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与当代视觉文化的碰撞之间,
风景不再仅是观看的对象,
而是人的生存方式的隐喻与重构。
风景的尽头,是人的世界。

聚焦风景
“重塑景观——蓬皮杜中心典藏展(四)”正在展出中,展览汇聚近70件蓬皮杜中心的重要藏品,系统呈现20世纪以来风景这一艺术母题在现代与当代语境中的演变轨迹。从野兽派、立体主义到抽象与观念艺术,风景已不再只是自然的再现,而成为理解人、世界与技术变革的入口。
常设展“重塑景观——蓬皮杜中心典藏展(四)”,展览现场,西岸美术馆,摄影:Alessandro Wang
围绕展览,西岸美术馆联合中国美术学院艺术史学研究中心特别策划“开放的风景世界”系列学术项目,涵盖“学术讲座”与“经典研读”与两大板块,贯穿2025年4月至2026年10月整个展期。
“开放的风景世界”系列讲座已于4月拉开帷幕,陈嘉映教授以“自然”为起点,开启风景图像的哲学追问。系列讲座第二期将于6月21日举行,在本期讲座中,我们将与朱青生教授一起,继续追索“风景”在当代视觉文化中的转化与延展。
第二期讲座
第二场“开放的风景世界”系列讲座将聚焦一个前沿而充满挑战的议题——在现时代的艺术语境中,“风景”是否仍然成立,或已转化为另一种存在?
在此次展览中,七个章节揭示了这种变化的诸多路径,其中,前四个章节题目实际上开拓了四条不同的道路:
建构空间:《100年以前》、《布-萨达》
超现实视界:《皮卡迪之路》、《世界森林》
目眩:《纽约10号》、《小花园》
抽象风景:《拉旺杜》、《带有黄色印迹蓝色(巨大的蓝色)》
我们从中既能看到这种创造和建构的开始,也映照出艺术在当下的转向:我们面对的世界,不再被“观看”,而是在“建造”。
请向左滑动查看上述提及的作品,按文字出现顺序排列
嘉宾介绍

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大学图像学实验室首席专家,上海外国语大学世界艺术史研究所所长,德国考古学院通讯院士,曾任国际艺术史学会主席(2016–2021)。长期主编《中国当代艺术年鉴》、主持“中国现代艺术档案”与《汉画总录》编辑项目,致力于世界艺术史理论方法的建构与革新。著有《艺术学理论》《中国当代艺术导论十三种》《没有人是艺术家也没有人不是艺术家》等。

杨振宇,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哈佛大学访问学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等。现为艺术史学研究中心主任,兼任浙江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全国艺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委员、中国油画学会理事等工作。参与组织“贡布里希纪念讲座”和“潘天寿纪念讲座”等重大学术项目,创建策划有“城市文化与视觉生产”学术论坛、“自然之名:风景画与山水画学术考察”、上海图书馆“艺术名品”美育公开课等,倡导学术作为一种社会能量的理念。
参与方式
?? 时间 ??
6月21日(周六)
14:00– 15:30
?? 地点 ??
西岸美术馆 B1放映室
?? 费用 ??
30元/人
?? 人数 ??
80人

*名额有限,请提前扫码购票预约
本场讲座将在西岸美术馆视频号、@上海西岸美术馆小红书、上海书画出版社视频号及搜狐文化平台同步直播

*请扫描二维码或点击上方链接即可预约直播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