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dex}}/{{bigImglist.length}}
{{memberInfo.real_name}}
{{commentname}}

某种程度上,安德烈·布勒东预见了AI图像生成逻辑

{{newsData.publisher_name}} {{newsData.update_time}} 浏览:{{newsData.view_count}}
来源 | {{newsData.source}}   作者 | {{newsData.author}}
某种程度上,安德烈·布勒东预见了AI图像生成逻辑 崇真艺客


2025年6月6日,巴黎先贤祠-索邦大学艺术史系摄影史教授米歇尔·普瓦韦尔(Michel Poivert)在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进行了主题为“摄影与超现实主义”(Photographie et Surréalisme)的讲座分享。


此次讲座,一方面通过重温蓬皮杜艺术中心于2009-2010年举办的传奇大展“图像的颠覆:超现实主义、摄影与电影”(The Subversion of Images: Surréalisme, Photographie, Film),探讨了彼时的艺术家们如何通过多样的手法,使摄影摆脱单纯的再现功能,并进而催生出一种富于想象力的美学;另一方面,也对超现实主义的核心概念“自动性”,及其如何在摄影中获得独特视觉隐喻进行了分析。


某种程度上,安德烈·布勒东预见了AI图像生成逻辑 崇真艺客

米歇尔·普瓦韦尔

(Michel Poivert)


普瓦韦尔在讲座中表示:“在当今世界,我们面临的挑战与一个世纪前的艺术创作者们有些相似。尤其是AI技术的崛起,对艺术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希望今天的分享,能为在座的各位——无论是未来的艺术家,还是正在从事艺术创作的同行们——带来一些新的启示。 ”


某种程度上,安德烈·布勒东预见了AI图像生成逻辑 崇真艺客


某种程度上,安德烈·布勒东预见了AI图像生成逻辑 崇真艺客


20世纪以来,超现实主义作为前卫艺术流派中最具影响力的一支,从1920年延续至1960年,历时近40年。众所周知,超现实主义主要通过文学、诗歌、绘画、雕塑等形式呈现。近三十年,摄影也逐渐成为超现实主义研究的重要课题。今天,我们将聚焦于这一相对新兴的现象,探讨摄影如何成为超现实主义的核心元素,并推动一场美学革命。 


图像的颠覆:超现实主义、摄影与电影大展


在早期,人们对超现实主义摄影的研究往往局限于知名摄影师的创作,比如曼·雷(Man Ray)的代表性作品《安格尔的小提琴》(Le Violon d'Ingres),或是通过光影实验呈现的图像。这些作品强调了光线与构图的探索,同时也延续了现成品的传统。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学者们逐渐突破了这一框架,将超现实主义摄影拓展至更广泛的领域。 


2009-2010年,蓬皮杜艺术中心举办了我与另外四位专家共同策划的展览“图像的颠覆:超现实主义、摄影与电影”。这场展览试图通过历史性回顾,展示摄影师们如何通过作品改变艺术,更试图改变生活。下面,我将与大家简单分享此次展览的单元与结构。


第一单元:集体行动


作为开篇,这一单元主要展示了超现实主义艺术家的集体肖像,强调他们以集体而非个人的形式创作。通过这些图像与文献,我们可以看到超现实主义的一个重要元素——传播。艺术家们借助杂志和书籍,将新思想与理念广泛传播。因此,超现实主义既是一场集体行动,也是一场通过传播实现自我身份确立的前卫运动。 


第二单元:非理性戏剧


这一单元展示了艺术家的摆拍摄影,运用蒙太奇、拼接和戏剧性扮演等手法。超现实主义摄影并不追求客观真实,而是刻意呈现人工性、虚假性与荒诞性。这些作品如同一场乖张的戏剧,其中的意义并非显而易见,而是被隐藏起来,等待观众去发掘。 


第三单元:真实偶然奇异


这一单元中探讨了超现实主义对摄影客观性的特殊运用。超现实主义者倾向于挪用那些技术性、日常性或看似平凡的摄影素材——可能是城市街景中的微小元素,也可能是无足轻重的日常片段。他们通过提取特定细节来进行创造性改造,并将这些普通影像转化为充满奇异特质的作品。这种对简单照片的再创造,最终使它们成为记录现实魔性与神秘感的载体。


