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dex}}/{{bigImglist.length}}
{{memberInfo.real_name}}
{{commentname}}

【SPURS 文选】陈玺安写程起天霖:旧屋、壁画与即兴

{{newsData.publisher_name}} {{newsData.update_time}} 浏览:{{newsData.view_count}}
来源 | {{newsData.source}}   作者 | {{newsData.author}}
【SPURS 文选】陈玺安写程起天霖:旧屋、壁画与即兴 崇真艺客


【SPURS 文选】陈玺安写程起天霖:旧屋、壁画与即兴 崇真艺客
“程起天霖:愿有情”展览现场,马刺画廊,北京,2024




【SPURS 文选】陈玺安写程起天霖:旧屋、壁画与即兴 崇真艺客
文/陈玺安

走进马刺画廊的展厅,简洁的画作陈列给人初步的印象是艺术家向佛教壁画造像的传统致敬——展厅中央搭建的影壁,似乎是极简版的洞窟。悬挂在影壁内的绘画《舍身饲虎》(2024)以朦胧的空间感衬托出前景中人与动物交织的戏剧性场景,这正是敦煌绘画中广为人知的母题。画面中央,萨埵王子的形象保留了佛像绘画特有的庄严与神圣气质。大多数佛教造像洞窟在正中央的大佛背后,常常会预留一条通道,供信徒绕佛而行——这次展览的布局恰巧也呼应了这一安排。


【SPURS 文选】陈玺安写程起天霖:旧屋、壁画与即兴 崇真艺客
程起天霖,《舍身饲虎》,2024,布面油画,180 × 150 cm


这场展览展出艺术家过去三年间在台湾苗栗客家农村的工作室发展出的一系列绘画。这个以空置旧屋重新装修的空间坐落在溪谷斜坡顶端。一面侧墙上,留有艺术家在装修期间的即兴壁画尝试,将墙面的抽象纹理视为发展视觉造型的线索。艺术家偶尔也以此为基地展开交流,偶尔用即兴绘画回应来访的演奏者,偶尔也举行公开的自然音乐活动。这不免让人想起展览中《东遇西》(2024)以兼容并蓄的折衷风格重构了敦煌绘画中的天宫乐师场景。在这件作品中,艺术家以更轻松的态度进行重新诠释,在柔和的色调调和视觉冲突之余,也融入了当代文化的元素,甚至是一把西式的乐器。


【SPURS 文选】陈玺安写程起天霖:旧屋、壁画与即兴 崇真艺客
程起天霖,《东遇西》,2024,布面油画,双联,每幅145 × 70 cm,整体145 × 140 cm

【SPURS 文选】陈玺安写程起天霖:旧屋、壁画与即兴 崇真艺客
【SPURS 文选】陈玺安写程起天霖:旧屋、壁画与即兴 崇真艺客
【SPURS 文选】陈玺安写程起天霖:旧屋、壁画与即兴 崇真艺客
【SPURS 文选】陈玺安写程起天霖:旧屋、壁画与即兴 崇真艺客

程起天霖,《慈母智光孕群生,人天来仰散诸华,林中诸贤澍法韵,万象和合舞微妙。》,2024,手指、手掌、水泥、白漆,280 x 565 cm,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进一步观察“愿有情”中的作品,即便若干作品援引宗教绘画为主题,它们创作的手法——即兴的简笔,面对画面抽象纹理的进一步发展——还是更接近程起天霖的工作室生活。比起以生命哲学为切入点的展览介绍,观众或许更能在他远离都会尘嚣的生活方式中揣摩到这些绘画创作的脉络。


【SPURS 文选】陈玺安写程起天霖:旧屋、壁画与即兴 崇真艺客
程起天霖,《时间无情》,2022,布面油画,60 × 50 cm


例如,在《时间无情》(2022)这幅圣殇一般的画面上,艺术家使用旧画布作底料——画面上粉色的局部保留了不少艺术家打底时留下的笔触。艺术家阅读这些纹理,进一步进行勾勒出画面具体的形象。这些人物,无论是人形或背景,都以柔和、模糊的方式呈现,人物融入了他们的环境,唤起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让人联想到十九世纪的画意摄影。


