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dex}}/{{bigImglist.length}}
{{memberInfo.real_name}}
{{commentname}}

Ropac 首尔展览|李康昭(Lee Kang So):以烟霞为居 与风月为友

{{newsData.publisher_name}} {{newsData.update_time}} 浏览:{{newsData.view_count}}
来源 | {{newsData.source}}   作者 | {{newsData.author}}



Ropac 首尔展览|李康昭(Lee Kang So):以烟霞为居 与风月为友 崇真艺客


Ropac 首尔展览|李康昭(Lee Kang So):以烟霞为居 与风月为友 崇真艺客




李康昭

Lee Kang So


“以烟霞为居 与风月为友”

Dwelling in Mist and Glow




展览时间

2025年6月13日—8月2日


展览地址

 Thaddaeus Ropac 首尔堡垒山



《无题-(N)91142》(细节),1991年。

布面油画。198 x 243 厘米。



参展参展术

无论是绘画或雕塑,我都希望所有作品都能形成一种结构,在此结构中,我和旁观者身上的纯粹能量能够相互影响。


——李康昭





继2024年韩国国立现代美术馆(MMCA)为李康昭(Lee Kang So)举办大型回顾展之后,Thaddaeus Ropac 首尔空间隆重呈献艺术家在本画廊的首次个展“以烟霞为居 与风月为友”。展览跨越艺术家五十年的多媒介创作历程,汇集绘画、版画、雕塑与装置作品,凝结出李康昭独具表现力的艺术语言,他的艺术实践在韩国当代艺术发展中起到了开创性作用。


Ropac 首尔展览|李康昭(Lee Kang So):以烟霞为居 与风月为友 崇真艺客

李康昭,“以烟霞为居 与风月为友”,展览现场,2025年,Thaddaeus Ropac 首尔堡垒山。摄影:Chunho An。


展览标题引自朝鲜儒学大师、16世纪著名学者退溪李滉所作的一首古典诗篇。这首诗写于其在安东山中隐居期间,体现了他对自然的深度体悟:“以烟霞为居,与风月为友。”李康昭与诗人所表达的自然合一的思想高度共鸣,亦回应他对艺术的理解——不是自我主张,而是与自然及其无常律动相和谐的一种行为。对他而言,“当心与宇宙合一,自我与对象便不再分离。”


Ropac 首尔展览|李康昭(Lee Kang So):以烟霞为居 与风月为友 崇真艺客

《无题-(N)91142》,1991年。

布面油画。198 x 243 厘米。


李康昭将东亚传统艺术与国际艺术风格融汇贯通。他流畅、熟练的笔触体现了书法与水墨画的影响,其富有印象主义色彩的水景则唤起了文人画中精神性的笔法。他的表现性笔迹亦可追溯至20世纪50年代的抽象表现主义,特别是威廉·德库宁的影响,然而却去除了西方艺术中对“个人表达”的执着。他的一些作品中的泼洒痕迹也令人联想起赛·托姆布雷(Cy Twombly)。


Ropac 首尔展览|李康昭(Lee Kang So):以烟霞为居 与风月为友 崇真艺客

李康昭,“以烟霞为居 与风月为友”,展览现场,2025年,Thaddaeus Ropac 首尔堡垒山。摄影:Chunho An。


李康昭借由这些艺术流派的表现力,开辟出一条独具一格的绘画之路。正如艺术史学者罗伯特·C·摩根(Robert C. Morgan)所言:“手势即本源动作,是通往空间之道,是自然中一切生机与高贵丰盈之物的‘道’。”与画笔交融的过程中,李康昭试图唤起“气韵生动”——即第五世纪中国绘画理论《古画品录》中所强调的,从艺术家流转至作品的生命能量。他曾说道:“只有不断的修炼与磨练,才能在身体与画笔、颜料与画布的互动中精确地传达我的精神。”


Ropac 首尔展览|李康昭(Lee Kang So):以烟霞为居 与风月为友 崇真艺客

《无题-90207》,1991年。

布面油画。130.3 x 162.1 厘米。


此次展览呈现李康昭绘画实践的演进历程,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鲜少展出的作品到2010年代的近作不等。他艺术风格的演变,可从反复出现的鹿、鸭与船这些母题中窥见一斑。画中的“孤舟”意象在艺术家笔下尤具象征意义。正如艺术评论家峯村敏明(Minemura Toshiaki)所写:“它既是‘渡越’的象征,划过水面驶向彼岸,又是一种向绘画真实的‘超越’,超越图像边界的抵达。”他进一步指出:“这种‘渡越’正是李康昭作品中东西绘画传统汇聚与认同的交汇点。”


