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侯子超,《凳子32》,2025,回收塑料,船用胶合板,丙烯颜料,油漆,每件32 x 25 x 25 cm
“
这是?个由艺术家侯?超设计的“家具”项?,家具的形态是?棵树型的凳?,材料是由?块艺术家亲?绘制的彩?海洋板材零件,和两块艺术家定制的回收塑料板材零件组成,榫卯结构。
凳?的?度32厘?,与产品名称同名,可以?来短暂休息倚坐,也可以作为茶边?放置物品,或者作为?型摩托?的?凳。多个凳?结构通过组合叠加,可以变形为?椅,扶椅,装饰雕塑,图腾柱等。推荐安全叠加?度为三层(96厘?),如果你想挑战更?结构,也欢迎游说艺术家为你“定制加固”。
《凳?32》是?个介于家具与雕塑之间的实验作品,??个??的坐具,打开关于身体、空间与?然之间关系的更多可能:)
”
“凳子32:坐在凳子上的人”是一个由集装箱构成的临时空间项目,旨在探讨运动文化、消费景观与环境修复之间的复杂关系。
项目以一个改装集装箱为载体,集装箱外部覆盖着侯子超虚构设计的拉力赛logo图层,这些高度机械化、符号化的图像构成了一种关于速度、竞争与征服的视觉语境。通过对赛?文化图像语言的挪用与重组,外壳被转化为一个伪品牌的景观,象征着当代运动文化与商业化机制之间的相互渗透。
集装箱内部,是项目的中心物件—— 一把由回收塑料制成的“树形小凳子”。这件作品既是一件可供使用的家具,也是一种可组合、可变形的装置结构,具备功能性,也承载着雕塑语言。它的造型灵感来源于拉力赛路书中用于标记特殊地形的图标,以及人类在自然环境中短暂停留、临时休憩于树墩的原始身体经验。
侯子超长期关注自然与人造物之间的交错关系,并以越野骑行作为自身实践路径,探索人在速度、路径、图像与自然边界之间不断变动的流动身份。本项目延续了他的核心关切,通过跨越运动文化、环境政治与图像生产机制,构建了一种新的地形寓言。
“侯子超:凳子32,坐在凳子上的人”,画廊周北京2025“艺术商店”现场,北京,2025,图片致谢画廊周北京
侯子超,《凳子32》,2025,回收塑料,船用胶合板,丙烯颜料,油漆,每件32 x 25 x 25 cm

侯子超,1988年出生于中国山西,2012年毕业于英国中央圣马丁艺术设计学院,获学士学位,2013年毕业于英国切尔西艺术学院,获硕士学位,现生活和工作于中国北京。侯子超的实践涉及绘画和装置在内的多种媒介,关注当下文化语境中人与自然间的矛盾关系。他利用图像语言强调人造景观与真实自然的距离,以及徘徊于安稳花园与欲望荒野之间的理想环境。在电子图像观看习惯与艺术家绘画行为的对峙中,隐藏着古代占卜与数据算法间复杂且个人化的表达——通过图层的堆叠与信息提取,从而实现“混乱”画面与抽象意向间的微妙平衡。侯子超近期个展包括:“猎果”,马刺画廊,北京(2024);“弗洛塞芬”,Tara Downs,纽约(2023);“练地”,罐空间,台北(2023);“厄尔塔”,马刺画廊,北京(2022);“食物:侯子超与希拉里·佩西斯”(双个展),马刺画廊,ART021,上海(2021);“天长地久”,Downs&Ross,纽约(2021)。群展包括:“半手动时代”,重美术馆,北京,中国(2024);“风的内侧”,画廊周北京2024新势力单元,北京(2024);“在缠绕里编织,在穿刺间缝补”,69 Art Campus,北京(2024);“屏幕纵深:绘画里的数字革新”,广东当代艺术中心,广州(2024);“作为中心的边缘:东北亚的界河、桥梁与记忆空间”,金鹰美术馆,南京(2023);“跨界:可能与回响”,余德耀美术馆,上海(2023);“Crossing Frontiers”,Nassima Landau,特拉维夫(2023);“断裂的一代:90后的电子色、网络化、时尚消费、科幻散文和全球身份”,松美术馆,北京(2022);“The Glass Bead Game”,MAMOTH,伦敦(2021);“CLEAN”,马刺画廊,北京(2020);“爱的艺术:亲密”,今日美术馆,北京(2018);“青衿计划”,正观美术馆,北京;关山月美术馆,深圳(2016)。侯子超的作品为众多国际重要机构收藏,包括:AAC基金,北京;Nassima Landau Foundation,特拉维夫;The Soil Collection,北京;余德耀美术馆,上海;和美术馆,佛山;天泰美术馆,青岛;松美术馆,北京;深圳前海泰康医院,深圳;筑中美术馆,北京;震旦博物馆,上海;霍特家族收藏,纽约;龙美术馆,上海。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