【SPURS 文选】陈玺安写程起天霖:旧屋、壁画与即兴 崇真艺客
程起天霖,《月河》,2022,布面油画,30 x 21 cm


程起天霖随后在木板和工业画布上创作了一系列包括《月河》(2022)在内的小尺幅作品。作品以类似岩彩画的方式,以粗糙颗粒打底,原本笔触的厚度则被底层粗糙质地所取代,形成了一种触觉式的画面张力。当这样的触觉式笔触延展至一些大尺幅的作品中,尤其是那些向敦煌题材致敬的画面时,偶尔会让人联想到深受1940年代西北写生传统影响的当代中国画家,对于厚重色块与古朴笔法的探索与追求。


【SPURS 文选】陈玺安写程起天霖:旧屋、壁画与即兴 崇真艺客
“程起天霖:愿有情”展览现场,马刺画廊,北京,2024

【SPURS 文选】陈玺安写程起天霖:旧屋、壁画与即兴 崇真艺客
程起天霖,《念念回响》,2024,布面油画,150 x 80.5 cm

【SPURS 文选】陈玺安写程起天霖:旧屋、壁画与即兴 崇真艺客
程起天霖,《池中月空中花蝴蝶心》,2024,布面油画,70 × 145 cm


展览中,多件作品以粗麻布简单打上石膏底后展开绘制。麻布纤维结合颜料所产生的颗粒感,延续了程起天霖此前小尺幅创作中尝试的打底效果。展厅中,挂于影壁一侧的《念念回响》(2024)便将这种手法应用于云朵、火焰等装饰性图案的发展中,呈现出一种独特的质感与表现力。 《池中月,空中花,蝴蝶心》(2024)则将图底关系的实验化为创作主题本身。整幅画面并未刻意呈现具体轮廓,而是透过半透明的白色笔触在深色底层上层层堆叠,最终形成错综如织物般的视觉暗示,强烈的明暗光影对比,带来一种深邃的空间感。这种复杂的构成方式隐约营造出一种律动,吸引观者的目光于细节间来回游移。艺术家将半具象的内容转化为情绪与氛围的表达,在不可捉摸之余,整体氛围散发出强烈的内省气质。


【SPURS 文选】陈玺安写程起天霖:旧屋、壁画与即兴 崇真艺客
程起天霖,《甘露水》,2024,布面油画,179 x 230 cm


在展览最后,《甘露水》(2024)以工业画布绘制,程起天霖用快速的笔触在平滑布面上探索出与此前略有不同的线条和视觉语言。画面的核心是汉传佛教中的“甘露水”形象。宗教元素在画面中被降低了,人物和形式显得有些流动和半透明。无论是神像与猫,都以一种变形的方式呈现,强调情绪和氛围而非具体的细节。艺术家将衣褶的明暗处理转化为更具装饰性的表现,在画面中心营造出如玻璃球般光影斑斓的效果,为作品增加了此前的静谧氛围作品中所没有的明快风格。这件作品以《甘露水》为题,无意间连接了程起天霖的创作与台湾艺术史的脉络:画面里那极简的闭眼形象,让人想到台湾雕塑家黄土水1921年的作品《甘露水》。

留学东京的黄土水,早在百年前便尝试将希腊雕塑中的维纳斯形象作为佛像的造型基础,创造出一种折衷的新风格,用以指代现代台湾的文化空间。而这一思路恰与程起天霖十分钟爱的佛教造像起源叙事相契合——公元前4世纪末,亚历山大大帝东征,意外将希腊艺术带入现今的巴基斯坦和阿富汗地区,并与当地的印度本土宗教艺术交融,最终形成了具有希腊艺术风格的犍陀罗佛像,尤其是在其人体比例、面部特征等雕塑细节上。某种程度上,程起天霖在这场展览“愿有情”中不断在深层历史的空间中诉说这样的交汇时刻。而通过《甘露水》这件作品的涟漪,我们也可以看到这一影响更有其平行延伸的可读性。


