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会学家福柯提出对话是一种重要的自我构建方式。与“爱”对话,也是与自己和周遭的世界对话。通过爱,人们能够更加真实地认识自己、面对他人。基于此,金鹰美术馆开展了四期心理对话活动。分别为:<妇女节:母神之爱>、<谷雨:爱与“依恋”>、<爱的配方——MBTI告诉我们在寻找什么样的爱>、<父亲的父亲的父亲>。活动采用对话纾解的方式,探讨形态各异但同样纯粹的爱。

#安全型/焦虑型/回避型依恋?测测你的“恋爱脑”出厂设置。
#东亚老父亲之沉默的爱:“钱够吗?”……父亲对你说过最多的一句话是?
#MBTI暗号?职场最佳牛马的MBTI是?


3月8日,一场围绕女性个体处境的心理对话在金鹰美术馆开展。当女性逐步从被描绘的客体变成掌握画笔的主体,日新月异之势冉冉升起。而与之相伴的,却是无处不在的不安、窘迫、挫折,各种社会问题依然如影随形。活动采用群体对话的方式,以米尼克·希珀的《乐园之丘》为基础,探讨深埋于这些古老议题之下的当下内涵。通过分享与倾听,参与者在对话中找寻作为女性身份的发展路径。




4月19日,在谷雨节气围绕爱与“依恋”,通过经典的心理学实验,以及《相爱的柯比与史蒂芬》,《手书》,《互为肢体》,《密林中的盆栽》等作品,一同探索亲密关系的建立与发展,体悟爱与自由。



情感深处的倾诉,是谨慎而含蓄的。5月25日,参与者们围绕MBTI共同探讨爱的共鸣会引导我们走向哪里,找寻mbti里蕴藏的来自心灵深处的线索。




与父母相处,是每个人生命中重要的课题。在6月15日父亲节,工作坊成员们围圈而坐,一同探讨传统的父亲与当代的父亲、父亲角色的代际传递以及未来的父亲等话题。通过拼贴诗的形式观察自我深处的感受,通过反思与表达,在思想与对话的碰撞中探寻“父亲的父亲的父亲”。

拼贴诗分享

“爱”的含义随时代而变,但本质不变——爱是一种对美和善的追求。金鹰美术馆与“爱”对话活动已圆满落幕,针对不同的主题,结合心理学理论,带领者与参与者通过个人经验及知识的讨论分享,加深自我理解,丰富人生叙事,共同编织着关于爱的认知网络。

图片来源于网络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