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展出 | 肖恩·斯库利 (Sean Scully) 个展「崇高与虚空」| 四川音乐学院美术馆
{{newsData.publisher_name}}
{{newsData.update_time}}
浏览:{{newsData.view_count}}
来源 | {{newsData.source}} 作者 | {{newsData.author}}
里森艺术家 肖恩·斯库利
个展「崇高与虚空」
2025年6月12日至10月12日
肖恩·斯库利 (Sean Scully) 在四川音乐学院美术馆呈现的个展「崇高与虚空」将展出40件绘画及雕塑,通过展出的多个重要作品系列突出艺术家自1980年代以来,他实践哲学和创作手法的演变,及其对抽象形式和情感深度的探索。正如展览策展人姜俊博士在展览前言中所言,“斯库利的创作不是简单地站在‘西方’或‘东方’的一方,而是在‘崇高’与‘虚空’这两种传统之间建立起一座桥梁。”

适逢展览开幕,斯库利将于6月12日开幕日及6月14日亲临美术馆举办讲座及对谈,请点击此处浏览更多活动详情。
「崇高与虚空」展览前言
文 | 姜俊
Sean Scully, Quintana Roo Wall, 2022, Oil on linen, 107 x 122 x 5.7 cm, 42 1/8 x 48 x 2 1/4 in ? Sean Scully. Courtesy of Lisson Gallery“崇高” (Sublime) 与“虚空” (Sunyata) 分别以西方与东方哲学为主要根基,体现出两种对精神世界的根本感知方式,也构成了现代艺术语言中两个张力极强的精神维度。
西方 “崇高” 理论的源头可追溯至古希腊朗吉弩斯的《论崇高》,在艺术中则体现为对超越性力量的敬畏与追寻。康德将其哲学化为一种理性对“无限”的投射——它超出感性经验的承载能力,唤起主体对自身有限性的意识,从而进入一种精神的超越状态。此后,浪漫主义、表现主义乃至抽象表现主义都延续了这一传统,将崇高内化为艺术表达中对于精神、自然和存在的深层次反思。
????
Sean Scully, Untitled (Landline), 2021, Oil on aluminum, 215.9 x 190.5 cm, 85 x 75 in ? Sean Scully. Courtesy of Lisson Gallery而“虚空”则源于佛教中观学派与禅宗对“空性” (Sunyata) 的理解。它不是空无,而是一种无执、无碍、无自性的存在状态。在现、当代艺术中,虚空体现在极简主义的发展路径中,尤其是在战后美国艺术受禅宗影响的语境中成为重要的精神资源。虚空关注的是内在的流动性、存在者之存在的开放性,以及一种不加限定的观看方式。它不是否定世界,而是在静默中体认万物的非本体性,从而走向与世界的深层共鸣。崇高与虚空表面上属于两种截然不同的美学谱系:前者强调“向上”的超越,后者强调“向内”和“向外”的双向敞开。但二者在艺术中却形成了一种微妙的张力——既对立,又相互映照。这种张力也成为当代艺术精神的重要构成:一方面是对无限、永恒的不断逼近,另一方面则是对当下、无我、空性的深切体认。
Sean Scully, Inset #2, 1973, Acrylic on canvas, 243.8 x 243.8 cm, 96 x 96 in ? Sean Scully. Courtesy of Lisson Gallery在肖恩·斯库利的创作中,这两种精神谱系——崇高与虚空——发生了深层的交汇。1980年代初,斯库利从极简主义出发,逐渐向更具情感与精神深度的抽象绘画转变。于是,我们在他的作品中看到了两种张力的同在:一方面,是极简主义留下的秩序与节制,对形式纯粹性的追求,暗合了“虚空”对“无执、无碍”状态的哲学指向;另一方面,是色彩、肌理与节奏中不断流露出的崇高感的精神性回响。Sean Scully, 30 Also, 2018, Aluminum and automotive paint, 305 x 129.5 x 137 cm, 120 1/8 x 51 x 53 7/8 in ? Sean Scully. Courtesy of Lisson Gallery斯库利的画面没有具象的符号,没有可读的叙事,色块间的模糊边界如同意识中无法言说的部分,以“不确定性”激活观者的精神参与。在看似冷峻的形式背后,是色彩与肌理中层层叠加的情感重量,他以普遍性的视觉语言,唤起观者对存在、时间与精神的直接感知。Sean Scully, Tocando, 2021, Oil and oil pastel on aluminum, 300 x 400 cm, 118 1/8 x 157 1/2 in ? Sean Scully. Courtesy of Lisson Gallery
