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办
深圳美术馆
组织&策划
深圳美术馆典藏部
深圳美术馆公共教育部
活动主题
时间的流向与人类文明的形成
特邀嘉宾
袁丁
活动时间
2025年6月15日15:00-17:00
活动地点
深圳美术馆(新馆)一楼报告厅
活动人数
200人
招募要求
8岁以上
预约方式
深圳美术馆官方小程序——活动预约

主题介绍
远古时代,人类具备思考能力之后不断探索日月星辰对农业收成的意义。举步维艰地建立日月体系,一面遵从宗教神学的指示,另一面又不断质疑天地自然。建立了基于天文节律的日历,却逃离不了对日食的恐惧。直到确信太阳是宇宙的中心,科学与神学才开始分离。时分秒分割“日”,开始指导和规范化人类的工业生产。随着铁路和航海的发展,人类发现天文时开始紊乱,于是逐步标准化现代时间,建立世界协调时和世界原子时等时间标准,现代的通讯导航系统得以精准化。随着现代宇宙观建立,人类的时间意识开始破碎:时间是否会终结?时间的方向是否会改变?宇宙和时间的结局是什么?人类与文明又是什么?
嘉宾介绍
袁丁
袁丁,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空天科技学院教授、博导,广东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深圳市高层次人才,深圳天文学会会长,英国皇家天文学会会员,中国空间科学学会专委会委员。哈尔滨工业大学光信息科学与技术理学学士,瑞典皇家理工大学核能工程硕士,英国华威大学天文物理学哲学博士。曾就职于国际原子能机构、英国华威大学、山东大学(威海)、比利时鲁汶大学、英国中央兰开夏大学。主要研究空间与天文物理学、空天环境安全、数据分析与数值模拟。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面上项目等5项、科技部项目4项、广东市杰出青年基金等省市级项目4项,在Nature等国际顶级期刊发表SCI论文60多篇,科研成果获《人民日报》《光明日报》《National Geographic》等国内外著名媒体报道。

“艺术新知”深圳美术馆公共教育项目是从我馆的学术定位出发,立足中国自身的文明历史和文化艺术,针对不同的人群开展的系列专题活动。基于“历史、现实、未来是相通的”这一思路,一方面从传统文化的角度出发,邀请国内的文化学者和艺术家,举办一系列传统文化和传统艺术的鉴赏专题分享活动,通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面深入的了解,清醒地认识到“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 我们要到哪里去”;另一方面,在全球艺术史的大视野中,结合深圳美术馆具有学术性和富有探索性的展览,开展系列主题性的讨论,聚焦业内的新实践、新研究和新成果,通过艺术作为一个窗口,打通不同领域之间的交流,从而拓展观众对于艺术和世界认知的维度。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