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近日,由深圳美术馆青年策展人、学术研究部罗先梅(罗惠菱)策划的“流动的脉搏——深南大道串起的城市史诗”经申报评审,初评入选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的“2025年全国美术馆青年策展人扶持计划”项目。

深南大道作为深圳蓝图经纬的核心轴线,是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象征符号,也承载着交通和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多重功能。从1979年建市之初的3公里砂石路,到如今横贯东西、串联繁华的“城市动脉”,深南大道的每一次延伸都镌刻着特区发展的基因密码,每一寸肌理都承载着深圳人敢闯敢试的精神图腾。建市以来,深南大道始终是深圳最鲜活的时代切片:1982年“孺子牛”雕塑在此落成,成为特区精神的永恒坐标;1990年代地王大厦拔地而起,用“三天一层楼”的速度刷新城市天际线;千禧年后华强北电子市场的霓虹与腾讯大厦的代码之光,在此交织成数字中国的序章;而今日,大道东段梧桐山下的生态绿廊与西段前海石畔的“未来之城”蓝图,正诠释着深圳从“速度”到“质量”的转型决心。它不仅是城市发展的见证者,更是千万深圳人生活的剧场,大道两侧日复一日地编织着生生不息的城市交响。
深圳美术馆致力于成为城市风向的观察者、城市记忆的保存者、城市创新的推动者,收藏了大量与深南大道直接相关的美术作品。2025年正值深圳经济特区成立45周年,基于深圳美术馆的定位以及这些作品、文献、史料、实物背后的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我馆拟策划“流动的脉搏——深南大道串起的城市史诗”专题展。本次展览既是给特区成立45周年的献礼,亦是对“藏品活化”与“城市美育”的深度实践。我们期待通过深南大道的艺术重构,让观众在车轮碾过的历史辙痕中,读懂深圳为何能成为“奇迹”的代名词。
本次展览围绕深南大道展开,以馆藏、借展及特邀创作的美术作品为基础,拟首次系统呈现深南大道建设图纸、特区报头版文献、华强北商户账本、深圳通卡原型、罗湖老火车站锈迹斑斑的轨道零件等珍贵文献和实物,共计100余件/套作品,展现深南大道如何从一条沥青轨迹,演变为承载集体记忆与时代精神的生命线。展览不仅呈现大道本身的物质变迁,更通过“建设者手记墙”“市民记忆胶囊”等互动装置,邀请每一位观众成为叙事者——让南山科技园程序员的工作日志、城中村拆迁前村民手绘的家宅地图、外卖骑手的导航轨迹、设计师的草图、学童的春游照片等,共同拼贴出属于人民的深南大道记忆图谱。
展览将带领观众穿梭时空,感受深南大道上改革开放的号角。在这里,道路不仅是物理空间的延伸,更是城市记忆的载体、创新能量的通道和人文精神的纽带,让观众在艺术与现实的共振中,触摸深圳这座“奇迹之城”的脉搏与温度。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