第四单元:照片拼贴


这一单元位于展厅的中心。尽管马克斯·恩斯特(Max Ernst)是我们熟知的拼贴先驱,但此次展览揭示了大量从事此类创作的摄影师群体及其摄影集作品。这印证了互动游戏对超现实主义运动的重要性。超现实主义者并非在创造照片,而是在回收和再利用摄影图像。他们是最早对摄影进行循环再利用的艺术群体之一。 


第五单元:窥视冲动


这一单元聚焦特写镜头的运用。超现实主义摄影师通过特写表达观看的原始冲动与快感,这种视觉呈现甚至无需具体对象,直接映射了人类最本真的欲望。 


第六单元:内在模式


这一单元关注摄影师如何回归自我内在,而非外部世界。作品主题多涉及欲望、噩梦等隐喻性内容,展现了超现实主义对内心世界的探索。


第七单元:自动写作


这一单元呼应了超现实主义诗歌的核心概念。如同不假思索的写作状态,摄影因其即时捕捉的特性,成为视觉领域的"自动写作"。该展区集中呈现了大量身体影像,值得注意的是,当时的创作者常对照片实体进行物理干预——通过刮擦、灼烧等手法改变物质载体。这种处理使照片的物质性与照片本身所呈现的物象产生了对话,而身体作为欲望的载体和质询得空间,成为超现实主义反复探索的主题。


第八单元:商业传播


作为展览的结尾,这一单元揭示了超现实主义图像的民主化进程。最初超现实主义摄影是由先锋艺术家进行的实验性创作,随后则逐渐融入商业体系,如化妆品广告等,从而完成了从精英实践到大众传播的转变。至此,整个展览通过较为清晰的脉络,展现了这一艺术运动从开创性探索到普遍化发展的完整轨迹。


超现实主义摄影的挪用与再创造


在对展览有了基本了解后,我将带大家进一步研究一下展览中的具体案例。

首先,我们要讨论的是超现实主义者如何转化、挪用现成图像,使其变得更具比喻性。他们使用的很多图像其实与艺术世界完全无关,甚至截然相反。这就涉及到超现实主义的一个重要策略:对图像的转换。


某种程度上,安德烈·布勒东预见了AI图像生成逻辑 崇真艺客

一个典型例子是杂志《超现实主义革命》(La Révolution surréaliste)第一期的照片拼贴。


这个拼贴非常怪异,由多个肖像组成,包括安德烈·布勒东、毕加索、弗洛伊德等超现实主义者和他们的启蒙者,形成了一个谱系式的排列。但在最中心、最显著的位置,却是一个无人认识的女性肖像。这位女性是一位工会活动家、无政府主义者,同时也是杀人犯——她刺杀了当时法国一个重要的法西斯分子,但最终被律师辩护无罪释放。在当时,她被视作女英雄、女战士和政治斗士,代表争取自由的现代女性形象。


值得注意的是,为了获取这些素材,超现实主义者专门查阅了司法档案。这个实践最早由法国人阿尔贝·隆德(Albert Londres)开创,采用正面和侧面拍摄的形式建立个人档案卡,这种形式一直沿用至今。这些照片在当时与艺术毫无关系,而正是这一点让超现实主义者特别感兴趣。通过研究这些照片,我意识到要成为超现实主义摄影研究者,必须像文化考古学家一样,追溯这些图像的最初来源。这让我们看到超现实主义者并不是在制造照片,而是让照片流通、回收、再流通。


接下来我们讨论摄影在娱乐消遣中的角色。超现实主义者们总是会集体前往游乐场寻找创作灵感。在这些实践中拍摄的照片往往充满幽默、玩笑和戏谑。他们并不是认真地在拍照,却把这种幽默变成了非常严肃的一部分。


1928年法国出现了第一个自动照相亭,于是超现实主义者们纷纷进行各种拍摄实验。他们不是用这些自动照相亭拍摄证件照,而是将其变成一种消遣和实验的方式。通过这些幽默的实践,他们逐渐发展出一种独特的美学。这不仅反映了当时巴黎年轻艺术家的生活,也改变了肖像拍摄的传统。


他们还有一个重要实践:在自动照相亭拍摄闭眼照片。在布勒东的档案中,我们发现了大量超现实主义者拍摄的闭眼照片,这成为他们一个强烈的爱好。这种拍摄形式对超现实主义者非常重要,以至于他们后来还拍摄了一张集体自拍像,中间围绕着马格利特的一幅绘画。


