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4月,苏州当代美术馆启动了“八点半以后:社区艺术画像计划”,以苏州工业园区湖东的“景城社区”和湖西的“新城社区”为观测点,通过参与式调研和艺术共创活动捕捉、描绘、连接居民的生活故事,勾勒社区独特的精神画像。
项目收官之际,我们分别策划了社区艺术专题讲座“立足地方和社群:美术馆与区域艺术生态”以及“八点半以后:社区艺术画像计划”成果展,前者旨在从专业层面探讨美术馆与社区如何链接,后者以居民共创素材为核心,生动展现社区居民的真实表达与创造成果,希望为大家提供更加立体多元的视角,去发现社区的故事如何生长。
美术馆如何为区域文化与艺术生态带去活力?如何以艺术为媒,拓展多元的社群对话可能?6月28日(周六)下午14:30,人类学学者、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常务副馆长、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教授陈晓阳老师,将做客苏州当代美术馆右岸讲堂,在苏州工业园区图书馆(仁爱路258号)围绕《立足地方和社群:美术馆与区域艺术生态》这一主题,与我们分享她的社会参与式艺术实践经验与理念。

讲座内容
美术馆如何放下“艺术圣殿”的包袱,从所在的地方和身处的社区出发,梳理所处区域的历史并观照当下的社会现实,既是美术馆如何发展的源问题,也是寻求特色发展路径的指引。美术馆通过开放的策展理念和新类型的公共教育项目,寻求与更多元社群进行对话,释放其作为重要公共场域的能量和可能,逐渐成为区域艺术生态中不可忽视的重要角色。
讲者将结合自身在珠三角地区长期的社会参与式艺术实践和美术馆管理经验,从区域文化研究和艺术生态建设的角度,分享如何应对美术馆在发展过程中所面对的困难与挑战,并讨论美术馆在文化生态中的有机角色与更具能动性的未来。
讲者

陈晓阳
人类学学者
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常务副馆长
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教授
主要研究领域包括视觉人类学、华南研究和社会参与式艺术实践等。她曾与志愿者组织、教育机构、博物馆和公益组织合作,持续展开关于华南区域文化的研究、传播与再造。长期从事艺术与人类学结合的跨学科社会实践课程的教学工作。近年研究重点转向以人类学、文化史及参与式发展的视角,探索新的美术馆实践与策展研究,关注跨文化交流史与离散群体的艺术,负责泛东南亚三年展的统筹与策划。代表著作《再造祖先图像:一项华南宗族民族志的考察》获2022年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十大好书奖。
主办
苏州当代美术馆
苏州工业园区公共文化中心
时间
2025年6月28日(周六) 14:30-16:00
地点
苏州工业园区图书馆D区 L+众学空间
地址
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仁爱路258号
预约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
预约讲座
讲座当日,“八点半以后:社区艺术画像计划”成果展将在19:00于苏州工业园区景城邻里中心一楼中庭开幕,也欢迎所有参与过活动的居民和感兴趣的观众朋友莅临现场,一同重新发现“附近”。


苏州当代美术馆项目选址位于地理位置优越的金鸡湖右岸,是金鸡湖右岸打造“世界级城市会客厅”的重要载体之一。为助力苏州与世界的深层文化联结,苏州当代美术馆特别推出常设学术文化活动品牌——右岸讲堂,邀请在人文社科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专家学者共聚金鸡湖右岸,以系列讲座、文化沙龙、学术研讨会等形式,展开跨学科、跨领域、跨文化的深入对话,共同探讨泛文化艺术类的关键议题,从而在更广阔的思想场域中激发新的可能。
查看美术馆最新信息
请关注苏州当代美术馆订阅号
▼
-END-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