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展览名称
第十二届中国工笔画作品展
(特邀单元)
主办单位
中国美术家协会
中国工笔画学会
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
承办单位
中国文联美术艺术中心
江苏省美术馆
南京书画院 金陵美术馆
展览时间
2025年06月07日至06月29日
展览地点
金陵美术馆一号展厅

第十二届中国工笔画作品展
前 言
作为对五年以来工笔画领域内创作成果和创作队伍的整体检阅,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工笔画学会、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中国文联美术艺术中心、江苏省美术馆、金陵美术馆承办的第十二届中国工笔画作品展,以“工成当代 固本开新”的学术主题和约500件参展作品的体量规模,及其风格多样、个性鲜明的艺术探索,传递出响应时代、守正创新的创作导向,同时也建构呈现了一个传统与时代深度对话的宏阔视觉空间。
回望20世纪以来中国美术的现代化演进历程,东西之争和古今之辩,构成了中国画革新拓进最为主要的坐标和参照,而工笔画的复兴和发展,正是其中的先锋和显流。在传统绘画文脉之中,工笔画以其“三矾九染”“工而入逸”的创作特点和美学理念,不仅能在尺素之间完成对物象形神的精微表现,于方寸之内尽显天地大美,更包含着画家对于“道”与“技”的辩证认识和深度实践,承载着中华民族之于自然和自我的独特感悟,成为东方哲学中“格物致知”“尽精微而致广大”的生动体现。正是因为这种观照现实的视野,和严谨、精微而深刻的创作范式,使得工笔画在近现代以来的文化转型潮流中,以汲古开新、融汇中西的姿态,构成了中国画之中最具有变革意味的版块之一。在当下文化交融、思潮碰撞的时代语境当中,更是被赋予了主题延展与形式媒介创新的无限可能。
本届工笔画作品展所呈现的,正是这种传统的工致之美和深度的时代思考相交织的斑斓视觉图景,其中不仅有对传统工笔绘画历史文脉的续接,更有对当下现实生活的关注。许多作品具有题材之新、语言之变、意蕴之深的品质,或在微观的细致刻画中提炼出宏观的时代之思,或于精妙的色彩晕染里寄托厚重的人文关怀,赋予这门古老的绘画艺术以崭新的叙事维度和饱满的情感深度。
而面对图像时代以来,工笔画创作中愈发凸显的过度制作性等问题,许多作品也有意从不同的视角提供视野和策略,而这种回应所呈现的,不仅是从技法层面对“工笔”和“写意”二元分科局限性的弥补,更包含着身为创作者面对图像时代乃至AI时代的文化思考与创作自觉。
与此同时,青年工笔画家锐意进取的创作面貌,也成为展览中值得注意的现象。他们的作品以敏锐的艺术感知、开放的创作视野和探索精神,为工笔画创作注入了鲜活的时代气息,不仅从青年的视角重新诠释了传统的艺术精神,更以新媒介重构视觉时空的实验性探索,彰显出工笔画与世界艺术接轨的新质潜能。我们有理由相信,在老、中、青三代画家齐头并进的发展格局之下,展览所呈现的工致之美和时代之思,除了学术层面的总结,更包含着对工笔画艺术在未来发展前景的憧憬和展望。
2025年6月