由此可见,对超现实主义者而言,摄影并非艺术,或者说他们并不把摄影当作艺术来创作,而是作为一种实践活动,将生活与艺术连接起来。这种态度在他们在娱乐消遣中的摄影实验里尤为明显。超现实主义摄影的核心也并非“原创”,而是回收、挪用和转化。超现实主义者们从司法档案、科普杂志、游乐场甚至自动照相亭中提取图像,通过拼贴、重组和实验,使这些原本不属于艺术世界的素材成为了他们的视觉宣言。


安德烈·布勒东与摄影作为自动写作的隐喻


在1924年第一版《超现实主义宣言》(Manifeste du Surréalisme)中,安德烈·布勒东(André Breton)将摄影视为纯粹的心理自动机制,这一理论主要通过自动写作来实现,也是他一直坚持的理念。在超现实主义摄影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名为"自动写作"的照片,摄影师们似乎试图通过摄影来呈现或隐喻自动写作的概念。那么接下来,我们就将通过三个例子来说明超现实主义如何不断在摄影中探索自动写作的领域。


某种程度上,安德烈·布勒东预见了AI图像生成逻辑 崇真艺客

第一个重要例子出现在《超现实主义革命》第九期。为什么要用这张图像来解释自动写作这个概念?



这与1926年左右的历史背景有关。当时布勒东的理论受到大量批评,因为自动写作和心理自动机制被认为源自灵媒、神秘主义和象征主义思想,被视为非理性的思潮。但很快,超现实主义开始以激进姿态介入政治,这一转变体现在1930年的第二次《超现实主义宣言》中。此时,布勒东意识到需要在理论中加入更具体、客观的因素,以便将理论转向政治心理学。因此,在解释自动写作时,他没有使用抽象文字,而是选择了一张具体的照片。这张女性肖像令人困惑,因为我们不知道她是谁。她坐着,手握铅笔,留着短发,看起来像学生。这张照片对布勒东很重要,因为1938年它再次出现在《超现实主义简明词典》(Dictionnaire abrégé du surréalisme)中。


第二个例子发生在1934年,当时超现实主义已深度介入政治。为此,布勒东需要为这一运动寻找新的图像类型。最终,他找到一张带有闪电的科学图像。从布勒东档案中,我们发现了他曾大量收集闪电与火花的照片。后来在科学家威廉·克鲁克斯(William Crookes)的档案中也发现了类似图像。这些科学图像既具有客观性,又保留了知识的神秘性。


第三个例子是1938年布勒东自己构建的一张拼贴照片,这张照片重新诠释他对自动写作的理解。其中,布勒东将自己的肖像头部与科学家的身体结合,中间是一个被关在牢笼中却微笑的女性形象。超现实主义者呈现自动写作场景时,经常表现为一群男性围着中间的女性,类似科学实验的场景。这张照片同样出现在1938年的《超现实主义简明词典》中。2009年筹备展览时,我们找到了原作,发现原图比之前看到的裁剪版本多了些细节,比如一支钢笔,暗示与自动写作的关联。


通过这些例子,摄影与超现实主义之间的关系便可较为清晰地勾勒出来:这些图像并非单纯被"制作"出来的,而是经历了"第二次生命"——它们不仅被循环利用,更重要的是成为理念与观念的视觉再现。摄影在这里扮演着超现实主义者所捍卫理念的隐喻角色。


实际上,早在一个世纪前,布勒东就已然认识到,创造全新图像并非必要,关键在于如何通过现有图像来生成新的观点、理念和思想。从这个意义上说,安德烈·布勒东在某种程度上预见了我们这个时代的AI图像生成逻辑——即基于已有图像构建全新视觉表达的方式。这种对图像"循环-再造"的认知,展现了超现实主义在图像观念上的前瞻性。