Ropac 首尔展览|李康昭(Lee Kang So):以烟霞为居 与风月为友 崇真艺客

《无题-88008》,1988年。

布面油画。182 x 227 厘米。


早期作品中,船只形象细致明确,而在之后的绘画中则逐渐简化为轮廓线条,最终让位于艺术家富于感性与即兴性的笔触。峯村指出:“李康昭作品的奇特吸引力并非源于画中形象,而是在于形象与那些威胁、否定它们的元素之间的冲突与对话。”随着时间推移,纯粹的抽象笔法愈发取代了“孤舟”的具象形象,成为艺术家表达自然力量神圣性的主要手段。


Ropac 首尔展览|李康昭(Lee Kang So):以烟霞为居 与风月为友 崇真艺客

《宁静-16229》,2016年。

画布上丙烯。218 x 291 厘米。


展览亦营造出李康昭绘画与雕塑之间的丰沛对话,彰显贯穿其创作的“纯粹能量”。例如《无题-94095》(1994)中,画布上的“孤舟”跃然三维空间,于展厅地面上静静滑行,四周点缀着仿佛立体笔触的青铜块。雕塑装置作品《八津岛》(1981/2017)则如山脉般自地面蜿蜒而出,进一步引导观众感受艺术家的生命流动。这些作品仿佛让时间暂停,正如艺术家所说:“当主体与客体合一,留下的只有相互生成的寂静过程。”


Ropac 首尔展览|李康昭(Lee Kang So):以烟霞为居 与风月为友 崇真艺客

《无题-94095》,1994年。

青铜。70 x 85 x 35 厘米。


1990年代是李康昭雕塑创作的实验高峰期,他对“六面体”材料的变化性尤感兴趣。他尝试将扁平粘土立方抛向空中,任其自由落地,以“自我生成”的方式完成创作。如同印象派反复描绘同一物象以捕捉光线之变幻,李康昭的雕塑同样致力于为自然变动的过程赋形。他由陶瓷、青铜、铁与铝构成的“触感堆叠”,在濒临崩塌的边缘上平衡前行,如评论家埃莉诺·赫特尼(Eleanor Heartney)所言,“凝结出自然界意外之美的诗性雕塑”。


Ropac 首尔展览|李康昭(Lee Kang So):以烟霞为居 与风月为友 崇真艺客

李康昭,“以烟霞为居 与风月为友”,展览现场,2025年,Thaddaeus Ropac 首尔堡垒山。摄影:Chunho An。




Ropac 首尔展览|李康昭(Lee Kang So):以烟霞为居 与风月为友 崇真艺客

收藏垂询请扫码联系

画廊亚洲区总监 朱端丽





关于艺术家


Ropac 首尔展览|李康昭(Lee Kang So):以烟霞为居 与风月为友 崇真艺客

 李康昭肖像。摄影:Chan Woo Park。


李康昭 (1943年出生于韩国大邱) 是韩国最杰出的当代艺术家之一。自1970年代以来,他一直致力于摄影、绘画、版画、雕塑、装置和表演,发展出一种高度实验性的艺术实践,深刻影响了韩国当代艺术的发展。李康昭早期的绘画实验源于他对画布本身的审视,他拉动每一根线,在粗糙的麻布表面上创造出小开口和褶皱。自1980年代以来,李康昭将注意力转向笔触,融合传统和现代形式,并用画布代替宣纸,用颜料代替墨水。密集的横向和纵向颜料涂抹,让位于鸟类、鹿、船只、山脉和房屋的稀疏表达——风格的简化传达了一种贯穿世界的活力,而不是对其形态的逼真再现。与此同时,富有表现力、简约的单色放大笔触构图让人联想到书法和东亚文人山水画传统,同时也体现了西方极简主义的美学。李康昭偏爱长柄东亚毛笔,因为它能够更密切地反应持笔者身体动作的微妙之处,他在湿地上快速作画,以达到笔与手、身体与情感的结合状态。


