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格纳画廊荣幸宣布将于2025巴塞尔艺术展巴塞尔展会呈现艺术家高磊、韩梦云、胡项城、梁绍基、鲁钰、刘毅、申凡、孙逊、徐震、杨福东、余友涵、尹韵雅、张鼎、赵洋的绘画、摄影和装置作品。
梁绍基 | Liang Shaoji

梁绍基《沉云》,2017 ~ 2021,蚕丝、蚕茧、古香樟木,53(H)x170x75cm
梁绍基,1945年生于上海。1986至1989年在中国美术学院师从万曼(Maryn Varbanov)研究软雕塑,1980年代末开始进行养蚕艺术实验。三十余年来,梁绍基潜心于艺术与生物学、装置与雕塑、新媒体、行为的临界点进行探索,持续以蚕的生命历程为媒介、以与自然互动为特征、以时间、生命为核心的“自然系列”的创作。他的作品充满冥想、哲思和诗性,并成为虚透丝迹的内美。

梁绍基《蚕潺潺》2015,单路视频、丝棕,5'11''
同期,梁绍基作品还将首次参展瑞士巴塞尔艺术展“城艺之旅”(Parcours)。项目由总部设在纽约的瑞士当代艺术学院(Swiss Institute)总监Stefanie Hessler策划,以“第二自然”为主题,特别呈现梁绍基以蚕与蚕丝为媒介创作的影像装置作品《蚕潺潺》。
相关阅读:
余友涵 | Yu Youhan

余友涵《抽象 2012-05》,2012,布上丙烯,95.3(H)x111.4x3.5cm
余友涵,1943年生于上海,并于上海生活和工作直至2023年离世。1973年毕业于北京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余友涵被认为是中国当代重要和具有影响力的艺术家之一,他的绘画实践可以追溯到1970年代,而中国当代艺术普遍被认为开始于1980年代。作为中国当代抽象艺术的重要开创者之一,余友涵结合了多重透视和对中国文化本体结构的研究,融合了中国的视觉符号和西方艺术的表达方式。通过对各种视觉手法的持续探索,他的绘画保持着普遍意义,影响并感染了一代年轻艺术家。
杨福东 | Yang Fudong

杨福东《雍雀 之四》,2024,摄影,101(H)x180cm
《雍雀》为杨福东于2024年全新创作的“建筑电影”。该电影为M+委约创作作品,同年3月在M+幕墙首映。电影取景、拍摄于香港,在影片中展现了海边渔村与都市街头的场景,并融合城市中个体的生活剖面与喧嚣都市的建筑风景。雍雀,受古典字形的启发,将其意象化地展现为鸟儿面对大海即将起飞时的优美瞬间,也隐喻为个体追求美好向往时赋予的勇气。该摄影作品为电影剧照之一,“图片即电影”,一帧画面亦是凝固时间的一帧电影。
相关阅读:
胡项城 | Hu Xiangcheng

胡项城《X0F》1994,布上综合材料、丙烯,66(H)x83cm
胡项城,作为中国早期当代艺术践行者,致力于当代艺术的探索与研究实验。1950年出生于上海,1976年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毕业后在母校及西藏大学任教。他的作品曾参加圣保罗建筑双年展,威尼斯开放雕塑展,海牙中国当代雕塑展,上海双年展,横滨三年展,广州三年展等。2024年底,香格纳M50呈现了胡项城个展“疑似”,是继4月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PSA)举办艺术家开创性个展“天天问”之后的首个重要展览。
相关阅读:
张鼎 | Zhang Ding

张鼎《电池 #4》,2023,硅胶、铝合金、 玻璃钢、纹身墨水,205(H)x153x19.5cm 460.0 kg
张鼎,出生于1980年,现工作生活于上海。他常使用雕塑、装置及影像等媒介进行创作,也常举办大规模的、积极邀请其他艺术家及观众参与的视觉-音乐现场项目。此次呈现的“电池”系列装置以普罗米修斯神话为原型,以新能源汽车电池为基础,用硅胶制作,在当代社会中重温这一神话。用所谓的“新能源 ”取代了人类文明的源泉--火。
这一系列作品质疑了围绕技术竞赛的社会、经济、政治问题,以及道德和环境问题。每件作品都呈现一个重复出现的符号,由一只“老鹰”和代表化学元素 “Promethium ”的字母 Pm 组成,前者是弗兰斯·辛德斯(Frans Synders)为彼得·保罗·鲁本斯(Peter Paul Rubens)创作著名作品《被束缚的普罗米修斯》(Prometheus Bound)时进行多次研究而创作的草图。后者代表化学元素“钷”——钷这个名称源于普罗米修斯,象征着“人类智慧的大胆和可能的滥用”。
相关阅读:
韩梦云 | Han Mengyun

韩梦云《Yoni》,2024,布上油画、丙烯,210(H)x140cm
韩梦云(1989年生于中国武汉,成长于中国深圳)是一位从事多媒介创作的跨学科艺术家、比较文学研究者、影像创作者、诗人和母亲,现居伦敦。她在巴德学院获得艺术创作学士学位(BA in Studio Art),并在京都大学等多所机构学习梵语,随后在牛津大学获得艺术硕士学位 (MFA),硕士研究方向集中于古典印度学及印度美学理论。韩梦云的创作实践以隐喻的方式分化为“昼”与“夜”两种形态,探索着从欧亚地区跨文化杂融,到作为女性和母亲的个人体验等等广阔丰富的主题。
相关阅读:
高磊 | Gao Lei

高磊《冠冕:三个标准的破碎》,2025,布上丙烯、树脂,110(H)x100x5cm、18.5x10.5x4cm x3 pieces
高磊1980年生于长沙,2006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数码媒体艺术系获得学士学位,现工作生活于上海。高磊的艺术创作涉及装置、雕塑、摄影及绘画等各类媒介。他在创作中多借用日常物及“标准化”的工业制品为基本元素,这些作品经由合成或抽离的规训化形态处理,在模糊、改造中被篡改或增添 了功能、属性与含义,从而成为测量身体、权力、消费与宗教等诸种领域之间的尺度与模型。

高磊《G-350》,2013,铸铁军用双杠、尼龙、不锈钢螺丝,136(H)x346x120cm
相关阅读:
鲁钰 | Lu Yu

鲁钰《温顺如你 04》,2024,麻布、医用纱布、冷瓷土、油画颜料、屠宰挂钩,202(H)x75x15cm
鲁钰,1997年出生于四川成都,现创作与生活于上海和成都。2019年毕业于普瑞特学院Pratt Institute。流转于纽约、温哥华、首尔、上海等城市, 她切身体会不同文化和历史背景下的生活样态和人群观念。“ Epidemiology ”,流行病学 ,直译即是“关于群众发生了什么事的研究”。 鲁钰以流行病学研究的方式思考根结于个体内心的社会疾病,使用综合材料在作品中探索和呈现这些社会流行病(尤其是在东亚文化环境中)的发病原因、症状表现、并发症和治疗方式。
相关阅读:
/
2025 巴塞尔艺术展
香格纳展位号S21
Art Basel 2025
ShanghART Booth S21
VIP Days
2025/6/17-18, 11am-8pm
Vernissage
2025/6/18, 4pm-8pm
Public Days
2025/6/19-22, 11am-7pm
Location
Messe Basel Messeplatz 10, 4058 Basel, Switzerland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