主讲:米歇尔·普瓦韦尔

翻译:张慧

编辑:Xiaohui


某种程度上,安德烈·布勒东预见了AI图像生成逻辑 崇真艺客


某种程度上,安德烈·布勒东预见了AI图像生成逻辑 崇真艺客


图像的颠覆:超现实主义、摄影与电影

展期:2009.09.23-2010.01.11

地点: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


此次展览汇集了近400件作品,以展现超现实主义摄影的全景。其中,不仅汇聚了曼·雷(Man Ray)、汉斯·贝尔默(Hans Bellmer)、克劳德·卡恩(Claude Cahun)、拉乌尔·乌巴茨(Raoul Ubac)、雅克-安德烈·博依法(Jacques-André Boiffard)、莫里斯·塔巴德(Maurice Tabard)等众多大师的精美作品,更通过广告、杂志、艺术家书籍、自拍、集体照等从未公开过的照片,展现超现实主义的多样性。


部分参展作品


某种程度上,安德烈·布勒东预见了AI图像生成逻辑 崇真艺客

Eli Lotar

(1905, France - 1969, France)

Sans titre (Au tranchant parfait)

vers 1928 - 1929


某种程度上,安德烈·布勒东预见了AI图像生成逻辑 崇真艺客

Paul éluard (Eugène Grindel, dit)
(1895, France - 1952, France)

Autoportrait dans un photomaton

vers 1929


某种程度上,安德烈·布勒东预见了AI图像生成逻辑 崇真艺客

Man Ray (Emmanuel Radnitzky, dit)
(1890, états-Unis - 1976, République fran?aise)

Gisèle Prassinos lisant ses poèmes au groupe surréaliste

vers 1935


某种程度上,安德烈·布勒东预见了AI图像生成逻辑 崇真艺客

Man Ray (Emmanuel Radnitzky, dit)
(1890, états-Unis - 1976, République fran?aise)

Nusch, Paul Eluard, Adrienne Fidelin, Man Ray

vers 1936


某种程度上,安德烈·布勒东预见了AI图像生成逻辑 崇真艺客

Man Ray (Emmanuel Radnitzky, dit)
(1890, états-Unis - 1976, République fran?aise)

Le Violon d'Ingres

1924


某种程度上,安德烈·布勒东预见了AI图像生成逻辑 崇真艺客

Maurice Tabard
(1897, France - 1984, France)

Tête au chapeau oeil double

1929


某种程度上,安德烈·布勒东预见了AI图像生成逻辑 崇真艺客

Jacques-André Boiffard
(1902, France - 1961, France)

Orteils et doigts croisés

1929


某种程度上,安德烈·布勒东预见了AI图像生成逻辑 崇真艺客

Jacques-André Boiffard
(1902, France - 1961, France)

Renée Jacobi

1930


某种程度上,安德烈·布勒东预见了AI图像生成逻辑 崇真艺客

Robert Bresson
(1901, France - 1999, France)

Sans titre

vers 1932


某种程度上,安德烈·布勒东预见了AI图像生成逻辑 崇真艺客

Man Ray (Emmanuel Radnitzky, dit)
(1890, états-Unis - 1976, République fran?aise)

Fireworks
(Feu d'artifice)

1934


某种程度上,安德烈·布勒东预见了AI图像生成逻辑 崇真艺客

Man Ray (Emmanuel Radnitzky, dit)
(1890, états-Unis - 1976, République fran?aise)

Objet mathématique

1934 - 1936


某种程度上,安德烈·布勒东预见了AI图像生成逻辑 崇真艺客

Dora Maar (Henriette Théodora Markovitch, dite)
(1907, France - 1997, France)

Le simulateur

1936


某种程度上,安德烈·布勒东预见了AI图像生成逻辑 崇真艺客

Raoul Ubac (Rudolf Gustav Maria Ernst Ubach, dit)
(1910, Allemagne - 1985, France)

La Nébuleuse

1939


某种程度上,安德烈·布勒东预见了AI图像生成逻辑 崇真艺客

Sophie Taeuber-Arp (Sophie-Henriette Taeuber, dite), Oscar Dominguez (Oscar Dominguez-Palazon, dit), Jean Arp (Hans Arp, dit), Marcel Jean

Cadavre exquis

[1937]


某种程度上,安德烈·布勒东预见了AI图像生成逻辑 崇真艺客

Wifredo Lam (Wifredo Oscar de la Concepción Lam y Castilla, dit), André Breton, Autre(s) collaborateur(s)

Dessin collectif

1940


某种程度上,安德烈·布勒东预见了AI图像生成逻辑 崇真艺客

André Breton, Autre(s) collaborateur(s)

