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14日,湖北美术馆联合湖北美术出版社举办了“艺术图书共享——书友交流会:笔墨千年 经典永续”,邀请到《历代经典国画画谱》系列图书的三位作者张阳、周巍、陈含章,带领观众深度探索中国传统绘画的奥秘,开启了一场穿越千年的笔墨对话。

△活动现场

现场观众认真聆听△




△张阳解析画中的“艺术密码”
张阳以妙趣横生的“艺术密码”切入主题,解读《五牛图》《丰稔图》《果熟来禽图》《三友百禽图》等经典作品。从“宰相的田园情怀”到“吉祥寓意的生动诠释”,揭示了画中细节蕴含的智慧与情感:“艺术家不仅是画家,更是生活的观察者。”那些简洁的构图设色背后,常隐藏着对政治、哲学与人生的多样思考。




△周巍解析山水画
“我们觉得古画山水与现实不同,其实是我们与自然的距离远了。”
周巍向大家梳理了山水画的演变,强调其“脱胎于人物画”。通过对比实景与古画,他指出古代画家并非脱离生活的“造景者”,而是深入自然的“记录者”。他鼓励大家“走进真实的山水世界”,去“看”“走”“感”,才能理解宋人为何画“石上长松”,领悟“写意”的深意。




△陈含章深度解析中国画传承逻辑
陈含章聚焦“误读”这一关键词,通过对崔白与“熙宁变法”、钱选与“戾家画说”的深度剖析,探讨画学变革背后的文化语境与历史想象。他认为,艺术史中的“误读”有时恰恰促成了风格革新与语境重建。艺术史不仅是图像的演变,更是观念的建构,“误读”可能是文化更新与转型的起点。




△现场观众提问
交流环节中,现场观众围绕如何培养艺术敏感度、理解古画与现实的差异以及欣赏中国画的本质等话题展开了讨论。

现场观众提问△
针对这些困惑,三位作者分享了自己的见解——古人所画往往是心中理想化、典型化的形象,是一种“写意”的表达,而我们能做的则是带着疑问走进自然、观察生活、不断积累和思考。现场气氛轻松热烈,观众纷纷表示收获颇丰。


△活动合影
这场“艺术图书共享——书友交流会”,让书友们在笔墨之间,感悟到中国传统绘画的智慧与温度。
湖北美术馆公共教育部将持续推出此类阅读与艺术对话活动,让“共享”不只是图书的共享,更是文化与思想的共享。下一期书友交流会,期待与您再次相逢!

照片 / 周沛璇(志愿者)
排版 / 柴子凌(实习生)
编辑 / 公共教育部
审核 / 胡 莺
· END ·
●相关链接
活动预告 | 艺术图书共享——书友交流会:笔墨千年 经典永续

展览 | 收藏 | 研究 | 教育 | 交流 | 服务
// 开放时间
周二至周日
9:00—17:00
16:30观众停止入馆
周一闭馆(国家法定节假日除外)
// 预约渠道
“湖北美术馆”官方微信公众号、
武汉文旅码小程序获取二维码
凭线上预约二维码或身份证核销入馆
// 交通信息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东湖路三官殿1号
公交:乘坐709路、402路、411路、
578路、810路、701路、552路、
14路至东湖路省博物馆站下
地铁:乘8号线至省博湖北日报站(A出口)
// 官方网站
https://wlt.hubei.gov.cn/hbmoa
// 咨询电话
027-86796062/027-86796067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