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dex}}/{{bigImglist.length}}
{{memberInfo.real_name}}
{{commentname}}

HO(W)PINION观点|从工科视角看人工智能艺术(二)

{{newsData.publisher_name}} {{newsData.update_time}} 浏览:{{newsData.view_count}}
来源 | {{newsData.source}}   作者 | {{newsData.author}}
HO(W)PINION观点|从工科视角看人工智能艺术(二) 崇真艺客


为了让每一次精心策划和呈现的展览具有更持久的话题性,我们鼓励当代艺术领域的写作者、评论人针对展览发表个人观点,让艺术批评在美术馆得到落地反响。


最近几期的“HO(W)PINION 昊观点”栏目,我们将向大家分享一系列来自上海创智学院的同学们对HOW混合智能艺术季双展“后窗·寓言”、“穿越本体——机器人艺术中国”发表的展评,以多元的视角解读这两个展览。同时,我们向所有热爱当代艺术的朋友们发出召唤,欢迎大家积极参与,平等、公允、犀利、激情地用文字表达你对艺术展览的意见和态度。


你有观点,昊有平台,来不来?





《从?科视角看??智能艺术》

  HOW混合智能艺术季 展评  

  文 | 上海创智学院 郑鹏 


这次参观了昊美术馆的“HOW混合智能艺术季”,最大的感悟就是——我们工科生的思维,跟非工科生,或者说艺术家的思维,真的有非常大的不同。虽然这一点在之前的教学过程中也有体会,但这次的参观让我更加深刻体会到了这个不同。作为一个人工智能专业的学生,我对AI的理解非常“理性”,另外我觉得可能大部分AI的从业者应该也是差不多的想法:在现有的框架下,AI不是生命,也不会有意识。AI就是算法对数据的拟合结果,它能生成内容,是因为我们给它喂了大量样本、设计了优化目标,不是它自己“想”出来的。


但在美术馆看到的那些作品和解说,真的让我意识到,很多艺术家是在把AI当成一种新的生命形式去进行思考和创作的,他们关注的不是AI的精度、速度,而是AI对我们人类认知、文化、社会关系的影响。



01

 “后窗·寓言”


HO(W)PINION观点|从工科视角看人工智能艺术(二) 崇真艺客

「后窗·寓言」展览中的墙面文献,2025?昊美术馆


美术馆一楼呈现的展览是“后窗·寓言”,其中墙面上的一个问题吸引了我的注意力:“在AI的影像创作中,是否存在‘错误’或‘混乱’的美学,挑战传统的美学标准”。从我们搞模型训练的角度来说,这种“错误”往往是模型没训练好导致的。但艺术家反而喜欢这种“错误”和“混乱”。他们觉得这些不确定性、不完美,反而打破了传统图像的套路,给人新的想象空间。


HO(W)PINION观点|从工科视角看人工智能艺术(二) 崇真艺客

张文心,《次表面湿生域:双蛹》,2020,有声彩色高清影像,时长8'11'',2025?昊美术馆


比如我看到一件作品像是在展示自然中的某种东西,但画面非常凌乱、虚假,像是AI“梦”出来的东西。对我来说,这是模型拟合失败的产物,但在艺术家艺术化手法的加工之下,它们反而蕴含了某种美学,甚至是哲学上的内容表达。




02

 “穿越本体:机器人艺术中国”


二楼的展览“穿越本体——机器人艺术中国”,更偏哲学和人机关系的讨论。介绍里提到,“‘机器人作为具身智能的最终载体’的最大特质就是,机器人能够以主人公的视角去自主感知物理世界,而不是被动地等待数据投喂来实现智能化。”


HO(W)PINION观点|从工科视角看人工智能艺术(二) 崇真艺客

邓碧文,《创世AGENT》,2025,AI仿生机器人、惰性气体等离子环装置、AIGC视频,110×60×122cm,2025?昊美术馆


作为一个方向不是具身智能的人,我对这段话的认知可能稍微有点不同,我觉得具身智能与别的方向的差异不是在于“主动”与“被动”,因为哪怕是机器人也是遵循我们设定好的训练模式,所谓的“主动”,其实也是我们设计好的各种传感器传输给它的数据。我认为最大的不同在于它(机器人)直接在现实世界中进行交互,这种交互能使得它获得现实世界里的各种图像和触觉数据等,而不是依赖于模拟器或者说合成数据。


HO(W)PINION观点|从工科视角看人工智能艺术(二) 崇真艺客

张浚琪,《绝对真实幻觉》,2022,3D打印、金属、电机,170x90x170cm,2025?昊美术馆




03

 总结  


这次参观最大的启发就是:我们这些搞技术的工科生,可能过于习惯从“工具”角度看AI,而艺术家更愿意从“存在”甚至“未来文明”的角度去想象AI。这种跨界的碰撞,其实挺有意义的。虽然我依然不认为AI能成为真正的“生命”或“主体”,但我也意识到,仅靠我们工科的方式,是无法回答所有关于AI的问题的。艺术、哲学、人文这些视角,可能没法提升模型精度,但它们能让我们看到技术之外的可能性。而这些“可能性”,可能也是值得我们持续关注的东西。


