。未来,山中天艺术中心将继续推出更多高质量的展览与活动,为观众带来更丰富的艺术,敬请关注。

限时早鸟购票通道
/
早鸟票:20元
限时发售,售完即止
点击下方微信小程序购买门票
购票须知
1、请仔细阅读票种使用规则,按票种规则使用门票入场,门票仅供单次入场使用。
2、请妥善保管未使用门票,如丢失、损坏不予补票。
3、一位成人观众每日可带一位1.2m以下儿童免票观展(如超出数量需补票)。
4、残障人士、现役军人、消防及警察、医护工作者、60周岁以上(含60周岁)人群享受免票政策。入场前请出示有效证件。
5、请勿携带美术工具、三脚架、稳定器和自拍杆等其它可能影响观众参观或展品安全的物品入场,展厅内禁止饮食。
6、参观注意事项请以山中天艺术中心官方平台相关说明为准。
7、优待票政策:学生(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及以下学历)、在职教师、1.2m以上未成年人可使用优待票入场观展,入场前需查验本人有效证件。
8、学生有效证件指学校官方发放的在有效期内的学生证、在读证明或学信网学籍信息。教师可出示教师资格证或其它在职证明。未成年人可出示本人身份证、护照、社保卡证明其符合优待条件。
9、 14周岁以下儿童需一名成年人陪同观展。
10、10人以上团体可提前三日预约,预约成功后可优先入场。
预约电话:010-64320651
11、退票政策:门票是有实效性的特殊商品,使用及过期门票均不可退换。在山中天艺术中心官方小程序购买的门票,未核销门票,在门票有效期内可在小程序申请退款。其它第三方平台以第三方平台票务政策为准。
特别鸣谢
墙面涂料赞助




山中天艺术中心坐落于北京朝阳区798·751艺术区,由著名建筑师金秋野设计,是一座融合了当代艺术与建筑艺术的综合体,也是集青年艺术家共创、艺术衍生品展示、多功能厅和咖啡厅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空间。艺术中心每年举办一系列高品质的展览、讲座和教育活动,并积极拓展品牌合作项目、参与各类艺术公益活动。其核心目标是构建以艺术教育为基石、扶持青年艺术家为核心的艺术创作交流平台,旨在为社会和公众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资源和艺术体验,并致力于成为具有深远影响力的青年艺术家研究型实验性美术馆。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