关于作者
陈玺安现担任《Ocula》杂志中文平台编辑。他与艺术家的合作项目以及策展项目曾在若干机构呈现,包括:上海外滩美术馆、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上海明当代美术馆、广州时代美术馆、立陶宛尼达艺术村以及墨尔本Bleed双年展等。他曾为多位艺术家的展览画册撰稿,如:Mark Dion、Arseny Zhilyaev、Elmgreen & Dragset、王拓等人,合作机构则包括北京箭厂空间、利物浦双年展、台中亚洲艺术双年展等。


【SPURS 文选】陈玺安写程起天霖:旧屋、壁画与即兴 崇真艺客
【SPURS 文选】陈玺安写程起天霖:旧屋、壁画与即兴 崇真艺客
程起天霖,1996年出生于台湾,2021年毕业于英国切尔西艺术学院,获纯艺术学士学位,现生活和工作于台湾三义。
程起天霖将绘画视为一种从对自我、社会乃至一切存在进行思辨的过程中诞生的富有哲理性的视觉表现。他将日常生活中的有形物象和无形的情感、精神进行观察与感悟融入创作,表达对宇宙微妙道性的主观体悟。
这种思辨命题使他在创作中感受到对古圣先贤的崇敬和向往。艺术家在颜料层次间反复堆叠、破坏、消融、模糊,在“破”与“立”的过程中,与即兴和偶然性共舞,探索边界和轮廓中的故事可能性。程起天霖以寓言式和象征性的叙事手法,表达他对历代宗教、文学典故和艺术形式的理解与再诠释,探寻绘画艺术在当代社会中的存在价值与可能性。
程起天霖的近期个展及双人展包括:“愿有情”,马刺画廊,北京(2024);“时间之轮”,Linseed Project,兰心大戏院,上海(2022);“Embodied Light”(与陶伊的双人展),Wilder Gallery,伦敦(2021)。参加的群展包括:“萦绕之所”,X美术馆三年展,北京(2023);“Stranger Than Fiction”,Galleri Magnus Karlsson,斯德哥尔摩(2023);“原创在天……上”,马刺画廊,北京(2023);“隔岸观火”,Linseed Project,上海(2021);“Postcards at Hellvi K?nnungs”,Galleri Magnus Karlsson,哥得兰岛(2021);“Deep Cut”,The Asylum Chapel Maverick Projects,伦敦(2021);“Pith of the Pithless”,The Crypt Gallery,伦敦(2020);“一象异相”,无空间,线上展(2020);“Transience”,切尔西艺术学院,伦敦(2019);“Being and Becoming”,off-site project,伦敦(2019)。
【SPURS 文选】陈玺安写程起天霖:旧屋、壁画与即兴 崇真艺客






【SPURS 文选】陈玺安写程起天霖:旧屋、壁画与即兴 崇真艺客
【SPURS 文选】陈玺安写程起天霖:旧屋、壁画与即兴 崇真艺客
【SPURS 文选】陈玺安写程起天霖:旧屋、壁画与即兴 崇真艺客



【SPURS 文选】陈玺安写程起天霖:旧屋、壁画与即兴 崇真艺客

阅读原文

{{flexible[0].text}}
{{newsData.good_count}}
{{newsData.transfer_count}}
Find Your Art
{{pingfen1}}.{{pingfen2}}
吧唧吧唧
  • 加载更多

    已展示全部

    {{layerTitle}}
    使用微信扫一扫进入手机版留言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长按识别二维码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item}}
    编辑
    {{btntext}}
    艺客分享
    {{mydata.real_name}} 成功分享了 文章
    您还可以分享到
    加载下一篇
    继续上滑切换下一篇文章
    提示
    是否置顶评论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取消置顶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删除评论
    取消
    确定
    登录提示
    还未登录崇真艺客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
    立即登录
    跳过
    注册
    微信客服
    使用微信扫一扫联系客服
    点击右上角分享
    按下开始,松开结束(录音不超过6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