HO(W)PINION观点|从工科视角看人工智能艺术(二) 崇真艺客
HO(W)PINION观点|从工科视角看人工智能艺术(二) 崇真艺客

刘佳钰&黄恩琦,《幻觉机器》,2025,机器人装置、仿生机器人结构、人工智能图像声音识别、人工智能语音互动,2025?昊美术馆





HO(W)PINION观点|从工科视角看人工智能艺术(二) 崇真艺客


HOW昊美术馆混合智能艺术季双展“后窗·寓言”&“穿越本体——机器人艺术中国”正在展出中。



在一楼展厅呈现的新展“后窗·寓言”由艺术家费俊带领的某集体策展团队与昊美术馆策展团队共同打造,通过17位(组)国内外艺术家的25件作品,呈现文本、声音、装置和互动体验的交错中,AI不但是窗口,更拥有某种寓言涌现的存在。展览将展出至2025年8月17日。



二楼展厅呈现的展览“穿越本体——机器人艺术中国”由张海涛策划,展览集结19位(组)中国艺术家的25件作品参展,以中国的人形机器人艺术为研究方向,强化人形具身机器人研究领域与艺术的结合。展览将展出至2025年7月13日。


欢迎大家前来现场观展!


 更多展览相关阅读:

HOW混合智能艺术季双展4月21日开幕

HOW 展览|混合智能艺术季新展「后窗·寓言」

HOW 展览|混合智能艺术季新展「穿越本体——机器人艺术中国」

HOW 展览|跟随策展人走进「后窗·寓言」

HOW 展览|策展人讲述「穿越本体——机器人艺术中国」

HOW TALK|「后窗·寓言」&「穿越本体——机器人艺术中国」开幕研讨会预告

HOW 展览|「后窗·寓言」&「穿越本体——机器人艺术中国」布展花絮剧透

HOW展览|「后窗·寓言」&「穿越本体」正式开幕

HO(W)PINION观点|人工智能的艺术与伦理

HO(W)PINION观点|从窗后看未来,与机器人对话人性

HO(W)PINION观点|从工科视角看人工智能艺术


HO(W)PINION观点|从工科视角看人工智能艺术(二) 崇真艺客
HO(W)PINION观点|从工科视角看人工智能艺术(二) 崇真艺客
HO(W)PINION观点|从工科视角看人工智能艺术(二) 崇真艺客






HO(W)PINION观点|从工科视角看人工智能艺术(二) 崇真艺客






HO(W)PINION观点|从工科视角看人工智能艺术(二) 崇真艺客






HO(W)PINION观点|从工科视角看人工智能艺术(二) 崇真艺客







HO(W)PINION观点|从工科视角看人工智能艺术(二) 崇真艺客
HO(W)PINION观点|从工科视角看人工智能艺术(二) 崇真艺客

昊美术馆(上海)是具备当代艺术收藏、陈列、研究和教育功能的全新文化机构,坐落于上海浦东,共有三层展览和活动空间,总面积约7000平方米,于2017年9月正式对外开放。昊美术馆地处张江高科技园区,充分发挥地域特色,让更多观众在工作之余前来美术馆观展,以此建立全新的艺术综合体和浦东文化新地标。昊美术馆通过持续深入地建立与国内外艺术家、艺术机构、艺术项目之间的互动,举办高质量的国际性当代艺术展,建立国际化的交流及展示平台,促进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当代艺术的繁荣发展,以及东西方当代艺术的交流与合作。

HO(W)PINION观点|从工科视角看人工智能艺术(二) 崇真艺客
HO(W)PINION观点|从工科视角看人工智能艺术(二) 崇真艺客

{{flexible[0].text}}
{{newsData.good_count}}
{{newsData.transfer_count}}
Find Your Art
{{pingfen1}}.{{pingfen2}}
吧唧吧唧
  • 加载更多

    已展示全部

    {{layerTitle}}
    使用微信扫一扫进入手机版留言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长按识别二维码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item}}
    编辑
    {{btntext}}
    艺客分享
    {{mydata.real_name}} 成功分享了 文章
    您还可以分享到
    加载下一篇
    继续上滑切换下一篇文章
    提示
    是否置顶评论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取消置顶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删除评论
    取消
    确定
    登录提示
    还未登录崇真艺客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
    立即登录
    跳过
    注册
    微信客服
    使用微信扫一扫联系客服
    点击右上角分享
    按下开始,松开结束(录音不超过6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