因此,我们可以说:斯库利的创作不是简单地站在“西方”或“东方”的一方,而是在“崇高”与“虚空”这两种传统之间建立起一座桥梁。他的绘画语言,使“超越性”与“敞开性”在画面中共存,让观者在理性逼近无限的同时,也感受到一种无声的、沉默的、空性的宁静。在今天这个被图像泛滥与意义消解充斥的世界,斯库利的作品反而提醒我们:真正的艺术不在于“呈现什么”,而在于创造一个“冥想”的场域,在这个场域之内,我们得以看见崇高之物,感知空性之境。Portrait of Sean Scully. Courtesy Lisson Gallery. Photography by Andrew Quinn 肖恩·斯库利 (Sean Scully) 的实践改变了美国抽象艺术的范式,以情感主导的抽象形式取代了极简主义简化的艺术语言,重现欧洲绘画传统中的隐喻和精神性。斯库利主要以大型抽象绘画闻名,画面由垂直或水平的色带、嵌合的色块,及渐变色彩组成而成的几何形状构成,同时他也使用版画、雕塑、水彩和粉彩等其他媒介创作。在过去五十年的实践中,斯库利发展出专属的独特风格,巩固了他在绘画历史上的地位。他的作品融合了一系列来自国际的影响和个人观点,包括从美国抽象派的大师马克·罗斯科 (Mark Rothko) 和杰克逊·波洛克 (Jackson Pollock) 身上取得灵感,向欧洲传统大师亨利·马蒂斯 (Henri Matisse) 和彼埃·蒙德里安 (Piet Mondrian) 致敬,以及从古希腊建筑获得启发。尽管斯库利的抽象作品尺幅偏大,但却呈现出让人难以忽视的精巧雅致和真情实感。肖恩·斯库利1945年出生于都柏林,在伦敦南部长大。斯库利从小就拥有成为艺术家的愿景,他于1962年至1965年在伦敦中央艺术学院的夜校学习,并于1965年至1968年在伦敦克罗伊登艺术学院进行全日制学习。1972年,他获得纽卡斯尔大学的学士学位。同年,他获得哈佛大学弗兰克·诺克斯奖学金,并第一次造访美国,后于1975年移居纽约。目前他于纽约和伦敦生活和工作。在横跨五十年的职业生涯里,斯库利获得了众多赞誉,并多次推出巡回展览。2014年,他成为首位在中国举办回顾展的西方艺术家。展览「随心而行:肖恩·斯库利艺术展,1964-2014」(Follow the Heart: The Art of Sean Scully 1964-2014) 先后在上海和北京举办,展出了逾100幅画作。斯库利于2013年成为伦敦皇家艺术学院的成员,并获得了一系列学府的荣誉学位,包括麻省艺术学院,波士顿;爱尔兰国立大学,都柏林;米格尔·埃尔南德斯大学,瓦伦西亚;爱尔兰国立大学伯伦艺术学院;英国纽卡斯尔大学等。关于姜俊
Portrait of curator Jiang Jun. Courtesy the curator 姜俊,独立策展人,艺术批评家,深圳市当代艺术和城市规划馆特邀策展人,浙江省创意设计协会艺术经济专业委员会理事长。他曾毕业于德国明斯特艺术学院,后来获得中国美术学院艺术学博士学位,2021-2024在上海同济大学做建筑学博士后研究。姜俊是第六十届 “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 中国国家馆“美美与共:集”联合策展人 (2024)、共同策划了“化作通变:第七届广州三年展” (2022-2023)、“时间引力— 2023成都双年展” 。

正在展出 | 里森纽约

{{flexible[0].text}}
{{newsData.good_count}}
{{newsData.transfer_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