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扎肖像,摄影:Yannis Bournias
葡萄牙建筑师阿尔瓦罗·西扎(álvaro Siza,1933年6月25日-)迄今为止亚洲最大规模个人回顾展——“阿尔瓦罗·西扎的档案”正在PSA呈现。
2025年6月25日(今天),是西扎92岁生日,在其长达七十余年的建筑生涯中,创作项目遍及欧、亚、非、北美及南美,有550余件作品在世界各处落地生根。在西扎生日之际,“烟囱PSA”摘录了西扎关于建筑创作的8条随笔,凝聚了其70余年创作生涯的所思所感,让我们通过西扎的文字和手稿,一起感受这位已至耄耋之年的建筑师不变的匠心。

西扎的创作八点:
大家希望我总结一下我的实践,我就随性写了几行字,正好凑齐八条随感。
1
我开始一个项目,通常是从场地的访问开始,再加上时间规划和一些模糊的条件,这些几乎从未被明确界定过。有时,我甚至会更早动手,从一个关于场地的想法开始。也许是我对那个地方的印象,一段描述、一张照片,或者某些我曾经读到或学到的东西。我不能说所有的内容都在第一张草图中,但那是一个开端。场地的意义既在于它是什么,也在于它可能或希望成为的样子。这两者并不总是一致,有时甚至充满矛盾,但从不缺乏关联。我的许多项目在第一张草图中就已呼之欲出。虽然那些线条尚未明确,有时几乎抹去了场地的印记,但它的气息却无处不在。任何场地都不是空白的。我总是可以将自己视为它的“居民”。秩序是所有矛盾的和解。

《没有地址,没有日期》,西扎手绘草稿。
2
他们说我在咖啡馆画草图,说我是一个只专注于“小型作品”的建筑师。然而,这些“小作品”并不比其他项目更容易。确实,我经常在咖啡馆画草图,但并不是以图卢兹·罗特列克(Toulouse-Lautrec)的方式,也不像那些罗马大奖得主那样坐在废墟旁。咖啡馆的氛围既没有让我获得灵感,也没有让我沉醉。它只是波尔图为数不多的几个能让我保持匿名且专注的环境之一。这并不意味着我想逃避会议桌上的讨论、跨学科的合作、电话的应对、法规的约束、预制构件目录的查阅,或者其他能够简化任务的工具,包括电脑和居民会议。这些都属于我的日常工作。然而,咖啡馆为我提供了某种程度上的“征服感”——是的,“征服”这个词恰如其分——征服一些最基础的工作条件。至于那些我经常光顾的咖啡馆,只要我开始对茶的香味或烤面包的味道产生注意,我便会迅速更换场所。

西扎的一个“小项目”。博尔热斯兄弟银行,孔迪,葡萄牙(1978–1986年)。西扎手绘草稿。
3
我的一些最新项目引发了许多关于设计的冗长讨论,这些讨论往往发生在居住者或未来使用者群体中。这并不是什么新鲜事。我以前是以这样的方式工作的,并希望在其他方面也这样去做。在1974年革命后的葡萄牙,我们事实上别无选择。人民一旦获得了自由,争取住房的斗争便迅速蔓延。从波尔图到里斯本,再到阿尔加维,它早已超越了房子的围墙、邻里街区,甚至居民合作社的范围,而扩展至整座城市。那段运动非常短暂。它成为了一种方法,并很快退化为一种简单的借口——一种疏离的调解工具,不利于激发我们的欲望,也无法激发他人的渴望。

SAAL项目,圣维克多区,波尔图,葡萄牙(1974–1977年),西扎手绘草稿。

SAAL项目,圣维克多区,波尔图,葡萄牙(1974–1977年),西扎手绘草稿。
4
人们说,我的作品——无论是新作还是旧作——都深深植根于地域性传统建筑。正是这些传统让我懂得了工人的抗拒,以及那些路人不明就里的批评和愤怒。传统是一种对创新的挑战,是一系列连续的嫁接。我是一个保守主义者,一个传统主义者。也就是说,我在冲突、妥协、融合与转化的漩涡中航行。