Dessin collectif

1940


图像来源:蓬皮杜艺术中心官网


某种程度上,安德烈·布勒东预见了AI图像生成逻辑 崇真艺客


关于影像上海艺术博览会

PHOTOFAIRS Shanghai

影像上海艺术博览会(PHOTOFAIRS Shanghai)创立于2014年,旨在回应亚太地区对影像艺术收藏日益增长的兴趣与需求。作为专注于影像艺术媒介的国际平台,影像上海艺术博览会已在过往九届中,对亚洲艺术影像市场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亦建立起了关于影像艺术媒介权威而活跃的交流。博览会始终保持开拓精神,聚焦国际前沿,以博物馆品质呈现版块与内容,为亚太藏家、观众和专业人士提供欣赏和发现影像艺术的上佳体验。2025年5月8-11日,第十届影像上海艺术博览会由超媒体集团(Meta Media)主办,于上海展览中心再度回归并强力打造亚太春夏影像艺术季。


某种程度上,安德烈·布勒东预见了AI图像生成逻辑 崇真艺客
某种程度上,安德烈·布勒东预见了AI图像生成逻辑 崇真艺客
某种程度上,安德烈·布勒东预见了AI图像生成逻辑 崇真艺客
某种程度上,安德烈·布勒东预见了AI图像生成逻辑 崇真艺客
某种程度上,安德烈·布勒东预见了AI图像生成逻辑 崇真艺客

??左右滑动了解更多??


关于超媒体集团

Meta Media

超媒体集团(Meta Media)创办于1993年,是中国领先并极具创新性的国际传播集团,旗下拥有包括商业、文化、艺术、时尚、生活方式等传播平台,以及数码技术、空间平台及元宇宙等多媒体融合发展战略平台。超媒体集团不仅出版杂志《周末画报》、《生活月刊》、《艺术新闻/The Art Journal》、《LEAP艺术界》,而且还与最具影响力的国际传播集团共同出版《优家画报InStyle》、《理想家IDEAT》、《Numéro中文版》、《Bloomberg商业周刊/中文版》。2017年,超媒体集团与英国传媒集团DAZED Media重新组建“NOWNESS现在”团队;2018年创办誌屋ZiWU,以超前的理念打造新文化产业的发展模式;2019年收购英国领先艺术杂志《ArtReview》、《ArtReview Asia》及其数字平台,并于2022年推出《艺术世界ArtReview》。从平面产品到数码产品,再到空间平台不断更新换代,超媒体已经成为不断赋予新的时代精神和文化创意内涵的复合创新机构。

某种程度上,安德烈·布勒东预见了AI图像生成逻辑 崇真艺客
某种程度上,安德烈·布勒东预见了AI图像生成逻辑 崇真艺客


_

PF播报|纽约大都会获赠6500件摄影作品;首尔摄影美术馆正式开放;广州影像三年展公布策展团队;萨尔加多首个全球回顾展即将开启


_

影像语录 | 沃克·埃文斯:摄影是最难的艺术,它确实需要某种傲慢来看待和选择


_

2025 首届上海国际当代影像节成功举办! 在「用影像发声的时代」,见证艺术与城市的深度共振

某种程度上,安德烈·布勒东预见了AI图像生成逻辑 崇真艺客
某种程度上,安德烈·布勒东预见了AI图像生成逻辑 崇真艺客
某种程度上,安德烈·布勒东预见了AI图像生成逻辑 崇真艺客

{{flexible[0].text}}
{{newsData.good_count}}
{{newsData.transfer_count}}
Find Your Art
{{pingfen1}}.{{pingfen2}}
吧唧吧唧
  • 加载更多

    已展示全部

    {{layerTitle}}
    使用微信扫一扫进入手机版留言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长按识别二维码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item}}
    编辑
    {{btntext}}
    艺客分享
    {{mydata.real_name}} 成功分享了 文章
    您还可以分享到
    加载下一篇
    继续上滑切换下一篇文章
    提示
    是否置顶评论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取消置顶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删除评论
    取消
    确定
    登录提示
    还未登录崇真艺客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
    立即登录
    跳过
    注册
    微信客服
    使用微信扫一扫联系客服
    点击右上角分享
    按下开始,松开结束(录音不超过6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