工成当代 固本开新
“第十二届全国工笔画作品展”以“工成当代 固本开新”的时代命题和审美表达集中展现中国工笔画在新时代语境下五年来的创作成果和创作队伍的整体形象。展览通过特邀、推荐、社会征集等方式汇集作品总体规模逾500件,除了在江苏省美术馆和金陵美术馆举办开幕展外,还将在中国美术馆进行巡展启动仪式。如此多措并举、多点发力构筑起一场跨越13省、市,主体展和平行展相互辉映,辐射更多工笔画从业者、爱好者和地区的蔚为壮观的视觉艺术盛景。
五年一届的全国工笔画作品展已经举办了11届。回首来时路,中国工笔画学会的前辈学人和同道于筚路蓝缕中奋发,紧扣时代脉搏,为工笔画的继承与发展做出历史性贡献。尤其是四届理事会换届以来,守正创新、学术引领,从工笔画学会自身特点出发举办了许多学术性强、特点鲜明的展览活动,在基地建设、基金项目、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得到业内和社会广泛好评和赞誉。
中国工笔画作为东方绘画体系的精粹,其历史可以追溯至春秋战国的帛画、敦煌石窟壁画、唐宋院体画辉煌的传统,以“层染复罩”“尽精微”的描绘为形式方法,以“立象尽意”“意象性”的追求为美学内核,承载着中华民族对自然、生命和美学的独特理解。然而当代工笔画并非是对传统的复刻,而是在时代演进中艺术家不断注入审美和智慧的创造,才使得工笔画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具备了恒久的生命力,具有了融合中西,吸收本土和外来文化艺术优长,从而深刻触及艺术本体和表现人们内心情感的广阔空间。历届全国工笔画展就是当代中国工笔画创作的缩影,凝炼了对于工笔画传承与发展的时代思考。
第十二届中国工笔画作品展直面三重命题:精微刻画如何升华出文化意蕴和精神境界?固态的创作程式如何演绎出自性的思考和个性的语言样式?观念与技术的革新如何延续工笔画创作的优秀传统的底层逻辑?该展览以深层次的文化思考、多维度的探索实践给予了回答。参展的老、中、青三代工笔画家以东方美学为根基,以师自然、师造化为引导,融汇中外一切优秀文化,既有西方色彩科学与现代技法合理运用,又有对唐宋经典及民间艺术当代表述,更有新媒介重构视觉时空的实验性探索,这其中青年后学尤为瞩目,他们以开放视野突破固有范式,为工笔画注入生机。作品无论是现实观照还是情感讴歌,尽显守正创新的艺术追求,不仅是对传统艺术精神的当代诠释,亦是对全球化背景下文化创新的深刻回应。
当代工笔画创新路径的多样性表现出如下特征:一是紧密关注社会发展和当下生活。这类作品包括如讴歌人民、讴歌时代、关注人类命运、关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题性创作;二是材料和技法创新。这类作品在艺术新观念的支撑与驱使下,在新材料、新技法等语言层面有大胆尝试,力图实现传统形式的当代转译和对“工笔画”边界的多维突破;三是大胆张扬个性。画家忠实于自己的生命进程,挖掘情感真实,表现出自己的心灵独白和感受,在作品中营造出一个自性栖居的意蕴情景,既创造了自性“温度”,又构建了“有意味”的形式。四是“以工尽意”。这类作品虽坚持工笔画层染复罩、精微描绘的手法,但通过造型的意趣性、色彩的主观性和构图的诗性等方式,达到“意栩像生”的意象性表达;五是选材多维度融合。有的作品已不能用传统的“山水”“花鸟”“人物”的范畴来界定,实现了选材视角上的开发拓展。如此种种都体现出画家们自由表达与理性精神的互持,体现着对于绘画“道”与“技”的辨证认识和深度实践,而工笔画也在这样的过程中强化着内生的活力。
在全球艺术格局重构和AI、人工智能多重挑战的今天,中国工笔画以鲜明的文化辨识度与创新活力,成为传统文化现代转化的典范。此次展览不仅承接千年文脉,通过语言革新与观念突破,昭示其从民族艺术向世界艺术跨越的潜能,工笔画以新时代的“视觉新质”,为美术史发展提供启示,彰显工笔画在时代浪潮中的生命力和铸就艺术高峰的时代力量。
陈孟昕
中国工笔画学会会长
中国美协中国画艺委会副主任



展厅现场









责编(组稿):庄玥
初审:魏曼曼
校核:王曦
审核:韩非
审发:蒋艾佳

微信号|JinlingArtMuseum001
联系电话:025-84628768
官方网站:www.jinlingartmuseum.com
地址:南京市秦淮区剪子巷50号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