东钱湖大师工作室,中国宁波,西扎手绘草稿。
5
有人——其中也包括一些朋友——说我既没有理论基础,也没有方法论。他们说,我所做的一切并未指明一条清晰的道路。他们认为我不是一位具有教育意义的建筑师,更像是一个驾驶着一艘小船在波涛中颠簸的船长,令人不解的是,这艘船竟一直没有沉没。他们是这样说的。确实,我不会过分地将我们的船板暴露在远洋深处——过度的风浪冲击会令它开裂解体。我研究洋流与漩涡。我寻找隐秘的港湾,在冒险之前先找到可以停靠之处。人们看到我这个船长在甲板上独自徘徊,而船员和所有的设备都已齐备。船长是个幽灵。若我连启明星都无法看清,我决不敢掌舵。我所指引的道路并不清晰。道路从来都不清晰。

葡萄牙馆,里斯本,葡萄牙(1995–1998年),西扎手绘草稿。
6
我并不希望亲手完成自己绘制的设计,也不希望完全一个人完成构思。这将是徒劳无益的。单个人的身体、双手与头脑都不足以应对复杂的建筑创作。没有任何一个部分能够完全独立。

《手艺人》(2022年),西扎手绘草稿。
7
我的许多作品因各种原因被中断或改变,但它们与所谓的“未完成美学”或“开放作品”的理念无关。面对那些我无法逾越的障碍,我最大的烦恼往往在于,我无法为它们画下最后一笔。


大桥街,波尔图,葡萄牙(1968年,未建成),西扎手绘草稿。
8
我曾与一位工人讨论如何在一片不平整的地面上铺设30×30的瓷砖。我提议以对角线或者平行于一面墙的角度开始铺设,而他则说,在柏林,他们不是这么做的。第二天,当我回到工地,他承认按照我的建议更容易施工。我们最终达成一致:用最实用、最理性的方式建造——仿佛可以回到过去——就像在建造帕特农神庙、沙特尔大教堂,或米拉之家一样。但对今天来说,我们需要重新发现那些显而易见的事物中蕴藏的奇异与独特之美。

《你好 忧愁》,德国柏林,西扎手绘草稿。

西扎创作经历及所获奖项
阿尔瓦罗·西扎1933年出生于葡萄牙波尔图附近的马托西纽什。1949至1955年间,在波尔图美术学院(ESBAP)学习建筑,其首个建成作品可追溯至1954年。在1955至1958年间,与费尔南多·塔沃拉(Fernando Távora)教授合作共事。1966至1969年,他在波尔图美术学院任教,并于1976年以建筑工程助理教授的身份重返该校。曾担任瑞士洛桑理工学院、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以及哥伦比亚波哥大洛斯安第斯大学的客座教授,并任美国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的“丹下健三”荣誉讲席教授。此外,还在葡萄牙波尔图大学新成立的建筑学院执教,直至2003年。
西扎在葡萄牙本土及国际上创作了大量建筑作品,包括葡萄牙莱萨·达·帕尔梅拉的博阿·诺瓦茶室(1958-1963年)、博萨社会住宅(1973-2006年)、波尔图大学建筑学院(1986-1996年)、波尔图塞拉维斯当代艺术博物馆(1991-1999年)以及马可德卡纳维什的圣玛丽亚教堂(1990-1996年);此外还包括圣地亚哥-德孔波斯特拉的加利西亚当代艺术中心(1988-1993年)、1998年里斯本世博会和2000年汉诺威世博会的葡萄牙馆、阿雷格里港的伊贝雷·卡马戈基金会(1998-2008年)、2005年伦敦蛇形画廊展亭、坡州出版城的拟态博物馆(2006-2010年)、龙仁市爱茉莉太平洋园区(2010-2014年)、杭州的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2012-2018年)以及宁波的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2014-2020年)等作品。
西扎是建筑界有史以来获奖最多的个人,其重要奖项包括:阿尔瓦·阿尔托基金会金奖、密斯·凡·德罗基金会首届欧洲建筑奖(1988年)、普利兹克建筑奖(1992年)、日本美术协会颁发的高松宫殿下纪念世界文化奖(1998年)、沃尔夫艺术奖(2001年)、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金奖(2009年)、国际建筑师联合会金奖(2011年)、威尼斯双年展终身成就金狮奖(2012年)以及宁波华茂美堉奖。
西扎,生日快乐!



正在展出




对啦!好物推荐

“阿尔瓦罗·西扎的档案”展览衍生品现已上线!明信片、笔记本、水杯……应有尽有!快来PSA一楼对对对书店“扫货”吧~立即购买!
好书推荐!

展览书籍《阿尔瓦罗·西扎 不写作的建筑师》收录西扎本人在1963-2021年间创作的65篇笔记文章、近百张绘画作品和设计草图。内容首次对中国观众呈现!罕见珍藏不容错过!

会员福利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