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中国美术馆主办的《笔墨重辉——崔振宽艺术展》于2025年6月11日下午三点在中国美术馆隆重开幕。本次展览系文化和旅游部2025年度国家美术作品收藏与奖励项目。此次展览也是崔振宽继1994、2002、2015年后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第四次个人艺术展。崔振宽先生慷慨捐赠了各创作时期、各类规格作品30幅,彰显了他的家国情怀,为中国现当代艺术史研究提供了珍贵范本。
展览分为“无始无终”“奇峰搜尽”“山河纪游”“畅神问道”“山外之山”五大单元,共展出作品170余幅,其中“无始无终”“畅神问道”“山外之山”,三个单元为艺术家80至90岁十年间的突破性探索。“奇峰搜尽”是画家1960年代至今写生、小品的集中展示。“山河纪游”为画家1990年代至2015年创作历程的回顾单元。
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为崔振宽颁发捐赠证书

开幕式由中国美术馆副馆长潘义奎主持,民盟中央副主席、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艺术界代表、著名画家程大利,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主席、西安美术学院院长朱尽晖先后致辞,开幕式上还举行了简洁而隆重的捐赠仪式。
参观展览、出席开幕式的嘉宾有:民盟中央副主席、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中国美术馆党委书记安远远,中国美术家协会原副主席徐里,中国文促会主席杨晓阳,中国国家画院院长、中国美协副主席刘万鸣,中国美术家协会分党组书记屈健,中国国家画院原院长卢禹舜,陕西省美协主席、西安美术学院院长朱尽晖,中国美术馆党委副书记于华音,中国美术家协会秘书长王平,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发展中心副主任乔宜男,李可染画院院长李庚,中国工艺美术馆副馆长杨斌,李可染画院理事长、李可染艺术基金会副理事长王鲁湘,北京画院院长吴洪亮,著名音乐家、中国歌剧研究会副会长赵麟,今日美术馆理事长张宝全,中国国家画院办公室主任董雷,陕西国画院院长、陕西省美协副主席张华,陕西省美术博物馆馆长、陕西省美协副主席王潇。
出席开幕式的嘉宾还有:著名艺术家杨力舟、张立辰、贾方舟、王迎春、程大利、邱振中、王林、张晓凌、刘进安、李孝萱、张羽、任戎、李惠昌、刘庆和、尚辉、金锋、崔东湑、朱京生、孔戈野、王非、张渝、屠鸿辉、夏福宁、张方白、方向、钟飙、王春辰、杨卫、丘挺、王芸、郭红梅、沈沁、王赫赫、沙海龙、王东声、戴莹等各界嘉宾观众共400余人参加了开幕式。

吴为山先生在开幕式致辞中强调了国家捐赠展的意义,深情回顾了10年前他初任中国美术馆馆长时主办的《苍山无言——崔振宽作品展》的盛况。他认为从“苍山”到“笔墨”,从“笔墨”到“重辉”,崔振宽先生守正创新,作品气象形成了强大气场,他的焦墨体系,是对笔墨本体的坚守,更是对笔墨精神的深度挖掘,洋溢着文化自信,体现了勃发的生命力量。正是在“守正创新”的张力中,他窥见了艺术创作的堂奥:不是对传统的简单复制,也不是对外来艺术的盲目追随,而是在文化主体性的根基上生发出当代表达。吴为山表示,他以“振笔写象天地宽”为题撰写的展览序言不仅是对崔先生艺术的总结,也是对所有艺术工作者的祝愿,希望大家都能在“振笔写象”的道路上永葆初心,勇攀高峰,终见天地宽阔!

