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竹灵乐语:竹制乐器主题展”海报
展览主题
竹灵乐语:竹制乐器主题展
联合策划
声音艺术博物馆
云南师范大学杨琛教授
中国音网
展览时间、地点
2025年6月21日-9月21日
声博“音乐”厅
开幕时间
2025年6月21日(周六)14:30
开幕嘉宾
秦思源:声音艺术博物馆联合创始人;
魏小石:中国音网总编辑、音乐档案学者;
杨琛:云南师范大学教授、民族音乐学者;
陈学礼:云南大学博物馆影视人类学实验室负责人、民族音乐学者;
向雪飞:四川省曲艺研究院演员、国家级非遗四川金钱板"邹派"第二代传人。
开幕流程
14:30–15:00
签到,观众入场。
15:00 – 15:20
开场秦思源、魏小石、杨琛分别介绍展览理念、竹乐器档案与乐器收藏背景。
15:20–15:30
战略合作签订。中国音网与声音艺术博物馆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未来将在声音文化遗产保护与当代艺术呈现领域展开深度合作。
15:30–16:00
展品解读。杨琛教授带领观众深入解读展品,分享田野调查中的珍贵见闻。
16:00–17:15
论坛讨论互动。围绕“竹乐器的文化传承与当代创新”,嘉宾:秦思源、魏小石、杨琛、陈学礼和现场观众参与讨论互动。
17:15–18:00
现场演出。四川金钱板向雪飞表演,展现传统曲艺与竹制乐器的融合魅力。
6月21日,由声音艺术博物馆、云南师范大学杨琛教授与中国音网联合策划的“竹灵乐语:竹制乐器主题展”将于声博音乐展览单元正式启幕。展览以"竹灵乐语"为题,寓意竹子这一自然造物的生命力与灵性,与人类创造音乐的本能相遇,在适宜的自然与文化环境中,孕育出丰富多样的竹制乐器与声音表达。

资料图(彝族 菲力 单簧类簧管气鸣乐器)
本次展览所展出竹制乐器及对应音频,均来自杨琛教授及其团队在多年田野考察基础上广泛收集的成果。展览通过立体呈现竹乐器的物理结构,并融合研究文献、历史影像与多媒体资料,实现声音与图像、知识与感官的深度交汇。在聆听方式上,展览打造沉浸式声场,并结合多角度纪录短片,为观众营造声影交织的感官空间。在音响档案方面,中国音网提供了珍贵的竹乐历史录音资料,观众可“听读”跨越时空的竹音记忆,感受不同时代、不同族群对竹乐器的诠释与情感表达。
本次展览为期三个月,将围绕三大主题单元展开:「恋爱功能竹乐器」「濒危的竹乐器」「仪式用竹乐器」。展期内还将举办工作坊、音乐会及学者对谈等系列活动,构建多维度的文化参与体验。

资料图(哈尼族 拉比 哨咀类边棱音气鸣乐器)
本展览在三个维度实现创新突破:策展维度——突破传统民俗器物展示范式,以多媒体艺术装置重构竹乐器呈现方式,凸显其作为声音艺术媒介的当代美学价值与跨文化创作潜能;学术维度——设计出具有民族音乐学、区域音乐地理研究深度的艺术呈现,将学术研究与艺术表达有机融合;体验维度——通过声场拓扑矩阵与光影叙事构建沉浸式场域,在自然与人文、物质与文化的交互中生成新型感知体验,完成传统音乐遗产的创造性转化。
展览开幕当天,声音艺术博物馆联合创始人秦思源先生将与云南师范大学杨琛教授,共同为观众导览。在随后的研讨会环节,云南大学陈学礼教授将播放其拍摄的多段以竹为题材的纪录影像,并分享其在云南地区的竹文化影像志实践经验。
秦思源先生、杨琛教授、陈学礼教授与魏小石博士将围绕竹乐器与音乐文化的传播可能,与现场观众展开深入交流与讨论。开幕式还特别邀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四川金钱板“邹派”第二代传承人、四川省曲艺研究院金钱板演员、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向雪飞现场演出。(编者注:四川金钱板是源于四川地区的传统曲艺形式,表演者左手执两块嵌有古铜钱的竹板,右手持一块竹板击节,以说唱形式讲述故事,节奏明快、韵味十足。其名称“金钱板”便源于竹板中镶嵌的铜钱所发出的清脆声响。)


声音艺术博物馆院落地图


扫一扫或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
微信号:soundartmuseum
网站:www.soundartmuseum.org
小程序:SAM声音艺术博物馆
联系电话:010-89588995
开放时间:
周一闭馆
周二至周日
10:00—18:00
(17:20 停止入场)
地址:声音艺术博物馆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