李康昭生活和工作在安城市(韩国京畿道)。1965年,他毕业于首尔国立大学绘画系,随后几十年参与了许多前卫艺术活动。1970年,李康昭成为艺术团体“新体系(Shincheje)”的创始成员之一,该团体对首尔当时的主流艺术圈持挑衅性反对态度。1974年,他参与创办了大邱当代艺术节,并倡导在韩国城市中心以外地区培养区域艺术实践。1985年至1986年,他担任纽约州立大学奥尔巴尼分校客座艺术家,同时在庆尚国立大学担任教授。1991年至1992年,他参加了MoMA PS1的工作室艺术家计划。这些国际际遇表明李康肃在其职业生涯早期几十年的作品影响广泛,他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实践,与其他前卫运动的遗产一起发展,包括日本的物派(Mono-ha)、韩国的实验艺术、美国的极简主义和意大利的贫穷艺术(Arte Povera)。


李康昭的作品在韩国国内外广泛展出。2023年至 2024年间,他的作品与同时代艺术家的作品共同在大型机构巡回展览“唯有青春:1960年代至1970年代的韩国实验艺术”(Only the Young: Experimental Art in Korea, 1960s–1970s)中展出,该展览在首尔国立现代美术馆、纽约所罗门·R·古根海姆博物馆和洛杉矶汉默博物馆展出。在他五十年的艺术生涯中,这位艺术家在无数其他机构展览中展出过作品,包括大邱美术馆(2021年;2020年;2018年;2011年);洛杉矶郡立艺术博物馆(2019年);圣艾蒂安大都会现代与当代艺术博物馆 (MAMC+)(2016 年);伦敦泰特现代美术馆(2012-13年);尼斯亚洲艺术博物馆(2006年);庆州 Artsonje 博物馆(2003年);北京中国美术馆(1995年);利物浦泰特美术馆(1992年);伦敦巴比肯艺术中心(1992年);纽约布鲁克林博物馆(1981年);悉尼新南威尔士美术馆(1976年);巴黎国立现代艺术博物馆(1975年)。李康昭的作品被诸多重要国际机构收藏,包括庆州Artsonje博物馆、大邱美术馆、津市三重县立美术馆、果川国立现代美术馆、伦敦 V&A 博物馆;以及法兰克福书面艺术基金会等。



上下滑动阅读更多




关注我们


官网|www.ropac.net


画廊地址


伦敦伊利府邸 | LONDON ELY HOUSE
37 Dover Street, London W1S 4NJ 

+44 (0)20 3813 8400


巴黎玛黑 | PARIS MARAIS
7 Rue Debelleyme, 75003 Paris 

+33 (0)1 42 72 99 00


巴黎庞坦 | PARIS PANTIN
69 Avenue du Ge?ne?ral Leclerc, 93500 Pantin 

+33 (0)1 55 89 01 10


萨尔茨堡卡斯特别墅 | SALZBURG VILLA KAST 

Mirabellplatz 2, A-5020 Salzburg 

+43 (0) 662 881 3930


萨尔茨堡哈雷 | SALZBURG HALLE 

Vilniusstrasse 13, 5020 Salzburg

+43 (0) 662 876 246


首尔堡垒山 | SEOUL FORT HILL2F, 122-1 Dokseodang-ro Hannam-dong, 

Yongsan-gu 04420, Seoul

+82 2 6949 1760 



Ropac 首尔展览|李康昭(Lee Kang So):以烟霞为居 与风月为友 崇真艺客

{{flexible[0].text}}
{{newsData.good_count}}
{{newsData.transfer_count}}
Find Your Art
{{pingfen1}}.{{pingfen2}}
吧唧吧唧
  • 加载更多

    已展示全部

    {{layerTitle}}
    使用微信扫一扫进入手机版留言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长按识别二维码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item}}
    编辑
    {{btntext}}
    艺客分享
    {{mydata.real_name}} 成功分享了 文章
    您还可以分享到
    加载下一篇
    继续上滑切换下一篇文章
    提示
    是否置顶评论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取消置顶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删除评论
    取消
    确定
    登录提示
    还未登录崇真艺客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
    立即登录
    跳过
    注册
    微信客服
    使用微信扫一扫联系客服
    点击右上角分享
    按下开始,松开结束(录音不超过6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