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出版社原总编辑程大利先生致辞
程大利先生将崔振宽定位为一个深沉的追问者和卓绝的实践家,并从1、深度意识:扎根文脉、叩问笔墨价值,2、问题意识:直面困境、求解当代答案,3、实验状态:笔耕不辍、勇探笔墨险途三个视角阐释了崔振宽艺术探索的学术路径和艺术成就。他认为,崔先生已耄耋高龄,仍向未知领域发起挑战,不断寻求新的突破,是对生命意义最雄辩的阐释。

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主席、西安美术学院院长朱尽晖先生致辞
朱尽晖先生表示,崔振宽先生逾耄耋之年,是新中国美术教育培养的杰出艺术家,中国山水画的高峰,西北艺术走向全国的旗帜。其艺术生涯几乎与20世纪中后期中国画的现代演进相同步,跨越两个世纪,见证并深度参与了近百年来中国画的发展与变革。他将满构图,符号化的现代美学与中华民族精神相融,成为中国水墨现代转型的关键推动者,尽显大家风范。

艺术家崔振宽先生致答谢辞
崔振宽先生致辞中表示,他将作品不计工拙、不论成败地和盘托出,得到同行、理论界和广大观众的认可与好评,非常感谢,他认为自己只是取得了一点微不足道的成绩,把30幅作品捐献给中国美术馆收藏,把它变成国家和社会的公共文化产品,能够更好的与观众见面,是他的不变初心。

中国文促会主席杨晓阳先生
中国文促会主席杨晓阳先生表示:崔先生的创作跨度大,具象、意象、抽象都在笔墨实验中进行。他对传统有深入地思考又是一种当代表达。在中国画从高原到高峰的挺进中,崔先生功不可没,已经进入到开出世纪之花的境界。

中国国家画院院长、中国美协副主席刘万鸣先生

中国国家画院原院长卢禹舜先生
中国国家画院原院长卢禹舜先生表示:感动于崔先生作品中笔墨的力量、温度和情感,在对笔墨的提炼、打造和升华中,崔先生实践了对优秀文化传统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张立辰先生
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张立辰先生讲到:如果说艺术家是艺术世界的造物主,崔振宽符合这个定位,他的特殊性在于他抓住了笔墨精华,意象、写意。在表现性上,他是从意向的角度和局部的角度来处理,他有创新的思维。在传统与现代两极、生活与艺术两极、中国与西方两极三个维度中站定了自己的位置。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邱振中先生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邱振中表示:在崔先生的努力下,焦墨已经成为中国绘画的一个重要思路。

中国国家画院艺术家张立柱先生
中国国家画院艺术家张立柱表示:崔老在我学画时就是偶像,崔先生在中国画的创作中,正如李可染所说,用最大的功力打进去,我觉得在笔墨上他探底式的研究并能触底后反弹出来,笔墨已如基因融入骨中。他的笔墨自觉像是老天给的。在中国山水画的现代转型中,他是带路者,他的天性、厚度、现代精神促成他站在了时代的坐标点上。

天津美术学院教授李孝萱先生
天津美术学院教授李孝萱认为,崔先生是有大厚德的人,他在艺术表现上最为重要的是不保守,一直在求变,他有一颗与生俱来的诗心。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春辰先生

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刘进安先生
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刘进安表示:崔先生创造了新的焦墨图式,他的笔墨具有巨大能量和可能。

独立策展人、艺术家张羽先生
艺术家张羽认为,崔先生是以书写探求水墨画的未来性,在黄宾虹得意忘形之后的进一步努力,不以形为根本,形成了笔墨自觉,在中国当代水墨发展40年历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德国波恩当代艺术馆创始人、策展人任戎先生
曾在德国哈根国家美术馆和波恩当代艺术馆为崔振宽策展的艺术家任戎表示:崔振宽先生的新作令人震惊、震撼。同行观展的十余位德国艺术家对崔振宽艺术的能量充满敬意。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朱京生先生

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王东声先生
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王东声表示:黄宾虹之后,崔老在笔墨体系上有更新的探索,走得更为深远。他已90高龄还在不断创新,对年轻艺术家有极大的启发和影响。
开幕式现场
研讨会现场


展览现场












《笔墨重辉——崔振宽艺术展》引发了不同年龄、不同文化背景社会各界观众的共鸣,在艺术界引发强烈反响。展览将持续至6月17日,作为艺术家从艺七十年的系列活动,崔振宽艺术展还将在南京、杭州、广州、西安等地巡回展出。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