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4月29日起,泰康美术馆已正式推出系列项目“彩排间:艺术家个展计划”,全年内邀请5位艺术家,以个人展览项目的形式依次展出。该项目落地于美术馆东门入口处空间,围绕“出入口”“流动性”“剧场性”等空间属性与观看命题展开。
首期“彩排间:艺术家个展计划”特邀艺术家娄能斌呈现声音装置作品《古舟的孩子们Gen2》,已于6月10日圆满闭幕。


“彩排间:艺术家个展计划”
二零一零年前后泰康空间(泰康美术馆前身)曾发起“51m2项目”,向当时中国最年轻的当代艺术家抛出橄榄枝,成功推出一批至今具有影响力的青年艺术家。之后的“日光亭”系列展进一步促进艺术与公众的互动。打破年龄界限,使教育背景更加多元的艺术家和策展人脱颖而出,使不同学科间围绕当代艺术产生更丰富且具体的互动。泰康空间作为国内独树一帜的非营利艺术机构,陪伴着艺术工作者共同成长,让中国当代艺术的主体性潜能焕发光彩。

当前,全球化进入新的阶段,人工智能技术全面渗透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人文价值面临全新挑战。在建构中国现当代美术史、图像史及新媒介艺术学术体系的同时,泰康美术馆推出了全新项目“彩排间”。作为泰康美术馆面向探索的项目空间,致力于推动当代艺术个案的深度呈现与研究。
泰康美术馆以CBD公共空间为新的坐标;以兼具公共性与私密性的“剧场空间”为框架;以调和经验与反馈的“实验时间”为方法,为创作者打造 “彩排间”。该项目将秉承泰康空间51㎡项目与“日光亭系列”的传统 ,持续探索中的中国当代艺术主体性价值建构,并始终陪伴鲜活的艺术实践共同成长。
第二期“彩排间:艺术家个展计划”:冯山
《地点,遗址,地图册》


第二期“彩排间:艺术家个展计划”特邀艺术家冯山呈现装置作品《地点,遗址,地图册》(Site, Relic, Atlas)。
冯山毕业于雕塑专业,她的作品大都有着雕塑的触感,虽然她也使用一些现成品来构建装置的空间,但总是从中流露出“塑造”的痕迹,她将工业制品,纪念物,用她的双手粘合,填充,反复打磨成固定下来的形状,她为作品所付出足够多的“体力”,使观众明确的感知到她用“双手”所唤醒的感性力量。
冯山曾在作品方案阶段驱车去很远的地方采购样品,只为展示她认为“对”的金属反光。她的手不停地在筛选后的材料上比划,摩擦,以说明她认准的“颜色”——这一视觉上的“判断”必须要经过她指尖的确认,才被允许通过,这是冯山给策展人辛云鹏最深刻的印象。她也不太习惯展览方案在软件中提前铺陈,总是亲自抱着一些作品零件来现场比对,似乎是要拿自己的身体尺度来度量作品将要“落实”的分寸,一个无法脱身于实在空间的作者,她相信触感对视觉的塑造,相信质朴的艺术劳作最终将融入到作品感知中去。
冯山并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雕塑家,她的工作室中散落着很多作品动机,之所以说“散落",那是一些铺开的黑色卡纸,她像裁缝一样将它们裁剪出各种形状,她从这些影子般的纸片中寻找通往“阻隔”的道路,发现并提升她觉得“对”的坐标。冯山的装置便来源于此,通过铸造,板材的切割,和空间的装置,使“制图”延展在空间中,或抬升为可被身体感知的标记物。将动物、植物、单词、箭头,河流的形状拼接在一起,或叠影成她经验中“模糊”的存在。

冯山 《地点,遗址,地图册》(局部) | 2020-2025 | 铜,不锈钢板,木板 | 尺寸可变
《地点,遗址,地图册》并不是一个趋于中心位置观看的对象,而是散落在“场域”内部的个体“记忆”——需要观众途经,而不是注视。这种对于传统雕塑审美的叛逆不仅来自于作品的装置感,也来自于她在处理局部造型中的具体方法。她对平面投影的关注,一种反雕塑的观察对象,“剪影”被她用于塑造实在的空间,去唤醒观众对实存之物的想象。冯山以细腻的方式呈现这些黑色物质,“剪裁物”,“拉伸物”,“雕塑物”,颜色在硫酸铜或硝酸银的化学变化中稳定下来,使它们的“时间感”在空气中凝结成作品表面的黑色或银灰色“结痂”,给公共空间的理性置入异质性的神秘色彩。

展览信息

往期回顾
“彩排间:艺术家个展计划”现已完成第一期,该期项目由艺术家娄能斌呈现声音装置作品《古舟的孩子们Gen2》。
“彩排间:艺术家个展计划” #1 娄能斌 《古舟的孩子们Gen2》 泰康美术馆展览现场 2025

首期“彩排间:艺术家个展计划” #1 娄能斌 开幕现场
展览期间,艺术家娄能斌与策展人辛云鹏邀请6位与声音结缘的嘉宾——秦思源、杨紫、王光乐、刘聪、韩五洲、罗素质,共同聚焦展览的核心主题——“声音” ,与现场观众深入探讨了不同创作媒介的听觉性与可能性。
超越声音艺术:“声”与“音”之间的交谈 论坛现场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